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微距、超廣、魚眼、680mm長焦……小胖的套機狗頭改造計劃!

微距、超廣、魚眼、680mm長焦……小胖的套機狗頭改造計劃!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APS-C的套機鏡頭就被戲稱為狗頭,以佳能為例,18-55、55-250以及50mm F1.8就成了窮人三寶,其實想想這也是攝影有趣的地方——無論花錢是多是少,它總是有辦法可以讓不同的人找到歡樂,所以攝影本身就是一個不應該對摺騰設限的領域,小胖手裡其實也是有APS-C畫幅機身的,窮人三寶我也一個沒落的入手了(誰沒年輕過呢?),只是這些年膨脹得比較厲害,全畫幅都快壓不住我了,不過雖然沒怎麼用這些東西,但每每有新的折騰腦洞想起來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用它們下手,從18-55來看,在APS-C上快30mm的等效廣角讓人非常頭疼,55-250的長焦端又倒長不短的挺雞肋,而且有時候想拍點小微距也很麻煩……本著不折騰會死星人的尿性,小胖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怎樣搞點小花樣,讓這些套機狗頭變成長槍短炮吧……

一個大前提:小胖的改造其實是基於增加配件的方式來實現的,簡單來說就是在鏡頭前方再加入鏡頭的方式,既然標題里提到了4種改造變身方案,小胖就一個個的來解讀吧。

狗頭變微距:方法你可能耳熟,但細節你不一定清楚

首先是微距,想要把狗頭三劍客變微距鏡頭其實有好幾種方案,比較花俏的是反接,也就是使用轉接環把鏡頭反過來安裝在機身上。通過反接來增加放大倍率的原理很簡單——所有鏡頭內部都有前後主平面之說,後主平面與CMOS之間的距離叫像距,而當對焦到無限遠處時,像距等於焦距。而鏡頭對焦的本質就是把後主平面往前推,使得像距>焦距,而放大倍率=像距/焦距-1,所以像距越大放大倍率越大,50mm的前後主平面都在鏡頭內部(長焦鏡頭前主平面會飈到鏡頭外部去)小痰盂反接後,原本的前主平面變成了後主平面,像距大大增加,因此增加了放大倍率。

但小胖沒有使用這一套方案,原因在於反接後光圈無法收縮(有手動光圈控制的老鏡頭可以縮光圈),也沒有自動對焦,更只能在極其有限的範圍內合焦,景深還非常淺,邊緣崩得也非常非常厲害,可以作為一種玩法,轉接環也極其便宜,三五十塊錢到處都是,但從實用性來說還是欠缺了一點,小胖選擇的是更簡單粗暴一點的方法——長焦+近攝鏡。

以55-250的250mm長焦端為例,口徑58mm的近攝鏡非常好找,貴的便宜的都有,就小胖的經驗來看差別不會特別大,最重要的是屈光度,很多近攝鏡也會標註為焦距,比如一個標準焦距260mm的近攝鏡,它的屈光度就是1000/260≈3.84,只要知曉其一便可進行推算。近攝鏡可以疊加使用,計算焦距時只需套入屈光度即可,比如1.5與2.9的近攝鏡組合可實現227mm焦距,而這個焦距就等於它最長的對焦距離(無視鏡頭本身參數,都是這個距離),最短距離要根據具體鏡頭來計算,但範圍都會比較窄。

在理想狀態下,搭載了近攝鏡的鏡頭放大倍率=鏡頭焦距/近攝鏡焦距,在55-250的長焦端以260mm近攝鏡為例,理論放大倍率可達0.96,但只能在200~260mm之間的距離進行對焦。不過事實上因為鏡頭光學結構的差異,實際的放大率往往與算出來的不同,可高可低,而且在最矩的對焦距離時放大率還會再高一些。

那麼,是不是可以用更長的焦距,比如70-300,或者高屈光度/短焦距的近攝鏡來實現超過1:1的放大倍率呢?邏輯上當然可以,但成像質量會非常明顯的下滑,所以比如200mm鏡頭小胖就推薦入手屈光度3左右的近攝鏡,實際上算下來雖然理論只能到0.6倍,但事實上在最短對焦距離時已經能做到1:1的水準,千萬別盲目求高。

最大的一個水滴直徑約為0.8厘米,通過1:1近攝鏡後可實現如此高放大倍率的拍攝效果。如果有興趣的話,我們還可以計算一下高放大倍率時的景深,有公式:

景深=2 X C X(光圈)X(1+放大倍率)/放大倍率的平方,單位為mm。對於APS-C畫幅CMOS而言C≈0.02。所以1:1的微距拍攝,在F22光圈時代入公式計算可得景深也僅僅只有1.76mm,當然這只是計算出的平均數值,僅供參考。考慮到目前這些2片1組的近攝鏡最貴也不過四五百,單片的三五十就能買到(但單片的性能很差,限制很多),所以如果只是想要拍點微距急用或好玩,是並不需要專門賣微距鏡頭的,就著手裡的狗頭就能搞定!


狗頭變超廣/魚眼:附加鏡頭玩法也很細

說到附加鏡頭,可能大家想到的還是手機,現在即便是蔡司也跟著出了一波手機附加鏡頭,不得不說這個潮流的興起還是有原因的。但實際上在卡片機時代附加鏡頭就早已存在了,尼康和奧林巴斯等品牌都有做過,奧林巴斯甚至還給4/3機身做過,而其中就有廣角附加鏡這一說,想把18-55在APS-C上的28.8mm變得更廣,小胖的方案就是使用這種「外掛」附加廣角鏡頭。

十年前小胖曾經用過一套改造方案,那時候用的是奧林巴斯的廣角轉換鏡,多片鏡組設計,體型龐大笨重,總是很容易讓人擔心18-55的塑料鏡筒被它給扯斷,所以只能一直托著它使用,還得忍受前鏡組在對焦時會轉動的問題……但可以在APS-C上實現22mm左右的廣角,那個時候針對APS-C的超廣非常少而且很貴,所以只是在有需要的時候搬出這個組合湊合用。因為是針對4/3畫幅等效35mm鏡頭設計的,所以在28.8mm鏡頭上邊緣適配得很差,四個角有點沒辦法看……

不過十年後的今天,事情看起來要簡單一些了,因為已經有很多副廠品牌(比如耐司、卓美等等)推出了超薄型廣角附加鏡,採用單片設計,價格非常便宜,58mm口徑不到200塊就能買到0.7倍的廣角附加鏡,小胖建議0.7倍基本上就是底線了,等效28.8mm的18-55可以擴展到20mm左右。尼康18-55就更爽了,官方就有NH-WM75 0.75倍附加鏡頭,因為是原廠,適配性高不需要轉介面,所以這個方案是成像素質最好的,尤其是邊緣。

有些附加鏡頭會比較危言聳聽地標註為0.45倍,但實際上它也只能把24mm擴展到20mm左右,不過實拍效果還相當不錯,邊緣不會像老卡片機的附加鏡頭方案那樣邊緣素質快速下降,成像還挺結實,稍稍縮圖就能滿足社交網路、論壇和列印照片的需求,不會成為18-55的累贅(哈啊?它本身不就是個累贅么?)。

但是!這種廣角附加鏡也有一些限制,首先是只能給18-55使用,這主要因為其實它相當於在原結構上多加入一片透鏡,只能進行定製化的適配,無法做到通用,而目前的方案基本上就是以18-55為基礎,可適用於各家的18-55,硬要裝在更廣的鏡頭上就會出現暗角。除此之外畸變會非常非常明顯,因為PS里也不會有配置文件,只能自己動手修正或者在拍攝時注意一下規避直線條。而且放大看還是比較容易看到色散等問題(即便是尼康NH-WM75),不過好在視角夠廣,所以問題還不算很大,比起十年前還是很有進步的。

魚眼的情況與廣角類似,也是通過附加鏡頭的形式實現,但魚眼附加鏡很少見,目前在TB上能找到的屈指可數,很多還是不知名小作坊製造,不過優點是很好轉接,大多是58mm可以直接用在佳能18-55上,而且3片3組結構簡單輕便,在30mm左右能達到覆蓋全CMOS的對角線魚眼,18mm廣角端則是成像中心一個圓的圓周魚眼,價格也很便宜,不到200,這是小胖比較推薦的方案。

當然,如果單純論性能,一定有更給力的選擇,比如尼康的FC-E9,但一來這個東西即便是海淘大多都要1000~2000塊,沒包裝的最便宜要500左右,成本是真的高,再者6片4組的方案重量達到了580克,自己也不過200克的18-55表示真的要承受不起了……而且還要找58-46的轉環,這種尺寸差的一般1個還搞不定,而多個轉環厚度又會明顯影響邊緣成像所以還得找超薄的,非常麻煩……這種魚眼的拍攝也需要注意改變測光模式,選擇中央重點或點測,如果還使用全局測光的話尤其是圓周魚眼,會自動增加曝光。不過魚眼的最邊緣成像素質會相對有些「不忍直視」:

對於佳能卡口來說,魚眼鏡頭原廠價格近9000,適馬也要5500多,國產最便宜的1000出頭,價差很大,關鍵是魚眼也就是玩個有趣,對於不想花那麼多錢,也不想多帶一個鏡頭,只想體驗魚眼特別之處的朋友們,18-55+魚眼附加鏡頭就是最便宜的辦法(當然硬要說的話手機方案更便宜,但底大一級壓死人嘛)。


狗頭變巨炮:增倍鏡太貴啦?還是老路子好走!

首先,增倍鏡不會是小胖給窮人三寶裝備的(當然它們也沒辦法裝備,F5.6即便是1.4倍就得小一級到F8,對焦十分困難),而且增倍鏡實在是貴到升天,完全不符合我們今天窮摳折騰的主題,而且既然前面的方案都是通過前置的附加鏡頭來實現,在把55-250再進一步變成巨炮的征途上,這個初心是不能忘的。

既然增倍鏡會折損最大光圈導致自動對焦困難,前置附加鏡頭未必就沒有這個問題?還是從原理說起吧,大家知道增倍鏡是接駁於機身和鏡頭之間的,本質上來說它是一個凹透鏡,通過發散後端像場來達成增加焦距的目的,而我們知道光圈是入瞳徑/焦距,而在使用增倍鏡時,焦距處於單調變大的狀態,在這個計算公式里光圈自然也就跟著變小了。但前置的附加鏡頭實際上則是一個凸透鏡,它就像一枚放大鏡一樣,將前端像場收縮之後再進入到原鏡頭當中,從而起到增距的作用,而與此同時也放大了入瞳徑,所以在入瞳徑/焦距這個式子里兩者是同時增加,實際上嚴格來計算的話是會對光圈有一點影響,但比起後置的增倍鏡明顯要小很多,所以對於原本光圈就小到沒朋友的狗頭來說,前置的望遠附加鏡頭是更靠譜的選擇。

前置的望遠附加鏡頭比較出名的是富士X100/X100S的1.4倍TCL-X100,可以把原有的等效35mm鏡頭延伸為50mm,上面就是結構圖,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附加鏡頭就是個非常誇張的廣角式的凸透鏡設計,這算是官方標配的類型了,它還有一個與之相反的WCL-X100,可以把焦距變為等效28mm,結構上自然與長焦附加鏡相反,採用的是發散像場的凹透鏡設計。而事實上X100/X100S的這些附加鏡頭的成像質量都相當不錯,但對於我們腦洞改造計劃的狗頭來說,原廠自然是不會專門為它們出這種東西,只能靠其他前置方案來解決。

其實前置望遠附加鏡頭的歷史還挺悠久的,尼康、奧林巴斯都有生產,尤其是尼康TC-E17ED 1.7X,性能相當強悍,但二手也比較少見,價格也多在1500以上,最重要的是非常笨重,而且用在55-250這種鏡頭上有點大刀砍蒼蠅的感覺,目前比較便宜的方案就是用奧林巴斯TCON-17,也是1.7倍,用在250mm上就是足足680mm,關鍵是F5.6依然能用,至少快門速度和自動對焦是有保障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是55mm介面,如果是佳能55-250使用的話要用一個58-55轉環,全程基本都沒有暗角,最近對焦距離需要乘以焦距轉換倍率的平方,在這裡也就是1.7的平方2.89——老版55-250長焦端最短對焦距離為1.1米,加上了1.7倍附加鏡頭後就變成了3.17米左右;STM版是0.85米,變成680mm大炮後最近對焦距離為2.45米。

不過折騰歸折騰,這套大長焦的實用性還是受狗頭平台所拖累的,拍鳥吧,可能80D或7D2還行,三位數機身這捉急的對焦系統再加上本來就不快,前面還多吊了一坨的55-250來說實在有些勉強,拍拍遠處歇息的鳥兒還是沒問題的,解析力也別奢求太多,縮一下圖還是能看的。除此之外也有比較明顯的枕形畸變,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680mm還是實打實的。而奧林巴斯TCON-17的不過600多塊的價格比較便宜,260克又很輕巧,雖然不是小胖用過最好的望遠附加鏡頭,但實用性卻是最高的。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吧,今天小胖分享的這些個狗頭改造計劃其實邏輯基本都是通用的,佳能可以,尼康可以,索尼可以,其他大多數品牌也都可以,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都試試吧,反正生命在於折騰,一篇洋洋洒洒長文,本想逐個分篇,但還是一口氣推送好了,感謝大家耐心看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機小胖 的精彩文章:

談工匠精神?小胖帶你看哈蘇是怎樣製造數碼相機的
HiFi是玄學?從小胖9000塊新買的音頻播放器說起
從對焦看單反末路:佳能尼康轉型無反只是時間問題
披著運動相機的外殼探索未來:索尼RX0相機評測
續談索尼A7R3:操作體驗、高感、抖像素與4K視頻

TAG:玩機小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