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我對商業航天的一些思考(三)

我對商業航天的一些思考(三)

前言


本期是第三期

,作者將結合自己的實際職業生涯講述一下2.0時代的商業航天是如何開始的,尤其是90年代以銥星為首的一批星座計劃,包括他們的興起、發展、沉淪和寂滅,還有得出的基本教訓

本文作者:喬治?索爾斯(George Sowers),曾任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發射服務部副總裁,2017年退休後創辦了索爾斯航天諮詢公司,本文由放假的FP翻譯全文。


上期鏈接:

我對商業航天的一些思考(一)、我對商業航天的一些思考(二)



商業航天2.0——大星座時代




1991年,銥星公司的成立拉開了商業航天2.0的序幕。這個偉大的構想是在1980年代末由摩托羅拉的工程師們提出來的,為全球提供衛星移動通訊。最初的銥星星座一共有

77顆衛星

,這正好和元素周期表中的

第77種元素銥

的電子數目相等,雖然後來業務衛星數量減少到66顆,分布在11條軌道上,但銥星這個名字還是保留了下來。這個項目後來吸引到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索尼公司,Sprint等行業巨頭們的投資,其中摩托羅拉佔大頭。

銥星星座是人類第一個提出的低軌衛星星座項目

,也是少數幾個真正得到實施的項目之一。 



第一代銥星和它巨大的鋁製天線 




鋁製天線帶來的銥閃,晴朗的夜空中時常可見



1997年5月,銥星項目的首批5顆衛星從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由德爾塔2火箭搭載升空。銥星星座的發射是一個國際接力項目,其中

俄羅斯質子火箭

中國長征火箭

(與現在不同,那時中國發射非本國衛星不受ITAR限制,主頁君注)

也承擔了大量的發射。在1998年12月,銥星系統正式投入運營。作為一個龐大的太空項目,銥星在技術上取得了無可比擬的成功,即使按照今天的標準來看,一個項目從構思到運營,只用了7年,也是難以想像的。

遺憾的是,銥星公司在1999年8月便破產了




當年參與銥星組網發射的長征二號丙火箭


從根本上說,銥星公司的破產是因為無法吸引到足夠的用戶群體。為了還清70億美元的投資貸款,銥星公司第一年需要招攬到

100萬位用戶

,而事實上,他們所獲得的

用戶數只有不到55000人

。後來的事實證明,在銥星公司花費幾十億美元構建星座的同時,像Verison和AT&T這樣的移動通訊運營商正在快速搭建地面基站,並用更低的資費和更靈巧的終端吸引到大量的用戶群體。相比之下,

銥星的通話資費是他們的幾倍,銥星手機大而笨重

。誠然,您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個偏遠地區的峽谷中使用銥星電話,但是大部分客戶並不需要這種服務。 



現任銥星老闆Matt Desch手持銥星電話,本圖攝於17年12月二代銥星第四次組網發射前


當年,我還在洛克希德打工,也經歷了銥星建設的熱潮。記得但是洛克希德還專門建立了一座工廠,來應對大量等待總裝的銥星衛星。而當銥星泡沫破滅時,洛克希德大約損失了1億美元。這是一筆巨款,但相比於摩托羅拉數十億美元的損失,也是微不足道了。 



銥星公司的建立也吸引了一大批後來者。1991年,全球星項目Globalstar在勞拉公司和高通公司的合作中產生。在1998年,它發射了第一顆由阿萊尼亞製造的首顆衛星。說來很巧,當時1998年我還去阿萊尼亞工廠考察過。在全球星的生產中,最有意思的是阿萊尼亞極高的衛星生產效率。

同樣的歸宿,全球星公司在2002年申請破產

。 





全球星星座


說個題外話,當時摩托羅拉公司還有好幾個與銥星類似但是更龐大的星座計劃。其中,M-star和Celestri項目是最具野心的。記得在1990年代,我還在丹佛的洛克希德總部接待了好幾位摩托羅拉的高管。當時我們正在開發宇宙神5項目,因此任何一位潛在的客戶,我們都不能忽略,更何況是這麼一個幾百顆星星座的大客戶。我印象很深刻的,當時他們要求我們的發射報價要大幅低於市場均價,這是我們難以接受的。

如今,宇宙神5依舊生機勃勃,而摩托羅拉的所有太空野心都早已化為灰燼

。(

其實我覺得宇宙神5現在算不上「生機勃勃」,銥星也沒有死,作者這話可能略微絕對了一點兒,主頁君注


也許,90年代最最最具野心的星座項目是空中互聯網Teledesic。這是一家與全球主流航空航天企業都沒有直接聯繫的獨立公司,但它卻有著許多令人生畏的支持者,比如電信巨頭Craig McCaw,微軟創始人Bill Gates(比爾·蓋茨)和沙特王子Alwaleed Bin Talal Bin Abdulaziz。Teledesic的概念已經超越了當時主流的衛星通話,而

觸及到寬頻業務——來自空中的互聯網

。Teledesic星座由840顆衛星構成,這還不包括在軌備份星。我們曾開玩笑說,Teledesic的建設會使得天空變暗,下圖正是這個星座計劃。1997年7月,Teledesic公司選擇波音公司作為衛星製造承包商,打敗了我們洛克希德,而波音的工程師們迅速的將這個星座規模調整到288顆衛星。




昏天黑地的Teledesic星座


有一段時間,我是洛克希德負責處理Teledesic星座發射服務的項目經理,那是我們正式開發宇宙神5項目之前。我們提出的發射方案是大力神火箭的現代化改進版本,即使用瑞士Ruag公司的5米整流罩來包絡多星發射,這個方案後來也成了宇宙神5 5XX系列的標準整流罩配備。我也很幸運,當年在Teledesic總部所在地西雅圖(譯註:X粉很熟悉的地名)搞了好幾次公費旅遊。




5米整流罩宇宙神5 551構型



發射此類星座的另一個難點在於衛星分離。5米直徑的整流罩可以容納數十顆衛星,由此,我們需要一個巨大的多星分配器。在一次會議PPT上,

我把比爾蓋茨的頭PS到一枚多星分配器上

,大家都哈哈大笑。我當時希望,我的這一舉動能挽救這個項目(作死)。


之後,我被安排到宇宙神5的開發項目中。由此,我們新成立的ILS(International Launch Services,現在的主營業務是質子)開始向Teledesic推銷宇宙神5和質子火箭的發射解決方案。為了降低發射成本,我們繼承了之前的預研成果,使用Ruag的5米整流罩搭配固體助推器來組成一種新型號的宇宙神5。最初的宇宙5方案里最多只有4枚助推器捆綁,但是我們團隊在設計定型的最後一分鐘里把助推器數量增加到了5枚,以提高運載能力,進一步降低發射成本。當時的我們甚至想要把助推器數量增加到6個,但是考慮到此舉需要更改發動機艙和線路的設計,只能放棄。當時,

我們有一個專門的系統分析小組負責計算這種不對稱助推器的配置,並努力讓管理層們相信這種配置是完全可靠的

。(

事實證明這種非對稱布置的確相當可靠,主頁君注

)到目前為止,所有助推器數量(1,2,3,4,5個)的宇宙神5都已經首飛成功,但是我承認,即便再觀看單助推器宇宙神5發射的時候,也是十分緊張的。




單助推器宇宙神5 421


Teledesic一共籌集到10億美元的資金,高於預計的9億美元成本。1998年,躊躇滿志的他們正期待著發射第一顆衛星。然而,面對銥星和全球星的倒閉,這種商業模式已經被判了死刑,Teledesic也在隨後2002年倒閉。當時,他們已經和ILS簽訂了第一單發射合同,後來這筆單子在08年發射了Craig McCaw旗下ICO的一顆通訊衛星,算是Teledesic為數不多的遺產之一。


教訓3:

商業太空公司在面對同行競爭的同時,

要注意來自不同維度的競爭對手

。比如衛星通訊行業能直接感受到來自地面通訊運營商的強烈衝擊。

對於惠及普羅大眾的通訊服務,地面運營商具備更大的業務靈活性,這使他們在競爭中佔據優勢地位

。衛星通訊往往需要巨大投資,並等到一期項目完全建成之時才能提供通訊服務,而地面基站沒有這個限制,

他們可以邊建造,邊服務


(未完待續)


iPhone用戶打賞清掃這裡,打賞都將轉給作者本人。



本作者往期相關文章:




  1. 我對商業航天的一些思考(一)



  2. 我對商業航天的一些思考(二)



  3. SpaceX的短板究竟在哪裡?



  4. 火箭的群星閃耀時 ——世界主流液體運載火箭劃代討論



  5. 如何按SpaceX的風格引爆一枚火箭——恢複發射前你應該知道的真相



  6. 我將會安於火星,但不是死於事故。——Elon Musk


想了解更多的航天科普新聞,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航天愛好者」!


歡迎各位愛好者投稿,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歡迎訪問我們的網站:

www.spaceflightfans.cn


最新的航天新聞聚合和發射預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天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我對商業航天的一些思考(二)
我對商業航天的一些思考(一)
還記得那個要把特斯拉送往火星的火箭么?今天,它真的來了!
二手火箭+二手飛船組合首秀完美,NASA再次榮當「小白鼠」!

TAG:航天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