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我的身邊事兒,幫你解讀「SCI」的新含義

用我的身邊事兒,幫你解讀「SCI」的新含義

本文為募格學術徵稿 轉載請聯繫後台

你身邊的師兄博士畢業就有七八篇SCI直接被特聘(副)教授時,是否覺得自己的智商完全被碾壓,瞬間覺得自己錯走了科研這條道?

比自己起點低的同學都有好幾篇SCI了,你這個曾經的優等生卻還保持著0篇SCI的記錄,是不是除了羨慕、嫉妒就是深深的恨?

一起出國聯合培養,1年後別人SCI從0變成了3+,你卻仍在原地踏步,是否懷疑自己留了個假學?

......

當你把原因歸結於智商問題、導師不給力......甚至感慨「付出和回報不一定成正比」的時候,請你冷靜三分鐘,看完下面三個故事,明白「SCI」新含義之後或許你也可以輕鬆搞定SCI。

01 「Schedule」——規劃

記得2017年1月某一天,地大博士QQ群里彈出一條「向環境學院××博士學習」的消息鏈接,當我看到A同學名字,再點擊進去看到消息,稱A同學近期在1區雜誌上發表了1篇論文,研究成果對某一常規認識提出了質疑並進行了驗證,促進了相關領域的發展,並針對這一新認識首次在2017年AGU會議上做了公開報告。

當時我就驚呆了!在這之前,A同學在我心中就是一名普通工科男的形象,沒有天賦異稟,也算不上「學霸」,而且他是外校考研進地大的,起點甚至比大多數人都低,卻一鳴驚人了,而且突然間就甩了我們這些本校保研學生們好幾條街!

我並不認為自己不夠努力,從2013年碩士入學到現在,我和我身邊的小夥伴們幾乎每天都很忙碌,不是泡實驗室就是出野外,加班加點工作也早已成為家常便飯,一年四季從沒有假期的概念,陸續承擔的項目也有三四個,但即使是這樣我還是卻沒有SCI文章,每次評獎學金都要排名到中間得不得交部分學費。和我類似情況的人並不在少數,我們不禁會問為什麼?為什麼你比別人還努力卻還是擺脫不了被別人超越的現實?

在讀完A同學的博士論文開題報告之後,我終於有了答案。和大多數博士論文實施計劃表一樣,每一階段都寫著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對應的有這一階段的預期成果。

然而和大多數人的不一樣地方主要有三點:

(1)他的計劃開始時間是從入學第一年就開始的;

(2)他的成果文章按時間順序服從「先綜述後實驗研究」的規律;

(3)組成他博士論文的幾個小課題之間具有明顯層層遞進的關係。

我想看到這裡的大多數人心裡已經知道為什麼別人寫得出SCI並且能寫出高質量SCI,而自己不可以了。是不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每天都很忙碌,但是做的事情都不成體系,沒有去挖掘項目與項目之間的聯繫,可能導師安排你去做你就去做了,你對自己做的項目或者課題都不清楚為什麼要做,也沒有信心能做出來點什麼,博士論文計劃表也就是畢業前半年必須要提交的時候勉強填進去的。

這件事讓我對SCI中的「S」有了新的理解:「S」代表「Schedule」。實際上做好科研,產出高質量SCI並不是那麼困難,只需要做好每一步的規劃,讓你的每一個行動都有明確的目的,並且讓你的每一個行動之間產生緊密的關聯,這樣當你走完最後一步的時候SCI也變成水到渠成的事了!規劃這件事情千萬別指望導師去幫你完成,這應該是博士入學的第一堂自修課!

02 「Concentration」——專註

在這個以SCI論成敗的時代里,作為一名受學校資助出國聯培的博士生而言,我充其量只能算是勉強及格,因為學校要求聯培期間至少要發表1篇T2以上的SCI文章,如果沒有達到考核要求,學校是要求退還資助費用的。

在嚴格的考核制度下,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近期我們學校正在對2016年資助出國聯合培養的博士生進行考核,我身邊有不少人因沒有完成SCI撰寫任務而忐忑不安,當然也有人在1年時間內完成了從0篇SCI到4篇SCI的完美逆襲。

為什麼會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1年之間就變得如此明顯?前幾天和師兄一起吃飯,師兄一臉羨慕地說起他的同學,也就是那個逆襲者。他在聯培的1年時間裡和我一樣沒有去開展任何新的實驗甚至連學校都沒去過幾回,和國外導師的溝通交流僅限於郵件,活動域幾乎只有出租屋和超市,陪伴他的就只有簡單的電腦、筆記本和筆,每天做得最多得事情就是碼字,就這樣簡單重複了365天,就是這聽起來乾巴巴的生活造就了4篇SCI見刊的碩果。

回想起自己出國的目標是寫2篇SCI,但是出國的6個月里,我參加了教堂和學校的英語口語訓練班,參與感受了國外的課堂,學習了國外科研工作者的思維,參加了1次國際會議、聆聽了很多的學術講座和報告,體驗和欣賞了加拿大的美食和美景,這些都是我認為有意義的值得去做的事情,但這些所謂有意義的事情使得我最終只完成了1半的目標,儘管我還是僥倖達到了考核標準,但我的內心還是有極大愧疚的。直到看到考核通知的那一刻,才重新喚起我最初的目標:撰寫SCI這件事才是我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事情。而我在還沒有完成這件事情之前就已經忘記了什麼我是最應該做的,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其他事情上。

世界這麼大又如此精彩,有意義的事情多了去了,但當下總是只有一件事情對自己最有利最值得做且最應該做。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想要快速實現目標就學會取捨,一次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在保證這件事情完成的基礎上再去另外的事情,否則你永遠只能在不達標或者及格的邊緣徘徊。在這個人才過剩的時代只有不斷超過預期的人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想要超越就必須做到專註,因此我將SCI中的「C」定義為「concentration」。

03 「Implementation」——執行力

我去年有幸去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聯合培養了6個月,我最遺憾的就是沒有在聯培過程中將自己的課題與對方的優勢結合起來做點有價值的研究,沒有利用國外的資源獲得高質量的產出。其中的客觀原因是由於聯培時間較短,當初給自己的定位只是用國內已有的數據完成兩篇SCI。在我的認知里,語言和環境適應期就需要一個月,在剩下的短短5個月里對於還沒有過SCI撰寫經歷的我而言要完成兩篇SCI已經算是小有壓力了,如果在此基礎上還結合國外的優勢資源開展新課題的研究,可能剛設計好實驗方案實驗還沒開始或者來不及做一組成功的實驗我就要回國了。這種對未知科研探索「費力不討好」的預判使我一直在糾結得失,以至於我探索的慾望僅僅停滯在文獻綜述的工作上,最後無疾而終。

我一直覺得自己當時的決定是「明智」的,自以為很懂得「量力而行」,懂得不做不必要的「無用功」。直到兩個月以前,在和國外認識的同學聊天時說起我認識的一個師兄,他今年9月也去了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聯培1年,和我師從同一個國外導師。聽說他在國外的研究小組裡非常活躍地和組裡地老師和同學們交流和探討,剛到滑大的第一個星期就和導師討論確定了研究方向,第二個星期就定下了方案,第三個星期就展開了實驗,再過了兩周就在組會上彙報了自己的實驗階段性進展。

我早就聽說過這個師兄是他國內導師的得意門生,已發表了5篇SCI了(水文地質專業不太好出成果,很多人到畢業也只能發1篇僅夠畢業條件的文章)。從他開始計划到獲取階段性成果僅僅一個月出頭的時間,這出成果的速度可謂是驚人的,我不禁感嘆有這樣的執行力何愁實驗不成功,何愁沒有數據寫SCI,又何愁不出類拔萃呢!

我思考一件事要不要去做就要花6個月的時間,師兄卻只花了1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想做到做完整個過程!當一個想法在腦海中閃現時就立即去做,實在做不下去就換個方法或者課題去做,那麼在相同的時間裡你就有可以比別人有更多的嘗試,有更多的機會斬獲有利資源和發掘新思路,自然會產出更多的成果。這個世界從來不缺有想法的人!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樣並不是沒有想法,而是想法太多卻沒有一個去實踐?

SCI中「I」實際上還蘊含著「implementation」的意思,代表有想法就立即去實施,這體現了強而有效的執行力。對於科研工作者而言,執行力決定了我們的生產力!

讀完三個身邊的科研小故事,你是否理解了SCI的真正含義呢?

「Schedule」+「Concentration」+「implementation」=「SCI」=規劃+專註+執行力。寫不出SCI,請先默念三遍這個公式!

作者林小潔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讀博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募格學術 的精彩文章:

博士論文「存廢」引爭議?人大教授:博士論文還不會被取代,也不應被廢除
為了考北大研究生,我經歷了什麼?
你是怎麼走上科研這條路的?
論文選題要注意什麼?盤點選題中不可錯過的五大關鍵點
SPSS數據分析:從入門到實戰初級教程

TAG:募格學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