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冶喪葬習俗及禮儀

大冶喪葬習俗及禮儀

喪葬習俗 流傳至今,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世界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喪葬習俗。喪葬文化,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涵蓋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

大冶喪葬習俗各地區大同小異,這裡只是因繁就簡有關習俗介紹如下:

民間習俗是把死亡的人分為兩種

一種:正常壽命的結束,屬自然規律的反映,這種死亡的男人稱「壽終正寢」,女人則稱「壽終內寢」。

二種:非正常壽命的結束,即意外死亡,意外死亡又分兩種,一是生病的不治而亡,雖不是壽命的自然結束,但可當正常死亡對待,二是遭凶死亡,即意外死亡,如自殺或判死刑、遭兇殺而死亡,通常稱「非命死」,舊時的民間習俗規定,凡「非命死」的人死後,不能進家門和祖堂,也不準入祖墳山,其名字也不能上祖宗牌。正常壽終都被稱為「喜喪」,也稱「白喜事」。子孫後人要盡禮,並舉行一定的安葬禮儀,也稱「當大事」。葬禮禮儀習俗自人停止呼吸時開始,分為喪和葬兩個階段的禮俗。喪的禮俗自臨終時起有送終,報喪,入殮等主要程序。葬的禮俗有停柩,祭奠,出殯,安葬,立碑等主要程序。

一、送終

傳統的民間習俗認為,凡人享有50歲以上到老,病而死都算壽終。家人早有一定的準備,兒子子孫都要在逝者臨終前日夜守候,謂之「送終」,也是子女後輩應盡的義務。另一種說法:「死了人」也叫「老了人」,送終又叫「送老」,送終通常要做以下幾件事:1、錄取遺言 2、立遺囑 3、更衣整遺容。4、拿掉逝者忱頭,掀起蚊帳,抱走被子,將逝者仰面平卧,幫其將手、腳舒展伸直,並讓手掌握拳放於兩側,俗稱「攤屍」,如逝者睜眼要用手扶合。5、燒「壓氣錢(落氣錢)」,點「長明燈」,供「打狗坨」。

二、報喪

報喪,就是將逝者逝世的消息告訴親戚朋友和鄰里。逝者死後第一件事對外要做的就是報喪,俗稱「把信」。「把信」前,一般要到當地道士,根據逝者出生的天干地支,逝去的時間,出生 年 月 日,時辰,「輪時辰」,以便告訴親友死者斷氣時間,選擇入殮,火化,出殯的時間時辰。相關忌壓,禁忌和採取什麼樣的紀念活動。如「隔夜啟」或「早啟晚散」或「長七齋事」等相關內容。習俗規定,凡「把信」的人要先到喪家吃點東西或喝點水上路,所有親戚也要給「把信」的人吃點東西或喝口水,如主人不在家,自己要到主人家找口水喝。親戚接到報信後都必須按時參加弔唁和祭奠活動。並在出殯之前要去「奉看」。民間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爛」紅不「爛」白。即如紅喜事與白喜事同期必須以白喜事為準,同時,一旦特殊情況不能趕在送葬日期到達,不能「補禮」。

報喪的同時,第二件事是在大門外張帖訃文,稱「辭訃」。「訃文」一般寫清楚死者生庚歿庚日期時辰,入殮,火化登山安葬的日期,禁忌,忌壓等內容。

三、喪葬擇吉

擇吉是指:選擇人死後所葬的墳墓(雅稱為佳城).

擇吉是一項非常繁雜的事情,牽涉到易經八卦,天干地支,風水忌壓等,如范「地空」是最大的禁忌,一般要查「輪仙命」表,由風水師或道士決定 。

四、入殮

入殮就是給屍體穿衣下棺,俗稱「入木」。(木指棺材)「入木」之前要與逝者更衣、整容,穿「壽衣」和鞋襪。壽衣鞋襪是在逝者生前做好的,而且是在逝者生前做壽的時候,將壽衣交給他。做壽衣的時間一般選在閏月的頭年正月。壽衣包括內衣,上下衣以及錦被(蓋的被子),兜單(墊的床單),共有七重,九重,十一重等三個層次。所謂「七重衣」是最少,指的是上衣兩層層,下衣一層,兜單錦被都是兩層,故作七重衣。「九重衣」即上衣三層,下衣兩層,被單四層。「十一重衣」是上衣四層,下衣三層,被單四層。做壽衣的布料不能用「緞子」。因「緞子」與「斷子」諧音,不吉利,緞子是斜紋的,所以凡是斜紋的一律不用。壽衣絕對不能用皮貨,有下輩子轉世後淪為牲口之嫌。鞋也要布做,用青色布,不能用皮鞋。女逝者要穿綠色棉襪,壽衣一律不釘扣子,只縫飄帶,因「扣子」亦不吉利。除衣服被兜外,要給逝者面部蓋一塊綠布稱「福祿巾」和用白線合成的腰帶,叫錦帶。合成的腰帶的線的根數,依逝者的享年的歲數計算,一歲一根線。入殮時,逝者的頂孝者及所有的親人都要守在旁邊,稱「親視含殮」。在確定出殯的前一天晚上孝家要安排人帶領孝子穿孝衣,攜帶禮物(指肉一斤,毛巾,鞋或衣服等)去登門接請「八抬」和「穿作」。屆時,他們就會按時來到孝家。

入殮時,主要有以下幾項具體細節:

1、下榻:用三口瓦給逝者做枕頭,即兩口瓦做伏放,另一口在兩口相連處仰放。,再在門板上放兩條白色布條,一條在上身處,一條在下身處以備抬屍用。然後給逝者沐浴,男逝者從左邊抹,女逝者從右邊抹,共抹三次,稱為「抹三把」。同時要念吉詞,「一把抹福祿齊全,二把抹子孫滿堂,三把抹成佛登仙。」女逝者抹三把後,由出家的姑娘或媳婦為其梳頭,只梳三下,也要念吉詞:「一梳金,二梳銀,三梳兒女一樣勻。」梳完後,將梳子折斷後扔掉,然後穿作呼逝者名字「請某某更衣去做客。」將屍體抬進棺木(水晶棺),兒孫下跪在「榻床」兩側大聲嚎哭,同時要撒「引路錢」。

2、入棺:

「入棺」時剛抬起「穿作」要用腳將榻床推翻,將瓦踩碎,出門時要用兩個簸箕擋在門框兩側,以免遺體碰門框。入棺後要用銅錢垂中,再用白線量出中線,遺體要放正,不能有偏。遺體放好後,要將有關陪葬品(如死者生前愛好的物品)一同放入棺內,關鍵要把「壓氣錢」(落氣錢)紙灰包放在遺體上部兩側。然後「穿作」將「福祿巾」蓋上逝者面部,再放石灰,蓋棺。「訂棺釘」時,木匠要喊「某某,請躲釘。」,以免傷及逝者靈魂。到此裝殮結束,接著是掛孝帳,擺香案,安靈位。孝子,孝孫叩謝「穿作」及幫忙的人,入館後叫停柩。

孝堂的布置:一般入殮進棺後稱靈柩,存放在進門的右側,掛好孝帳後,張貼輓聯,架好竹桿,以便掛輓聯的「軸子」左門邊放大鼓,右門邊設大鑼,樂隊排在大門兩側,專門為傳報弔客來臨奏樂。靈柩前,要擺長明燈,蠟燭,供「打狗坨」及飯魚、肉、水果等貢品,中間放靈位,掛遺象,及帖「奠」字,並設香爐貢香,有條件的靈位前可擺放鬆柏盆景等,象徵逝者松柏長青,留芳千古。

五、停柩

人死後「在床謂之屍,在棺謂之柩」。停柩就是將入殮後的棺木停放在孝堂中,其中孝堂一般在孝家主堂屋,有的停在祖堂,時間按(輪時辰)的要求幾天不等,以便家族的人「奉看」及親友弔唁、祭奠,男稱「停柩在堂」女稱「幃殯在堂」。同時要在門外張貼門訃,內容主要是寫逝者的生歿及「壓忌」,「出堂」的日期等。門訃有格式,一般由道士寫(略)。

停柩後,逝者的子女及後人,按男左、女右日夜守在靈柩兩側,稱「守靈」盡孝,靈柩前的香案應不離人伺候,長明燈、蠟燭、香火要日夜不滅,並一日「三朝」上香朝拜,凡來客、孝女、媳婦等要哭靈,來人弔唁,孝男要穿孝服叩謝(跪著),來弔唁的人要將孝子扶起。「吊」是祭奠死者,「唁」是慰問死者親屬,一般弔唁的親友走進孝堂大門,就要擊鼓三聲,敲鑼一聲,並奏哀樂,弔唁者,要跪下、在「鄉道士」的主持引導下「舉香」,通常行「三叩九拜」之禮,之後,作揖告退。凡來弔唁的人都要帶紙、爆竹、花圈,主要親戚要帶「軸子」(布匹、毛毯、鴨絨被),軸子要有軸文,男稱大德望,女稱大懿德。如女婿、軸文,岳父為「泰山其禿」,岳母「泰水生寒」,除軸子外,還要有肉食、雞面、魚等物質,講究的親友是用「抬賀」,孝家要封禮。

六、做齋

「做齋」是在停柩期間必不可少的喪事活動,是「超薦」、「鍊度」一類的宗教活動,又叫做功德或做道場,做齋是「俗名」。做齋要請專門的道士(度師)做齋的規模按各孝家的實際而定,最大的是「二府」齋,其次是「隔夜啟」,最小的是「早啟晚散」。「二府」齋度師有11人之多,其程序20多項,一般都是「隔夜啟」和「早起晚散」其程序如下:

1、借樂;2、取水;3、啟師;4、發文;5、知會;6、禁壇

7、接聖;8、頒赦;9、破袱;10、游十殿;11、放祀;

12、接亡;13、安位;14、拜家書;15、做煉壇;

16、建水火(跑煉);17、請旨;18、召亡;19、遊玩;

20、拜懺;21、早朝;22、誦經拜煉;23、午朝;24、勸亡;

25、劃學;26、除靈;27、辭聖;28、上堂。

七、做祭

一般由專門禮生等專業人士舉行,相當繁瑣,禮儀太多,現基本已淡化,這裡從略。

八、出殯

「出殯」就是出葬,俗稱「出堂」,出葬這一天,孝家要給八抬(八仙)六次飲食,其中早、中、晚三個正餐,其餘還有「過早」、「過中」,下午,喪家要以鼎罐送肉、面和酒到墓地給他們吃,名曰「暖井」,又曰「暖墳酒」。抬棺木的八人,一天之中可不同的稱謂,叩:早晨稱為「八仙」,中午稱為「八抬」,晚稱為「八腳」。

出殯之前,先要辭靈,即向逝者作最後一次告別,所有送葬的人都要穿孝衣、戴蓋頭、掛毛巾,向靈座行三跪九叩禮,俗稱「燒香」這期間,一般要舉行追悼會。古時,要做「發引」,由禮生來舉行,現已淡化,燒香追悼會後,孝子翻喪,然後鳴爆奏樂「登山」。

登山,即將靈柩抬上山安葬,入土為安。靈柩出大門時,古時有「搶大門」的習俗,即兒媳多的孝家,兒媳都爭著搶大門,即誰先出大門,英靈就會護佑誰,送上山後,原路返回,並將蓋頭取掉,不能走回頭路,英靈就會護佑誰,所有送葬的都要戴「蓋頭」、穿孝服、戴毛巾。

安葬的習俗主要有以下幾點:

1、破土:先是請風水先生(陰陽),選好墓地,破土後一般由長子或長孫,在出葬的當天凌晨4點左右寅時或卯時,孝子扛鋤頭提前到墓地,在開穴處跪著向前挖三鋤頭,叫「破土」,挖完三鋤頭後將鋤頭向後一丟,而後回家。

2、開穴:是「八抬」們在孝子破土處開挖埋靈柩的土坑叫「開穴」。「開穴」時,先由「八抬」中的一人,用腳掌在破土處量九腳半作為穴的長度,以棺材的寬為寬度。

3、下肂

將靈柩用大繩吊入墓穴稱為下肂,下肂前要得到孝子的允許後才能下肂,下肂後有一個規定,即在墓穴底用九張錢紙,每三張擺一排,共擺三排,或擺成「天」、「人」、「才」三字,然後將棺木入穴。並由風水師用羅盤核准墳向後撒土掩埋,掩埋期間要有道土「打安山」,「窖氣」(即地楔燒紙),民間對墓地及安葬時間有習俗,即正三、五、七、九月不能上祖墳山,如一定要上祖墳山要用九十九貫冥錢贖買墓地,「非命死」人不能上祖墳山。

4、送煙包:

靈柩埋葬後的三天,喪家於每天傍晚將用稻草紮成的「草龍」即長形的稻草條焚其一端,使其有煙,俗稱「煙包」,並且點燈三天,送煙包三天。

八、上墳土:

靈柩埋葬後的第三天,逝者的「三黨六親」及至親之人都要來到喪家,吃早飯後,一家人到墳上去加土謝墓,也叫「上墳土」,上墳土時孝子、孝孫人等要穿孝服、孝媳上完回村後,要到祖堂謝孝,見老大要下跪,到家後要在豬食桶,用鍋鏟攪三下,出嫁女要從墳地抓一撮土,直接回家,孝家要安排人送孝女,並帶三個菜過去用轎子送現在用車,一直送到家,路途中孝女要戴白蓋頭、穿孝衣,一路痛哭不止,俗稱「拖白」,直到婆家祖堂上香,見老人要下跪,孝女要對送的來人封禮。

如是家母去逝,孝家要到舅父家謝孝。

七七燒包袱

亡人死後,孝家要七七四十九天盡孝,男人不能理髮,刮鬍須稱「猷七」,逢七天要燒包袱,如「犯七」孝家要「討米」,第一個「七」為頭七,後如此類推,其中五七,其他親友也要送包袱及肉面等,俗語「五七三十五,兒孫來訴苦」,要到墳前祭祀。

新年芊香

新年芊香,新亡人,第一個春節,孝家「三黨六親」所有的親戚人員都必須在大年初二,一齊來喪家為逝去拜年,並帶香紙、爆竹為逝者芊香拜年,稱「芊香」。

周年和上燈:

周年就是逝者一周年的忌日,一般親友,都要送包袱,做為紀念,如逝世時間在七月之前,中元節也要送包袱,「中元節」和「春節」三朝年,都要到墳上點燈,稱「上燈」。

立碑

逝者安葬後,可選擇當天或每年的清明或大寒節氣為逝者立碑,以示紀念,立碑的習俗禮儀(略)。

大冶人,值得收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冶生活網 的精彩文章:

大魯村,史源悠遠,境界縱橫,風光旖旎,人傑地靈!被遺忘的朱元璋傳說——天爐山的煙火,皇燭楓的旌旗

TAG:大冶生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