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排排坐,吃果果」:2017房企併購規模空前 新寡頭,新格局

「排排坐,吃果果」:2017房企併購規模空前 新寡頭,新格局

[華夏時報網]

王海春

2017年中國房地產收併購預計超過60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據明源房地產研究院最新數據,2017年前三季度境內房地產併購總金額超過900億美元(約合5902億元人民幣)。受併購及大宗交易統計相對滯後等因素影響,業界預計2017年全年的地產收併購規模,應該超過了6000億元。

對於風起雲湧的房地產收併購,安信證券首席地產行業分析師陳天誠指出,近兩年中國龍頭企業主要以擴大規模為重要準則。

陳天誠認為,仍處於野蠻生長期的房地產行業,在規模上仍有一定的容納量。因此各家企業的併購中,仍以增加土儲、可擴大企業規模的橫向收併購為主導。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認為,2017年千億房企陣營可能將進一步擴容至16家,2020年千億企業將達30家。隨著併購越來越活躍,大型房企的規模也變得更加龐大,隨著千億房企數量不斷擴容,房企的集中度也將進一步提高。

地產併購增長迅速

2017年中國房地產收併購規模,創下了近幾年以來的歷史最高值。

先看一下大宗物業的交易。

據戴德梁行的最新監測數據,2017年僅在上海一城房產大宗物業的交易數量就超過120宗,併購規模超過1200億元。

「這是房地產大宗物業累積交易金額連續第二年突破千億元。雖然2017年規模略低於2016年,但與2010—2015年年均400億左右的規模,已經有了大幅度的上漲。」戴德梁行中國區投資及顧問服務部董事盧強表示。

雖然僅上海一城大宗物業的交易規模已經相當可觀,然而這只是房地產收併購的冰山一角。

有證券投資機構高層指出,大宗交易有不少是項目公司買賣,但這中間更多是通過項目公司或投資公司的收併購實現和完成的。與往年以收購相對成熟的商辦物業為主角有所不同,2017年的收購中,有相當一部分標的物是以土地、公司股權、已建成物業為主。

有投行人士指出,與往年大宗交易相比,2017年的特點也相當明顯:不僅交易規模大、標的物以資產打包形式出讓,而且交易頻繁、涉及領域廣。

2017年房地產整體收併購的規模究竟有多大?其涉及到的金額,可能遠遠超過大部分人的想像:預計超過6000億元。

據普華永道統計,2017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相關的併購交易總金額達到445.6億美元(約合29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78.5%;交易數量207宗,同比增加24.7%。這其中由公司主導的併購交易金額約367億美元(約合2406億元人民由),同比增加68.7%。

那麼全年地產收併購規模有多少?

據明源房地產研究院近日公布的一項數據,至2017年第三季度,房地產併購總金額超過900億美元(約合5902億元人民幣),佔全部併購交易20.2%的市場份額。僅這一數據,就創下房地產行業年度前三季度的歷史新高。

研究人員告訴記者,大宗交易統計和信息公布,往往具有一定的滯後性。

「因併購交易較為複雜,交易可能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但信息披露往往會推後。如涉及到海外交易架構,其披露時間也可能會有所延遲。」一家諮詢機構高層表示,僅從前三季度已經創下新高的數據來看,第四季度應該還有不少交易是公眾市場並未獲悉的。因此可以判斷的是,全年房地產交易金額比前三季度更高,因而全年併購交易規模超過6000億元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盧強指出,房地產投資市場還出現了一些新特徵。併購交易中,除了以土地儲備為目標,對於物業的直接投資中,不只是辦公樓,處於風口的長租公寓、聯合辦公,尤其是物流地產也受到相當高的關注。

「從買家的身份來看,又出現不少新晉買家。不只是開發商,還有境內地產私募基金、開發商資管計劃,還有萬能險等新興的資本,介入到地產交易中。」盧強說。

從規模擴張到移師境外

在2017年大宗交易和併購交易創下歷史新高的背後,決不乏明星案例。

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無疑是萬寶之爭落地和融創接手萬達物業。

2017年6月,恆大將所持萬科14.07%股權以292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深鐵集團。在恆大的「助攻」下,深鐵對萬科持股比例升至29.38%,超過寶能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隨著這筆規模龐大的股權轉讓,持續一年多的萬寶之爭,由此塵埃落定。

萬寶之爭剛落幕,融創、富力烽煙再起。7月份融創以438.44億元價格收購萬達13個文旅項目91%的股權。據明源地產研究院數據,憑藉這一收購,融創一舉新增了5897萬平米土地儲備,土儲排名由2016年末的第六猛增至第三名。

而與融創同時出手的富力,也以189.55億元收購萬達73家酒店資產,成為2017年併購金額排名靠前的案例之一。

隨著房企併購規模擴大,行業集中度也進一步提高。據克而瑞監測,排名前100房企的集中度達到58.1%,佔據了中國房地產市場近六成份額。而在銷售面積上,前100和前200房企的集中度,分別達到33.2%和36.9%。

陳天誠指出,此前房企的併購有相當一部分是以土儲為主要目標,以規模擴大為導向。但在2017年的併購潮中,也有不少併購並非以此為導向。

有分析人士指出,2017年的交易併購中,還有另一個新的特點。從地域來看,則不止國內的資產。國內企業對房地產收購併的觸角,已經從國內延伸到了境外,向海外物業和資產發起了多輪收購。

「無論是出讓方還是買家,不只是金額,收購的地域和所涉及的業務範圍,都遠遠突破了此前傳統房企的範疇。」一家證券機構人士指出,業務範疇的擴大,反映出開發商的併購不只是意在擴大規模,還希望在業務的縱深方向獲得更多的機會。

2017年7月萬科以34億新加坡元(約合166億元人民幣)收購普洛斯約21.4%有限合夥權益。與普洛斯聯手後,萬科由此成為國內最大的物流服務供應商。

看中物流的,還有海航和中投。而這兩家公司併購的觸角,也伸向了境外。而中投集團在境外的一筆對物流地產的併購,更是刷新了歷史紀錄。

2017年4月,海航集團旗下海航實業以13.99億新加坡元(約合68.4億元人民幣)收購新加坡上市物流公司CWT全部股份。

海航收購CWT後兩個月,2017年6月中投集團以138億美元(約合903億元人民幣)收購黑石旗下歐洲物流地產公司Logicor全部股份。中投這筆收購,成為歐洲有記錄以來第二大規模的房地產交易。

在陳天誠看來,所謂以拿地為導向的收購,仍然屬於項目層面,更多處於房企擴大規模的野蠻成長階段。

「併購領域的拓展,反映了對整個行業的態度。行業縱深的併購不是單純為了規模,更多的是在獲取產品線條的同時獲取相對的規模,也是獲取整個資本市場的認可。」陳天誠認為,未來房地產行業的併購,也將向縱深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張蓓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公眾號:chinatime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城市突圍之路
上海2017年新增46個商業地產創新高 明年購物中心數量將再翻番
《妖貓傳》以情懷突圍 賀歲檔成佳片爛片練武場
24年以來首次大批量轉讓中國資產 凱德置地83.4億甩賣20個購物中心給萬科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