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柏拉圖《理想國》的啟示:我們要掙脫枷鎖,突破認知邊界

柏拉圖《理想國》的啟示:我們要掙脫枷鎖,突破認知邊界

很久很久以前,古希臘的雅典有一座山,山上有個很大的洞穴,洞穴中間有一把很大的火把,把那個圓形的山洞都照亮了。

山洞周圍有一排凳子,凳子上各自坐著一個個被綁了手腳的犯人。而且這些犯人從小就出生在洞里,從來沒有見過洞外面的世界,從小就坐在凳子里被餵養大,而且是背對著洞穴中心的火把,只能看到火把和自己之間的物品被火把照到洞穴牆壁上的影子。

他們看到的影子就是他們認為的真實世界的全部,而且從來沒有人懷疑過。

有一天,其中一個人掙脫了凳子,摸索到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洞口外面真實的世界,原來,多少年來,看到的只是真實世界的倒影,真實世界是那麼五彩繽紛。

他興高采烈地跑回洞穴,無奈的是他也沒有辦法救出他的同伴,但是他可以給他們講解外面的世界,告訴他們,影子世界都是假的,真實的世界比影子世界精彩多了。

可是無論他怎麼描述,洞穴里的同伴都無法相信,而且他們一致認為,剛從外面進來的這個人神經病了。明明我們親眼所見,牆壁上就是最真實的世界,你竟然告訴我們全是假的,瘋了。然後就有人提議,把這個妖言惑眾的傢伙弄死。然後就一人一口口水,企圖把這個人淹沒掉。

見識了外面世界的這個人,無奈地搖了搖頭,獨自走出了山洞。

這就是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裡面描繪的一個烏托邦式的比喻。

柏拉圖是著名的蘇格拉底的學生,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師徒孫三人被稱為「希臘三賢」。

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他認為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和「現實世界」組成的。其中「理念世界」才是客觀世界的本源,我們人體感官所感受到的「現實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一個影子罷了。

就像宋朝的詞人蘇東坡在《題西林壁》這首詩里說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官,只能有限度地感受到世界的一個側面,而世界的真實本質只能通過我們的理念來理解。

我們就像洞穴里的人一樣,只能看到真實世界的一個倒影,對於洞穴外面的真實世界,我們就完全理解不了了。而當洞悉了真理的哲學家告訴了我們真理的本源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像洞穴里的人一樣,認為哲學家們都是瘋子了。

柏拉圖的「理念世界」跟我們老子的「道」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同一個東西。老子在《道德經》里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認為世界的本源是「道」,而柏拉圖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理念世界」,現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側面反應,所以可以說現實世界是從理念世界這裡生出來的,殊途同歸。

我們的認知都是有邊界的,就像洞穴里的人,洞穴就是他們的邊界。洞穴里的人,要想有所突破,必須衝出洞穴,突破邊界。

而洞穴外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在我們的「洞穴」里呢?馬克思說:「人無所不在枷鎖之中。」他在《共產黨宣言》里還說了:「打破外在的枷鎖,我們無產者失去的僅僅是枷鎖,而得到的卻是整個世界。」

想一想,你是不是也是帶著枷鎖,被綁在洞穴的人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eisure雷叔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的各種「變法」:搞清了「誰說了算」就能搞懂「變法」
「春秋小霸」鄭莊公
春秋姐妹花之姐姐宣姜的「芳華」
「盛極衰,衰極盛,物極必反,樂極生悲」——光的歷史感悟歷史周期
愛鶴失眾、玩木喪志、鎖匠誤國,歷史上那些比當皇帝還好玩的事

TAG:Leisure雷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