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越到4000年前的大連!我們一起探訪失落的文明

穿越到4000年前的大連!我們一起探訪失落的文明

如果歷史是一條長河

光陰流轉千年

不過一剎的永恆

穿越斑駁交錯的歷史時空

歲月長河裡的舊事塵煙

在瞬間被喚醒,無需行吟

在厚重的歷史面前

只聽到自己的呼吸

在通往開發區的振興路上,如織的車流裹挾著黃海的浩淼煙波奔流不息。跨海大橋南端,一座形似動物嘴呷的紅色土丘巍然屹立。小丘之上荒草叢生,小丘之下,路人行色匆匆,不曾放慢腳步。

他們不知道,一處距今4000年的失落的文明正與自己擦肩而過;或者,也有驚鴻一瞥,偶然發現一座刻著「大嘴子文化遺址」字樣的文物保護碑孤零零地立在那個角落,瞬間歷史就那麼清晰地凸現在眼前。

「大嘴子」不僅是一個歷史遺址,更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它穿越4000年的歷史時空來到我們面前,捎來遠古的傳奇和祖先的信息。今天跟隨大連休閒遊的步伐,一起去探尋4000年前祖先的美麗家園,去追憶那失落的遠古文明……

(大嘴子地理環境圖)

舊夢難尋卻依稀

從遠古走來的大嘴子人

從市內到開發區,經過振興路跨海大橋時,在大橋南端會看見一座紅土高地,裸露著泛紅色的山岩。從遠處看,形似一隻動物的嘴,高高地伸進海里,當地漁民一直稱之為「大嘴子」。

(穿過大嘴子的振興路,遺址即在路牌附近)

這處不起眼的高地,就是遼東半島極為重要的一處歷史文化遺存——4000年前青銅時代的小漁村「大嘴子遺址」。

(文物保護碑)

大嘴子遺址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被發現,由於種種原因當時並沒有進行考古挖掘。1987年春,修建大連通往開發區的振興路時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於是,大連市文管會組織考古隊對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的挖掘、整理。這次考古挖掘出土了大量古人類歷史遺存和珍貴文物,共發掘出房址51座,灰坑11個,石牆4道,出土各類器物1600餘件,總面積1萬平方米。

(大嘴子遺址發掘現場)

根據考研發現和分析研究,大嘴子遺址屬於青銅時期文化遺址,共有三期古人類文化遺存,距今約4000—3100年,延續了約1000年。挖掘中發現的骨針、陶土和石頭做的網墜、魚鉤都證明,大嘴子是個小漁村,而且漁業經濟相當發達。其中出土的網墜、魚鉤在我國考古發掘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們的出土,將我國用網捕魚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四五百年。

(石戈)

大嘴子出土的文物中有石斧、石刀、石鏟、石戈等,還有屬於青銅器的銅鏇、銅戈等武器,加之防禦性的石圍牆,表時當時戰爭已很頻繁,且具有一定的規模。更令人驚奇的,是在遺址的一座半地穴屋子裡,還發掘出了用骨頭和貝殼磨製的項鏈、手鏈等飾品,拂去上面的塵埃,這些貝殼項鏈依然閃爍著讓今天的女人也會羨慕不已的晶瑩美麗的光澤。女人們開始佩戴項鏈等飾物,其意義不僅僅屬於美學範疇,更應該是部落富庶的一種象徵。

(陶罐)

(貝項鏈)

大嘴子遺址中有一個極為重要的發現,就是在房址內發現了炭化糧食種子。經鑒定為粳稻和高粱,為本地種植,這為中國稻穀東傳朝鮮半島和日本提供了重要證據。由此推測,這條傳播路線應是從長江中下游——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日本九州再到本州這樣一條以陸路為主,兼有短程海路的弧形路線,以接力棒的方式傳播過去的。大嘴子遺址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栽培稻東傳朝鮮、日本的中轉站。更為重要的是,大嘴子出土的高梁標本,是中國東北地區發現最早的高粱實物標本,把東北地區高粱的種植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餘年。

(稻米)

大嘴子遺址發現的家畜遺骸,主要是豬和狗兩種,表明隨著農業出現的飼養業,也是大嘴子人的經濟活動之一。

4000年的漁舟唱晚

大嘴子遺址出土的大量文物為我們生動地描述出一幅大嘴子人壯麗的生產生活畫卷:4000年前,大連灣黃海岸邊這個三面環海的小半島上,西側築起了堅固的石圍牆,保護著這個富庶的部落。雄偉高大的寨門口,威武的兵丁手持各種石制武器和少量的青銅武器在守衛著自己的家園。寨牆內的部落里,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幾十座圓形、圓角方形、不規則形、橢圓形房屋。女人們佩戴著骨制的、貝殼磨製的項鏈,精心打扮自己。她們一邊忙碌著一邊翹首以盼男人們滿載而歸。孩子們在寨子里嬉笑玩耍,不時穿梭於大人們之間。不遠處山坡下小溪邊是風吹稻菽千重浪,對面山坡上是漫山遍野高粱紅。遠處的森林裡,不時傳出男人們驅趕圍獵動物的叫聲和歡呼聲。在東邊的海上,有人在撒網、有人在垂釣,處處呈現出一派繁忙的古人農耕漁獵的生活景象。

(勞作中的大嘴子先民(情景想像圖))

可以想見,當黃河長江流域雞犬之聲相聞、炊煙裊裊之時,遼東半島黃海岸邊也傳來了漁舟唱晚之聲,這正是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留下的古老而美麗的傳奇……

千年文明一夕隕落

大嘴子遺址從轟動到損毀

大連文化最初的源頭,萌生於距今17000餘年前的古龍山人,屬於舊石器時代的晚期。經歷了一個比較漫長的歷史時期,起始於以小珠山文化為代表的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最終形成於距今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晚期和青銅時代,而大嘴子遺址正是大連地區青銅時代聚落遺址的重要代表。

(大嘴子青銅時期遺址圖)

這處在東北地區極具代表性的先民遺迹的發掘,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遼寧師範大學的考古專家說,大嘴子遺址的考古價值可以和著名的西安半坡遺址相媲美,甚至要優於半坡遺址:大嘴子地處黃海之濱的大連灣,位於遼東半島南端,背倚東北亞,完全不同於歷史文化層深厚的中原地區,這使得其歷史文化價值更為珍貴。

(挖掘)

考古隊經請求國家文物局和大連市有關部門領導並取得同意,擬保留房址,建一座像西安半坡、瀋陽新樂那樣的遺址博物館,振興路修建工程繞道進行,為大連留下這一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七月份進入雨季之後,發掘工作暫停。考古隊留下兩名值班人員保護房址,其餘人員撤離現場。可就在當夜,振興路施工的推土機就開到了遺址,施工方不顧兩個值班人員的哭求強行施工,4000年遺址瞬間化為烏有。

(石牆遺址)

大連是一座近代城市,人們的目光總是不自主地聚焦於大連近代的風風雨雨。歷代大連人沒有停止過在歷史的長河中尋尋覓覓,尋找自己的文化血脈,卻在不經意間親手埋葬了那凸現在眼前的文明曙光,錯失了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考古專家們得知此訊痛心不已,即使是普通的大連人也難免為此抱憾。

(考古專家講演)

振興路吞噬了遺址的大部分。這處彌足珍貴的文化遺址,如今已成為一處沒有任何背景的普通高地,聽憑時光流逝,潮漲潮落。振興路上往來的人們依然行色匆匆,奔忙不休。空山不再寂寞,千年的濤聲中多了許多喧囂和浮躁。多少人已淡忘了身邊這處先民的遺存,也忘記了我們的先人和他們曾經的輝煌。1997年,大嘴子遺址被定為遼寧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除了在遺址上樹立起一塊石碑之外,並沒能減緩它在人們記憶中消退的速度,也沒能遮掩住人們說起它時的一臉茫然。

(大嘴子遺址發掘現場)

我們從哪來,又到哪去?

那些曾經一見天日的房址,和那些尚未來得及發現的秘密,一同埋葬于振興路的滾滾車流之下,成為考古隊員記憶中永遠的痛,卻不能阻斷我們對大嘴子的遐思。大嘴子人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1000年,這1000年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從已經挖掘出來的歷史遺存中不能得到完全解讀。

(銅簇、 陶壺、 陶罐 、石戈)

大嘴子人寫就了大連4000—3000年前的歷史,卻從此不知所終,是整個部落又遷徙了,還是遇到了什麼不可抵禦的自然災害而遭不測?誰是他們的祖先?誰是他們的子孫?也許永遠是一個謎。我們所知道的是,古代遼東半島的大嘴子人,對我國北方的歷史進程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們雖未給我們留下典章文明,卻無疑是我們的文化之根。正是那遠古的篝火延續了近代的炊煙,孕育了大連鍾靈系毓秀的獨特風情。正是那強大而富庶的海洋文明成就了今天甘井子人自強不息捨我其誰的勇氣和信心。

(遺址紀念碑)

大嘴子不僅僅是一個歷史遺址

更應該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我們的歷史圖騰

它在注視著我們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來源:甘井子黨研室、大連休閒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連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我市旅遊品質提升3年行動計劃取得顯著成效
市旅發委大力整合旅遊資源全面打造大連旅遊升級版
兩小時幫失主尋回「跨年禮物」
參加婚禮被迫做新郎不成婚就要被槍斃
300戶殘障人士家庭享受心理健康服務

TAG:大連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