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你會感覺某些現實場景曾在夢中出現過

為何你會感覺某些現實場景曾在夢中出現過


來源 | 自然科學

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現實中的場景曾經在夢裡出現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哪些人更容易出現這種「似曾相識」之感?

不知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現實生活中某個瞬間的場景彷彿曾經在夢裡出現過,場景中的人物和物品,乃至對白都好像曾經在夢裡體驗過一般。很多人將其描述為「似曾相識」的隔世感。

現實中的場景曾在夢中出現過?

「這個場景曾在我夢中出現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突然發出這樣的感慨,然後就以為自己具有了預知未來的能力。不幸的是,後來我們發現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覺,甚至這種現象還有一個特殊的名稱:deja-vu。

為什麼會有deja-vu現象呢?

這種現象涉及三個方面:現實,夢,未來。即:為什麼夢中會出現現實中的場景,而這個場景存在於未來?要解釋清楚現象,就要先解釋清楚何為「現實」、「夢」、以及「未來」。

先解釋一下「現實」。

我們都知道,三維物體是由二維物體組成的,二維物體是由一維物體組成的。但是,根據偶然與必然原理,並非所有的一維物體都能組成二維物體,所有的二維物體都能組成三維物體。那麼,那些最終沒有構成三維物體的一維物體和二維物體,就既存在又不存在於我們的世界中。就像光譜很長,可是人類只能看到固定的頻段。如果人類能在不同的「頻段」看世界,比如四維,那麼看到的景象會和現在大大不同。這應該比較好理解:如果把計算機中的0-1對應一維物體,代碼對應二維物體,我們在瀏覽器中看到的網頁對應三維物體。那麼可以想見,在網路中存在著大量的錯誤數據和無序代碼,可最終我們看到的只是完整網頁,不需要的東西都被過濾了。

以上,我想說明這樣一種對世界的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只是完整世界的一部分。這個完整的世界——我們就叫他「全世界」吧——是由「片段」組成的,這些「片段」排列組合,可以組成有序的、規則的、能被我們(三維生物)接收的部分,這部分又進一步組成了我們的世界,即現實。還有一些「片段」不能排列組合成有序的部分,那麼這些混亂就存在於「全世界」,但不存在於現實中。

那麼完整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呢?考慮到最基本的「片段」是一維物體,而暫時還沒有什麼規則限制「片段」的排列組合,那麼完整的世界應該是存在無限可能的。這就好像網路中,理論上0-1字元串可以組成任何東西一樣。按這個思路進行下去,結論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不可能的。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可能」都存在於現實中。你可能在早上刷牙時把漱口水喝掉或把牙刷吃掉,但不可能被臉盆里突然冒出的鯊魚吃掉。就是說,這個「可能」不存在於現實中。

「可能」是什麼?

「可能」是選項的無限集合。在某時某刻,比如在你今天上學的路上,你可以選擇向前走、向後走、向左走、向右走等等。事實上,在每時每刻,每個物體都會進行選擇,這就是「可能」=random(選項集合)。而選擇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未來,這樣就分化出來無數個平行世界。

回到上面的問題,為什麼「臉盆里的鯊魚事件」不存在於現實中?這裡要講到「未來」。如果從四維的角度看我們的世界,那個,很可能會有我們看電影膠捲的感覺。歷史由無數個瞬間連接而成,可是我們由過去回到未來,只能存在於一個瞬間中。如果從四維的角度俯視歷史,那麼這一個個瞬間就像一張張膠片,它們是平行的,沒有前後差別,只不過每一個瞬間都有一個標註了時刻的索引。

甚至這些瞬間在「全世界」中是混亂的、無序的,就像對數字信號的解碼一樣,三維世界有三維世界的解碼方式——當然,四維世界也會有四維世界的解碼方式——最終解碼後得到了我們接觸的有序世界:現實。「臉盆里的鯊魚事件」是一個瞬間,瞬間也是「全世界」的「片段」,這個「片段」無法和別的「片段」組合成有序的部分,那麼在「解碼」的時候就被拋棄了,也就不存在於現實中。

「夢」是什麼?以現有的知識無法得到結論,不過根據對世界的理解,可以想到:如果在夢中進入「全世界」而非解碼後的有序世界而在「全世界」中,「現在」、「未來」是平行的,那麼,在夢中遇見「未來」就合理了。

於是可以提出這樣的假設:

人的全身包括視覺、觸覺等一整套知覺系統,是一整套將「全世界」解析為現實世界的解碼系統。當人進入睡眠狀態時,這套系統便會進入休眠狀態這,種情況下人的意識就直接接觸了「全世界」,而「全世界」在人腦中的映像,就是夢。

在這個假設下,可以解釋以下問題:

為什麼在夢中會有時間加速的感覺?

在夢中接受的是片段。就像看電影,瀏覽片段總比看完整的電影快,而你的經驗也基本可以將這些片段合成合理或荒繆的內容。因此,在夢中會有時間加速的感覺。

為什麼夢醒來常常會覺得累?

通常所說的做夢是指夢到了事件或場景。而按照上面的假設,做夢通常是在夢中出現了「全世界」的三維片段。如果大腦完全休眠的話,夢中應該出現的是最基本的一維片段,一維片段是人無法理解的,這樣一來,人就會感覺夢是空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沒有做夢。如果夢中出現了人可以理解的三維片段,說明大腦仍然在做把低級片段解析成三維片段的工作,所以我們在做夢醒來時覺得累。

為什麼會有現實中的場景曾在夢中出現過的感覺?

在「全世界」中,「過去」和「未來」都只是作為「片段」存在的。在上面的假設下,「未來」的「片段」是可以出現在夢中的。另外,單純的、沒有前後銜接的「片段」,就像沒有上下文的字句,很難知道他要表達的字句,很難知道他要表達的信息。

「過去」會保存在人的回憶中,當人在夢中接觸到過去的「片段」時,就會根據回憶知道這「片段」的信息。而未來的「片段」就無法獲知其信息了,只有當某天接觸了這個「片段」的「上下文」時才恍然大悟:哇!這個場景曾在我的夢中出現過!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現實中的場景曾在夢中出現過、卻無法通過夢預知未來的原因。

什麼是「似曾相識」的感覺?

寶黛初見,一個暗中思忖「好生奇怪,倒像在哪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另一個直言不諱,「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紅樓夢》中的這一橋段大抵是「似曾相識」之感的最佳註解。在西方文化中,我們將這種奇妙的體驗稱之為「Deja-vu」。我們常將這一法語辭彙翻譯為「既視感」,也就是我們說到的似曾相識,是一種未曾經歷過的場景卻彷彿曾經體驗過的熟悉感覺。

為什麼我們會產生這種奇妙的「似曾相識感(Deja-vu)」?

經歷過這種感覺的寶寶們很可能以為是自己遇到了什麼靈異事件,其實並非如此,這只是人體複雜的大腦跟我們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從幼兒時期開始,我們就會逐步儲存對這個世界的記憶,這些似曾相識的場景,與人體的長時記憶(long term memory)有密切的聯繫。

GIF/1K

無論是你能意識到的或是不能意識到的,人體的所有記憶都被存放在不同的記憶系統之中。當我們身陷某個場景時,大腦就會調動系統中不同類型的記憶與之相匹配。一旦現實生活里場景中的某些特徵和大腦中的記憶匹配成功,「似曾相識感(Deja-vu)」就在那一瞬間發生了。

哪些人更容易體驗「似曾相識感(Deja-vu)」?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Alan S. Brown的研究顯示,世界範圍內有大約60%的人口都體驗過這種奇妙的感覺,並且「似曾相識感」發生的頻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經常被壓力和疲勞折磨的人群,擁有較高教育水平和經濟社會地位的人,也更容易發生「似曾相識感(Deja-vu)」。

簡言之,熱愛旅行、喜好閱讀的族群會有意無意的在大腦中存貯更多的記憶,而經常感到疲勞者的大腦也較易出現「短路」的狀況,久而久之,「似曾相識感(Deja-vu)」就出現了。「似曾相識」的感覺會在個體大約25歲達到巔峰,其後隨年齡增長呈下降趨勢。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頭等艙公務艙 的精彩文章:

出現便血就是痔瘡?別傻啦 可能是這種會致命的癌
娛樂圈中那些塑料花般友誼的「假閨蜜」 和那些真心實意的閨蜜們

TAG:頭等艙公務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