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明殺死了齊天大聖

文明殺死了齊天大聖

小時候,齊天大聖孫悟空是我們心中的超人,大鬧天宮更是讓每個孩子激動得叫嚷起來,「大聖好帥!」可是隨著《西遊記》的落幕,孫悟空終於成了斗戰勝佛,故事終於畫上了句號,齊天大聖從我們的視野中離開了,少年的英雄主義也漸漸沉寂下來。那時,我們還不能理解「斗戰勝佛」的概念。

後來,教材中講,《西遊記》是獸性、人性、妖性、神性結合的作品,從花果山下一石猴到斗戰勝佛孫悟空,是由一個更多偏向獸性的畜牲進化成了一個更多偏向神性的佛,聽起來好像是件好事。

但是我們隱隱感覺有些不對,我們喜歡的齊天大聖,不就是那個敢闖敢幹懟天懟地的魔嗎?為什麼世上沒有了大聖,反而是件好事?於是有了《悟空傳》,有了《大聖歸來》,有了戴荃的《悟空》,那個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依舊是我們一代人的情懷和遺憾,我們也不能接受大聖死去。

01

有一位沒有讀過大鬧天宮的男同學叫馬爾庫塞,他寫了一本書叫《愛欲與文明》,「愛欲」來自弗洛伊德,「文明」來自馬克思,總結起來告訴我們一件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理論的介紹中,他抓住了殺死齊天大聖的真兇——文明。

馬爾庫塞說:在真實的自由與幸福之間,同在壓抑性文明中被推行和鼓吹的虛偽的自由與幸福之間,有一道巨大的鴻溝。他還提出,弗洛伊德將人的慾望歸結為兩大類——生的慾望和死的慾望,前者是要吃飯穿衣,活得快樂,後者是要打架泡妹,享受肉體與肉體碰撞的破壞力量。

但是在持續的文明規訓下,人必須接受一種異化力量的束縛,這個東西叫做「文明」,也就是佛祖留給唐僧的緊箍咒。孫悟空頭戴金箍,被迫在富士康生產零件……哦,是跟唐僧西天取經,一旦爆發獸性的因素,大頭上的金箍就狠狠捏他一把,讓孫悟空快樂的力比多這就沒有辦法分泌了,按照馬爾庫塞的理論來說,孫悟空就是遭到了「閹割」。

他必須省下打架的力氣,陪唐僧西天取經,他的快樂慾望和破壞慾望其實是受到了雙重的壓抑,於是他將這兩種慾望共同轉化為另一種現實原則,也就是馬爾庫塞在《愛欲與文明》中所講述的:「對愛欲的持久約束最終將削弱生命本能,從而強化並釋放那些要求對它們進行約束的力量,即破壞力量。」這種破壞力量的目標不是任何自然存在物,而是生命本身,於是馬爾庫塞說「人異化了,」「齊天大聖」終於異化成了「斗戰勝佛」,文明終於成功地殺死了孫悟空。

02

「文明」是個狡猾的兇手,他不是一口氣使得孫悟空窒息身亡的,而是一點一點閹割他,讓他感覺不到自己的生命慾望消失,卻在不知不覺中徹底地消失了。這場殺猴命案持續了數百年。

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孫悟空被如來佛壓到了五指山下,先是讓他受了五百年牢獄之苦,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的「潑猴」終於認輸了,忍住了滿口的髒話,溫和地回應「我已經知悔了,但願大慈悲指條門路,情願修行。」

又趁著悟空不查,為他準備了金箍。「假若路上遇到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是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由此可見,刑罰的存在是為了防止犯罪,而非犯罪本身,規訓的本身是為了收服,給他痛苦的記憶,使他走向預定的文明。

當齊天大聖笑眯眯地說出「我是玉皇大帝如來佛祖指定取西經特派使者」的稱號之時,他的「異化」已經告一段落了,他的「懲罰與規訓」不再是人為的施加,而是自覺的選擇,他形成了所屬政權的歸屬感,形成了「現存的自由與滿足同統治的要求緊密聯繫,本身成了壓抑的工具。」

到了朱紫國,遇到了觀音離家出走的寵物賽太歲,賽太歲嘲諷他:「你原來是大鬧天宮的那廝,你既脫身保唐僧西去,你走你的路去便罷了。怎麼羅織管事,替那朱紫國為奴,卻到我這裡尋死!」孫悟空缺一副驕傲的樣子,嚷嚷著「我受朱紫國拜請之禮,又蒙他稱呼管侍之恩,我老孫比那王位還高千倍,他敬之如父母,事之如神明,你怎麼說出為奴二字?」此時齊天大聖已經死得徹底,留下的也不過是一個「玉皇大帝如來佛祖指定取西經特派使者」出家人孫悟空罷了。

最終,他實現了文明的演進,從純粹本我的「猴」進化成了斗戰勝「佛」,齊天大聖死了。殺死齊天大聖的幕後黑手是「佛家」的文明,直接的教唆犯是觀音與唐僧,而最後動刀子的人正是斗戰勝佛自己,是他殺死了齊天大聖,最終異化了自己。

03

這樣看來,馬爾庫塞似乎只是給我們講了一個命運悲劇,我們都將變成自己討厭的人,因為文明最終的通途就是殺死原來的自己。

但是馬爾庫塞又給了我們一個隱約的希望,他說殺死齊天大聖的文明不是真正的文明,是異化的文明,是馬克思一直在講的工業時代的機械文明,希望隱藏在共產主義的美好前景之中。

就像我們說,大聖沒有死,他只是沉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狸筆記 的精彩文章:

哲學王是如何煉成的
女人,離尼采遠一點

TAG:海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