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明士紳」劉向明
文丨張朝鋒 圖丨旅遊局
劉向明,民國時期康城鎮人,約出生於1910年。解放前曾任康城鎮鎮長、無梁鎮鎮長,解放後被作為反革命分子鎮壓。
劉向明文化很高,口才很好,形像儒雅。學生時代一直在外地,回到康城後,考上了鎮長。
他最初在康城鎮當了一段鎮長,後來他領工去治理黃河,治理黃河回來後,他的鎮長被別人頂了,也就是康城人王民三頂了他的鎮長。
他就暫時到城西關的一個孤兒院教學,後來上面又派他到無梁鎮當鎮長。
在無梁鎮當鎮長期間,他口碑很好,曾經把家裡的地都賣了,去幫助無梁鎮的百姓。儘管劉向明在康城的時間不長,康城人對他的事知之甚少,但他為無梁賣地的事,還是被康城廣為稱誦。
在無梁鎮,百姓們都很感激劉向明,並專門為劉向明立有牌坊,可見劉向明的官聲有多麼好。
解放時,劉向明回到了康城,由於他歷史清白,名聲口碑非常好,被評為「開明士紳」。
土改時,他主動把家裡土地上交。
在康城期間,自己生活儉樸,布衣淡飯。對別人熱心有加,為人辦事,從不計酬,見難就幫,樂於助人。每到寒冬臘月、逢年過節、青黃不接之時,常慷慨解囊,缺錢借錢、缺糧借糧,從不計息,有的根本不要償還。「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這是劉向明奉行的處世原則。一生愛國愛民熱忱高漲,為國為民不嫌事大事小,只要能做就做,能為就為,堅決做到從善入流。所以康城人一直給予劉向明很高的評價。
據康城村的萬合亭回憶:那時候交公糧非常難,總是排很長隊,有時候天黑了也等不上。有一次交公糧時,又是排了很長隊,快黑了,並且還要下雨的樣子,大家都很焦急,劉向明就憑自己的聲望和威信,找了收公糧的人,幫助大家把公糧很快地交了。
人是得罪不完,也是維持不完的。
1951、52年間,劉向明在家裡買了一個用毛驢拉的彈花機,做起了彈花的生意。做生意時,難免會碰到些愛佔便宜的人,劉向明忍受不了,就說了難聽的話,得罪了人,這些人就對他不滿,背後罵劉向明是國民黨的官,現在又剝削老百姓。在第二次劃成分的時候,有人揭發了他,並搜查了他的家。誰知在他家搜到了他在民國時期上大學的同學合影照、畢業證,還有國民黨給他頒發的鎮長委任狀,以及民國時期的無梁鎮公章等。有了這些證據,便認定劉向明還不忘自己是國民黨的官員,還夢想著要變天,就把他定性為反革命,按反革命分子槍斃了。
劉向明是在1954年春天被槍斃的。那天,天下著雨,地點是順店街東溝的十字路口。
劉向明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儘管他最終的結局讓人扼腕,但他不管是在無梁還是在康城,都留下了很好的名聲。
據康城的趙喜斌老人講,近兩年還有一個80多歲的無梁鎮老人來到康城,尊重地提起了劉鎮長,還詢問劉鎮長後人的情況。從而可見劉向明的名聲在無梁鎮是多麼高。
(根據萬合亭、李東木、趙喜斌、趙武斌等口述整理)
編輯丨孫 帥
轉載請註明來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一位民族實業家的慘死
※禹州古代有個「烏江縣」
※《金玉仙緣》連載五十三
TAG:禹州市三都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