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紫光閣是宴請外賓的,不是請這群腦殘粉的

紫光閣是宴請外賓的,不是請這群腦殘粉的

本文1999字,讀完大約需要5分鐘

當年周總理把「下馬必亡」碑移回紫光閣時,要是知道後代竟有人把紫光閣視作一家地溝油連鎖飯店,不知有何感想。

紫光閣並不是一家飯店,也不止是一本雜誌,它是一座閱盡數百年風霜的建築,也曾是一個東亞帝國尚武精神的象徵。

明清時期,紫禁城西側的南海、中海、北海合稱三海,當時統稱西苑、西海子或太液池。紫光閣位於中海西側,始建於明正德年間,是明武宗朱厚照檢閱跑馬射箭的專用場地,名字就叫樸實無華的「平台」,但台上有一座黃瓦小殿。

每年五月,明朝皇帝在此觀龍舟吃粽子,看御馬監的勇士彎弓騎射。嘉靖年間廢台建閣,得名紫光閣。崇禎末年時大廈將傾,紫光閣卻已是一處好風景。康熙時高士奇的《金鰲退食筆記》記載:「閣甚高敞,樹陰池影,蔥翠萬狀,一佳景也。」

清朝入關後,沿用了紫光閣的名稱和功能,從順治到乾隆,幾代皇帝都非常重視紫光閣的檢閱騎射。每逢科舉之年,皇帝都要在紫光閣前檢閱殿試武舉的「步射、開弓、舞刀、掇石」。每年中秋節前二三日,皇帝會召集上三旗侍衛大臣在紫光閣前練兵習武、騎馬射箭。1702年,康熙專門為檢閱騎射,為紫光閣增建了閣前的長廊。

乾隆即位之後,為了告誡八旗子弟保持艱苦奮鬥的傳統,專門三令五申「敦崇淳樸,摒去浮華,毋或稍有怠惰」,並將這一諭旨勒石刻碑,立於紫光閣閱操處以昭後世。皇阿瑪對清朝的接班人抱有殷切的希望:好戰必亡,但忘戰必危呀同學們。

1760年,當清軍將新疆的天山南北納入版圖後,乾隆決定將紫光閣擴建為功臣閣,紀念為國家開疆拓土的功臣,陳列功臣畫像和相關戰史。一年後,改建完工的紫光閣便是如今所見的上、下二層樣式,後殿稱為武成殿。從此,紫光閣就成為了皇家軍事博物館,裡面懸掛著280幅功臣肖像。皇阿瑪對紫光閣情有獨鍾,留存至今的匾額就是他的手書。

不僅如此,乾隆還再次擴建了紫光閣,使之具備了舉行筳宴的功能。之後,乾隆即將本在豐澤園舉行的「外藩宴」,移到了紫光閣。既在這裡宴請蒙、回等少數民族王公大臣,也宴請外國使節,直到清末一直如此。1793年,乾隆在此設宴招待英國使節馬戛爾尼一行。

但因為固步自封、妄自尊大,乾隆錯過了擁抱世界的大好時機。馬戛爾尼使團未能達成開放通商口岸的目標,天朝也錯過了與資本主義文明交流的機會。只有英國送上的禮物、一桿「銀鑲嵌自來火鳥槍」,被陳設收藏在紫光閣中,準備見證半個世紀後,天朝被堅船利炮轟開國門的歷史。

乾隆退位,嘉慶上位,紫光閣依然是檢閱新科武舉騎射的場地。但尚武之風早已不如清朝入關之時,此時的武舉「馬步箭中者甚少,弓刀石俱屬平常。」更有甚者,湖南省和廣東省的武舉,竟連殿試規定項目「十二力弓」都拉不開——是的,說的正是《武狀元蘇乞兒》中的廣州將軍之子蘇察哈爾燦同學。

乾隆再苦口婆心的讓八旗青年艱苦奮鬥,奈何八旗青年糊不上牆,你皇阿瑪有什麼辦法?本來尚武之風就每況愈下,再加上體制和軍工科技的全面滯後,清政府在兩次鴉片戰爭中都一敗塗地、割地賠款。

到了同治和光緒年間,紫光閣曾一度作為皇帝接見外國使節的場所。1873年,同治帝在此接見了英、法、日、俄、美、荷六國使臣,並接受了其遞交的國書。

之所以選紫光閣而不選紫禁城內的乾清宮,是因為紫光閣向來是武舉的檢閱地,暗含了武力震懾的政治意味。但彼時國力衰微,再怎麼努力裝出一幅實力恐怖的超人樣,在外人眼中終究還是黔驢技窮。

1886年,慈禧決定擴建西苑三海。當時正努力興建鐵路的李鴻章為了贏取慈禧的支持,提議建造一條御用鐵路,讓從未見過鐵路和火車的慈禧親身體驗。鐵路的起點,就定在紫光閣。1888年,這條全長1.5公里、專供慈禧乘坐的小鐵路落成,稱為紫光閣鐵路。

慈禧每天上午散朝後,就同光緒及大臣乘坐小火車去吃午飯和睡午覺,這節小火車也成了往返於皇家辦公室和御用食堂之間的擺渡車。為顯示等級,慈禧和光緒乘坐的車廂用黃綢窗帷,而其他車廂則是紅綢和藍綢窗帷。

這條鐵路運行了十餘年。到了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之後,對這條鐵路進行了破壞,拆毀了大部分路段。而紫光閣的門前,也插上了八國聯軍的旗幟,出現了荷槍實彈的外軍。

紫光閣內的功臣像和陳列文物或遭破壞、或被搶掠,全部損失殆盡。如今功臣像留存在國內的,只有天津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兩幅。近年來紫光閣功臣像在海外雖屢有發現,如加拿大、德國、美國等博物館均有收藏,但跟原有數量相比不過是極少數。本是炫耀武功的皇家軍事博物館,卻被人以武力搶掠一空,歷史講的這個冷笑話真是夠冷。

之後民國建立,繼而軍閥混戰,紫光閣在幾十年里也基本無人過問,建築殘破不堪,1938年還曾被雷擊毀一角。紫光閣的由盛而衰,也是三百年來中國由盛而衰的縮影。

1949年之後,在周總理的指示下,紫光閣進行了重新修繕,作為我國領導人接見和宴請外賓的場所。在每晚的新聞聯播中,常會提及紫光閣。港澳特首赴京述職的場所,也正是此處。

1993年,國家機關工委主辦的時政類月刊《紫光閣》創刊,如今已成為重要黨刊。此外,人民大會堂宴會廳東門廳也名為紫光閣,是國家領導宴請年輕俊傑的場所,寓意紫氣東來霞光朝元。不論是哪裡的紫光閣,都沒有地溝油半點容身之處。

那塊刻有乾隆諭旨的石碑,一度曾因「破四舊」的原因被棄掉,後來也是在周總理的親自過問下,將碑找回立於原處。

周總理把這塊碑概括為「下馬必亡」碑:一國之青年,若像滿族八旗子弟一樣忘卻上馬騎射的尚武精神,則其國危在旦夕。

周總理如今也已逝世42年了。若他泉下有知,是希望看到如他所願的盛世、為國奮鬥的青年,還是涉嫌侮辱女性教唆吸毒的說唱歌手、以及視紫光閣為地溝油飯店的一群腦殘粉?

不必多說,你明白。

原創不易

您的打賞是最好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有營養 的精彩文章:

和《萬物有靈》一起,讀懂《詩經》
民國大師居然是這樣的「小奶狗」,甜起來齁死人
紅色娘子軍:正義、芭蕾、鋼刀和青春身體
2008竟走了10年了!
2017可能成為歷史的人和事

TAG:談資有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