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十人九虛,最怕脾虛!脾虛有6種,分清證型,辯證施灸是關鍵!

十人九虛,最怕脾虛!脾虛有6種,分清證型,辯證施灸是關鍵!

一般身體不好的人,脾十有八九都有點兒問題。現代人常見的痰濕體質,以及上熱下寒等癥狀,歸根到底就是因為脾不好。脾是身體里的「大腕」,脾出問題,就會直接影響氣血生成,而氣血為人之根本,氣血不足,各種毛病就會隨之而來。

我們都知道,艾灸健脾效果很好,但前提是必須辯證準確,否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脾虛有6種類型,同樣是脾虛,表現癥狀和治療方法卻有可能相差十萬八千里。所以,在艾灸前,必須先弄清楚自己到底屬於哪一種脾虛,辯證施灸,才能事半功倍。有些人艾灸後覺得健脾效果一般,不是因為艾灸不好,而在於他們對自己的病因沒有分析透徹。

第1階段:脾氣虛

1、常見癥狀

倦怠無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肌肉消瘦、食欲不振、脘腹脹滿、便溏泄瀉。

2、病因病機

脾氣虛就是指脾氣不足。脾主升清(「清」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脾氣通過上升和轉輸作用,將胃腸道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輸於心、肺等臟,再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濡潤全身。若脾氣虛,升清的工作效率就低,輸送不完的水谷精微和水液就只能囤積在胃和小腸。時間一長,上無水谷精微濡養,就會頭目眩暈、精神疲憊、面色萎黃;中有濁氣停滯,就會脘腹脹滿、食欲不振;下有未消化吸收的食物囤積,就會大便不成形。

3、治療方法

補氣

4、艾灸配穴

脾俞穴:利濕升清。

氣海穴:陽氣蒸發陰液的關鍵之處,具有化濕理氣的功效,特別適合濕邪為患、氣機不暢所導致的疾病。

足三里穴:補中益氣。

太白穴:脾經原穴,脾經是少氣多血的經絡,艾灸太白穴,可健脾化濕、理氣和胃,有效改善脾經經氣不足的癥狀。

第2階段:脾陽虛

1、常見癥狀

胃脘冷痛、四肢冰冷、舌苔白滑或白膩、腹部脹滿、喜溫喜按、四肢浮腫、白帶清稀。

2、病因病機

脾氣虛進一步發展,就會傷害脾陽。脾陽是脾臟運化水谷的生理功能。「陽」代表溫暖,陽虛則生寒,脾胃就會寒冷;脾陽虛還會運化失職,導致積食腹脹,因此脾陽虛的人喜溫喜按——吃溫熱的食物、捂熱水袋、按壓腹部。同時,由於中焦虛寒,無法溫煦身體,導致四肢不溫,水濕不能運化,小便不利,水濕滯留體內就會肢體浮腫,水濕往下滲透就會白帶清稀而多。

3、治療方法

補脾陽

4、艾灸配穴

中脘穴:足陽明胃經的募穴,可促進胃經經氣運行,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

關元穴:相當於腹部的閥門,將人體元氣關在體內不泄漏,艾灸散發的溫陽之氣可以通過關元穴送入小腹,循行全身。

足三里穴:胃經合穴(全身經脈流注會合的穴位),艾灸足三里可以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對於脾陽虛衰以及胃經氣血不和所致的胃痛、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病症,效果很好。

第3階段:脾陰虛

1、常見癥狀

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口乾咽燥、舌紅少津少苔、食欲不振、小便短黃、大便乾結。

2、病因病機

「陰」和「陽」相對,有脾陽虛,就有脾陰虛。「陽」指陽氣,起到溫煦、推動、蒸騰、氣化作用;「陰」指陰液,起到滋潤、濡養作用。脾陰虛就是說陰液不足,也就是脾臟運化水谷的營養物質不足,「陽」就相對過剩,體內就會有熱,就會出現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口乾咽燥、小便短黃等癥狀。

3、治療方法

滋脾陰

4、艾灸調理

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是脾經所生之血聚集之處,有助於運化脾血、補血養血、引血歸經,讓血液充盈通暢。

三陰交穴:脾經要穴,一切脾腎及下焦的疾患都可以從三陰交穴入手。

第4階段:脾氣下陷

1、常見癥狀

腹部墜脹、久瀉不止、脫肛、子宮脫垂、小便渾濁、少氣懶言、四肢乏力。

2、病因病機

脾氣下陷是脾氣過於虛衰造成的,脾氣原本應該上升,讓水谷精微之氣上輸於肺,從而能夠榮養其他臟腑。但如果它不升反降,虛到不能固攝了,就會出現腹部墜脹、久瀉不止、脫肛、子宮脫垂等症。原本應該上升的精微物質下注到膀胱,就會導致小便渾濁,人也會少氣懶言,四肢乏力。

3、治療方法

補中益氣、昇陽舉陷

4、艾灸調理

百會穴:又稱「三陽五會」,手足三陽經、督脈的陽氣及五臟六腑的氣血都匯聚於此,可昇陽益氣。

太白穴:能調理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虛,如脾肺氣虛、肝旺脾虛、心脾兩虛等。艾灸太白穴,特別適用於「血有餘而氣不足」的脾氣虛癥狀。

第5階段:脾不統血

1、常見癥狀

鼻子、牙齒、皮膚出血,尿血,便血,月經過多,崩漏。

2、病因病機

「脾不統血」是脾氣虧虛再嚴重一個層級的表現,是一種極為嚴重的脾氣虛。脾主統血,若脾氣虧虛嚴重,脾的統血功能就會出現異常,氣血循行就會偏離正常軌道。臨床上就會表現為出血癥狀,本身脾氣就虛,出血後氣血就更加不足,人就會血虛,繼而出現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等癥狀。

3、治療方法

補氣益血、引血歸源

4、艾灸配穴

血海穴:脾經腧穴,脾主統血,古人說「緣何血海動波瀾,統攝無權血妄行」,就是說一旦脾不能固攝血液,氣血就會亂走。艾灸血海穴,可以引血歸源,讓氣血循行走向正常軌道,還能補血養血。

太白穴:艾灸太白穴,特別適用於「血有餘而氣不足」的脾氣虛癥狀。

三陰交穴:脾經、腎經、肝經三條陰經的交會穴,艾灸三陰交穴,可激發三條陰經的經氣,健脾益腎,調補肝血。

第6階段:脾虛濕滯

1、常見癥狀

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四肢困重、脘腹不舒、厭食油膩、大便溏薄、苔薄膩或舌質淡胖。

2、病因病機

脾的主要功能是運化水濕,當脾氣虛的時候,脾運化水濕的功能就會下降,時間長了,就會導致水濕停滯,又會進一步影響脾的運化功能,造成「惡性循環」,並表現出種種脾虛和內濕的癥狀。比如,脾失運化,就會食欲不振、脘腹不舒;脾胃虛弱,就不能很好地受納水谷,化生精微,就會導致積食,讓人噁心欲嘔;水谷等聚積於小腸,尚未完全消化便排出,就會導致大便不成形。

3、治療方法

理氣健脾、化濕祛痰(聚濕成痰,故而必須祛痰)

4、艾灸配穴

陰陵泉穴:脾經合穴,艾灸此穴可清利濕熱、健脾理氣、通經活絡,有效緩解水腫。

承山穴:祛濕大穴,艾灸此穴可利水消腫、健脾祛濕。

豐隆穴:對於因「脾虛失運」導致的「痰濕內盛」效果尤佳,艾灸此穴可疏經活絡、化痰定喘、清熱通腑、健脾和胃。

解溪穴: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主要用於分流胃經經水,艾灸解溪穴可有效解決下半身水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匠心居 的精彩文章:

三九灸大椎:通調十三陽經,振奮一身之陽!
你不是老了,是虛了;時間偷走氣血,卻偷不了艾灸
甲狀腺結節就愛「重女輕男」,西藥治療有瓶頸,艾灸斬草又除根!
乾燥、發癢、蛻皮、龜裂……冬季一切皮膚問題。用對艾灸,秒殺大牌護膚品!
不要再為吃不胖而沾沾自喜,這是「胃強脾弱」,女人會早衰,男人易腎虛!

TAG:艾灸匠心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