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竹影泉聲》閑話竹與竹文化
賞《竹影泉聲》閑話竹與竹文化
近日在微信上看到戰友蕭國壯的新作《竹影泉聲》,款:吟詩品茗竹林外,賦詞聽泉幽境中。30多年不見,戰友已經成為了當代著名書法大家,筆名悟遠,笨牛齋主。他的書法作品真可謂是:神融筆暢,婀娜剛健,他的《竹影泉聲》點點線線都浸透了情感的藝術語言。
今天就借戰友的書法作品《竹影泉聲》說說竹與竹文化:
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自古就和竹子分不開的。中國的古書都是寫在竹片上的,叫做竹簡。先秦就開始有竹簡了,從先秦以後魏晉南北朝都有大量竹簡出土。竹子有玉的性格,比如說,青翠如玉,溫潤如玉,有玉石之聲,有玉石之韻,有如玉之格調,「四時同一色,霜雪不能侵」。
白居易在《養竹記》里說: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竹節貞,貞以勵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碲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為庭實焉。那麼他在這兒講的是在種竹賞竹當中,養情怡性,按照儒家的道德標準,來實現人格完善,那麼也是對作者自己以竹為詩的最好詮釋。
蘇軾在《墨君堂記》裡面,闡發竹子的品格美,他說:風雪凌厲以觀其操,崖石犖确以致其節,德志隧茂而不驕,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獨立不懼。蘇軾強調的是不合於流俗而保持人格獨立的這樣一種節操。
梅蘭竹菊都是君子之花,竹子是四君子之一,欣賞竹子品格的時候也是欣賞人自身的品格。所以,這樣就很自然地把竹子人格化了。人們又把它叫做歲寒三友,三個朋友,松竹梅是歲寒三友,自然是附會在人身上,人也和它為友,所以,松竹梅連在一起作為美的象徵由來以久,因為在風雪瀰漫中只有它們依然是青翠不驚寒,在惡劣的環境中像松竹梅一樣能夠挺得住。所以,在松竹梅身上,找到自己。
晉代幾乎愛竹成了一種社會風氣。比如說《蘭亭集序》,那就是一批文人,在春天春遊,在蘭亭,茂林修竹,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匯於茂林修竹之間,進行春遊活動的一種盛況。另外,竹林七賢也是以竹林而命名的。宋代蘇軾,有句名言,他說:「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比如鄭燮就是鄭板橋,在他的《題畫竹石》當中有這麼一則,說:「十笏茅齋,一方天井,修竹數竿,石筍數尺,其他無多,其費亦無多,而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閑中悶中有伴,非唯我愛竹石,即竹石亦愛我也」。詩情畫意虛實結合,物我相通,體味一種新的意境。
※從生態觀看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因任自然;萬物一體中「天人感應」
※《論語》篇第十五章貧而樂道,富而好禮
※我們的文化認同「天人合一」、「萬物一體」
※古往今來看生活耐得千事煩,收得一心清
TAG:修齊治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