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快餐吃多了,家的味道就忘了

快餐吃多了,家的味道就忘了

文/連山先生.莊子網上書院講錄

整理/子正

校對/子慧

快餐吃多了,家的味道就忘了

溫故:莊子網上書院連山先生《莊子.齊物論》

南郭子綦隱几而坐,仰天而噓,嗒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几者,非昔之隱几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齊物論」這三個字本是虛神一樣的存在,但是當我們多數人還沒有養成讀書的素養的時候,一定會一看到這三個字就會給它一個經驗上的對應,就會開始在正文中找這個對應。

第一段都沒找著,心裏面就會疲憊,這種疲憊就會形成讀書的勞累,會覺得讀書沒意思,接下來連鎖反應就開始下結論。

由於這麼多年功利化的讀書已經變成習慣,大多數人已經一動念就這樣,已經很難再去讀所謂「無用書」了。我們在講「無用」的書的時候它真的是「大用」,但是汲汲於吃快餐,因為習慣了,反而正兒八經的飯吃不出口味來了,這些都是需要我們不斷自己做調理的。

GIF/1K

讀書最簡單來說是醫自己的心病。如果讀書不能調理自己,讀它幹嘛呢?大多數人讀書老是想去管理別人,讀書一定是從管理自己開始的,這叫「先存諸己後存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 ,何暇至於暴人之所前?」(《莊子人間世》)

南郭子綦,《莊子》中的名字很多都是莊子杜撰出來的,杜撰這個詞後來就變成說假話了。在書中看起來是不經意的名相,其實都有指路的作用。治庄學或是治聖人之學,一年的時候討論《論語》、《中庸》,跟十年的時候那是不一樣的,所以第一次我們講《齊物論》就是風過水上,吹一點漣漪就可以了,若十年之後我們再相遇,再有相同的話題,一定是電光石火,這中間不會有語言的沉渣。

「南郭子綦隱几而坐」——要注意這個「隱」,讀各種注本,大多數是「靠在几案上坐著」。「隱」這個字是有微言大義的。

「仰天而噓」,這兩句話中俯仰的關係就起來了,開合的關係都有。

「嗒焉似喪其耦」,它是一個動態的。「似」這個字也要著眼,不是真的「喪耦」。老百姓說夫妻之間有一個沒了叫「喪偶」,這實際上理是對的,人成家後夫妻是兩個。要知道人單獨存在的時候也是「偶」,靈與肉,良知與私慾,天理與人慾集於一身。

「似喪其耦」是什麼狀態呢?

夫子說:「慎獨也。」

佛陀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也。」

在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像,宋人刻的,那個造像就是照這一句話刻的,老子隱几而坐。我們看石像的時候,只能看到一個黑洞,就是你看不到他的眼,他能看到你的眼,那個眼彷彿不鎖定任何一物,那叫「無所見」。耳朵大耳垂著,佛陀是耳朵垂大,老子是耳朵輪子大,耳輪如蓋,像個傘一樣打下來,這是「聞無聞」。雖然有耳朵,但是不會聽世俗噪音的。

眼,「無所見」;耳,「聞無聞」。

看泉州那尊老子像,如果讀過《齊物論》這一段,一看就會有感通了。古代的石匠,可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活。我始終說:匠心即是聖心。最早「聖人做器,匠人成之」。今天都變破碎了,技術的只負責技術,加工的只負責加工,那裡沒有慈悲,沒有溫度。

刀石之間是有慈悲的,所以泉州那尊老子像才能成為天下第一老子像,真的是無有比肩者。

「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何居乎」三個字著眼,大家不要輕過,我說不輕過也不是讓大家在這揣磨是什麼意思,得知道這句話不僅僅是一問。這一問也不單單是在向外問:「老師,你坐在哪啊?」而是問生命到底立在何處,這既是老師一問,也是自問。這是每一個讀書人不得不自問的東西。這一問跨越千年萬年,即是我是誰?身居何處?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要注意,這兩句都是問句,不是顏成子游看南郭子綦這樣形象的一種肯定。一定要注意肯定句和問句之間給我們的接引是不一樣的,所以這一問就有可能打開什麼東西。這不是坐實了說「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所以自古以來真正的學人叫「問學」,要學會問。什麼叫學會問?不會問的人只是乞求那個問的答案,學會問的人是為了檢驗自己,問就像鍾錘一樣來叩擊一下自己,聽聽響聲如何。就像我們拿到一個純的銀器,稍稍敲敲知道它的純度。民國人拿到一個「袁大頭」一吹,「嗡——」帶響,為什麼吹一下?驗一下它的純度。這個純度就有真偽之別了。

待我吹一下檢測真偽

老師、弟子之間的對話,問本身,對問的人就是個檢測了,不光是檢測師父。類似我們之前說的,這個班以前反反覆復講過束修。就像束修這個東西,它是雙方的檢測。比如說我給的少,看看老師是不是想錢。如果給的少老師就不高興,給的多老師就高興,彷彿老師水平就很低。但是窮人他真窮,給的少這是正常,富人故意給的少,還沒有開始檢測老師,已經把自己給弄掉溝里了,所以真的都是雙刃劍。

問這個東西很有趣,這一段注意:「形固可使如……心固可使如……」一個問號。

「今之隱几者,非昔之隱几者也?」顏成子游作為弟子,頂門是具眼的,他居然能體察到這個「隱几者」今昔彷彿有變化。這裡面又出現「隱几」二字,「隱几」在相的層面上是胳膊靠一個几案。為什麼要用「幾」這個字?平時茶几、香幾都用這個「幾」字,這是世俗上的使用。這個字本身就有幾微處,叫「一陽初動時」。

邵庸說:一陽初動,萬物未生,這叫「幾」。我們說庶幾中庸,這是「幾」。

我們每個人,只要活著,都是在隱几的過程中,我們的生機沒法檢測,隱在我們的身形之中。但是大多數人只顧忙去了,只知道有慾望,不知道有生機,不知道有那生命機動之處,人活一天,常常不知道是誰活一天,自己並沒有真正有效地參與,有效地參與自己每一分每一秒活著的人就叫覺者,否則的話就是昏沉的人,渾渾噩噩的過著每一天。

「隱几而坐,今之隱几者,非昔之隱几者也?」——顏成子游忽然發現老師好像跟昨天不一樣了。要注意這不是老師進步了,很多注家認為好像是南郭子綦修學有進步。

孔子行年六十而覺五十九非,知今事而昨非,這不是後悔,這叫「應無所住」啊。南郭子綦隨時隨地都在日新苟新地脫落著,每一刻都在變,用每一刻的變來善護那個不變的東西,這就是聖人。聖人,「無居留」。

《天下》篇裡面尹喜所謂「在己無居,形物自著」,變是易和不易的關係。俗人是拚命地想定,靠外在的不易來推毀生命的不易,這就是俗人、偽善人、假道學。俗人生怕變了,無論撫琴還是寫字,一個真正有感通的人,生命到達生機勃然的人,以撫琴為例一定是每一曲都不一樣的。到了近世,阿炳拉的還叫自來,同樣《二泉映月》阿炳一輩子拉絕對不會有一曲重複的,但是今天所有音樂學院的人一定要把《二泉映月》拉得像《二泉映月》,一個音都不差,這一個音都不差就差完了,這叫「傻乎」,這就不足與世俗人道也。

「今之隱几者,非昔之隱几者」這恰恰是南郭子綦的常然之狀,只是顏成子游忽然天門有見光的感覺,觸及到了這個點,問老師實是為反過來印證自己。

如同當年惠能大和尚跟弘忍大和尚的對話,弘忍說:你一個南人,一個獦獠如何來學佛?這彷彿不是一個高僧應該說的話。這話俗人都能聽出來有破綻,這不是有地域歧視么?我們當思大和尚為什麼要露這個破綻,這個破綻一露師徒之間就有了一個進階,就給惠能打開了一扇門。惠能如何應對將關乎到他們師徒是不是能印心,如果惠能這時候立即就抓住師父的辮子笑話:我不跟你學了,你這什麼水平啊,還不如一般的和尚呢。那他們就失之交臂了。這在莊子《說劍》篇里叫「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所以處處真的都是提著人頭在修行啊!

門窗被封起來,毫無破綻的房子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子綦說:偃(子游的名字),不亦善乎啊善哉善哉!就像佛陀稱讚文殊菩薩或者須菩提長老,「善哉汝問」,問得好啊!所以是「不亦善乎而問之也」。

每個老師都時刻等著善哉的問題。學生能夠問的好,不是學生高明,而是學生有進階,一張嘴就知道學生現在是什麼狀態。不需要跟老師顯擺,我最近修行有成果,我跟您說聽聽。老師說,不用說了,吃茶去吧,用茶堵住嘴好一點。所以當年趙州和尚說「吃茶去」,就是省得說廢話,動念想在概念上去辯駁一通,最好塞給他一碗茶。

「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好慈祥啊!我們真的要回到師徒的語境中去,來理解這裡面的意思,就像和可愛的孩子說話一樣:「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像夫子和顏回對話,我們在莊子中可以看到,用我們北方特有的叫喚小孩的方式,叫「回來,回來」。「回來」不是回來,是顏回來,來是一個語音詞,是個拖尾的詞。我小時候在我們老家,一般的父母如果叫喚自己的小孩的名字,都在後面帶個「來」,比如這孩子叫大寶,就叫「寶來——」。

「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這一轉,這一調度非常地陡,正在講隱几不隱几的事,忽然就轉到對於地籟、天籟、人籟的話頭上去了。這裡面的陷阱在哪呢?就是我們認識字,哄的就是你識字。我們若不識字,就沒辦法寫紙條來騙我們;我們若聽不到人家的話,就沒辦法用言語來騙我們。長於什麼,就短於什麼;得於什麼,就失於什麼。

張真

號連山。1972年生,安徽蒙城人。現任北京象罔書院、黃山竹山書院山長。

經學私淑先聖,繪事師武隆蕭中胤先生。精研體證莊子之道,遊藝丹青水墨之間。

多年來,興辦書院、講學論道、祭祀先賢、授徒弘藝,歷千辛而不懈,經萬難而不移。為文化傳承、民風歸厚、生命莊嚴,漸開一方之風、成果斐然。

新浪微博:@張真炮庄

莊敬身心,莊嚴國土。托不得已以養中。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愚者張真願與諸仁,炮庄發葯,自事其心。新浪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真炮庄 的精彩文章:

每一個新年都一起,每一個當下都莊嚴
小孩子找不到媽媽,就會很害怕

TAG:張真炮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