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緬甸托缽:照見自己的一隻空碗

緬甸托缽:照見自己的一隻空碗

一隻空碗,放在盤坐在街邊的我的面前。

2014年的春天,緬甸曼德勒的太陽已經很大。隔街是繁忙的碼頭,我的後面是一個寺廟。

緬甸行腳最艱難的一個功課,就這樣開始了。

偷眼看看旁邊雙盤姿勢非常標準的靈慧師兄,挺了挺自己的後背,壓了壓自己盤坐時不爭氣翹起來的膝蓋,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低眉瞬目,凝神靜氣地回到自己這裡。

一雙雙腳從面前走過,各種膚色,各種顏色的鞋子。

開始的時候,心中充滿了期待,期待其中的一雙腳,停下來,施捨。

時間一點點地過去,面前經過的人們依然行色匆匆。時光彷彿變得格外漫長,強烈的期待,慢慢變成無望。

行色匆匆、不肯停下來的腳步,不停地碾壓過來,碾壓著我的學歷,名頭,榮譽,地位,那些閃光燈下的場面,演講台上被掌聲映紅的面頰……以及這些慢慢養成了的自己的驕慢之心。這一切,都被大太陽照妖鏡一樣照的格外分明。

感恩這些不肯停留的腳步,布施給我照見自己驕慢的鏡子。

腳步匆匆

空碗不空

陽光也越來越灼熱了,忍不住抬眼看看對面穿著黑衣乞討的大姐。

剛開始選擇坐在哪裡行乞時,她已經坐在樹下行乞。我們知道一會兒太陽就會大起來,樹下是最好的地方。看起來她很有經驗的樣子,還帶了一些備品:水呀,食物啊,傘啊。看起來是這裡的「常住」。 異國他鄉,搶了人家的地盤,還怎麼敢坐得太近?會不會與她之間發生什麼不愉快?離得太近,會不會產生 「競爭」?

於是,我們就坐在了她的對面,大太陽底下。

我在無望等待中看著她嫻熟甚至有些悠閑的樣子,面前的缽里有了些散碎的紙幣,心中多少有些寬慰。

她很快覺察到我看著她的目光。

這時候她做的動作,我想我終生難忘。

她指了指我們頭頂的大太陽,拍了拍她身邊樹下的陰涼地,示意我們過去坐。

我的內心被深深地震動了。衣裳襤褸的她,給了我一份這麼溫暖的布施:友愛、關懷、心無芥蒂的相信。

淚水迷朦了我的眼睛。透過霧一樣的淚水,看著她。

看我們沒有動作,她執意堅持地甚至有些著急地指一下太陽又拍拍身邊的陰涼地,生怕我們不理解她的意思。

我隔著行色匆匆的人群的腳步,望過去,輕輕地搖搖頭,至誠合掌,遙謝。

低頭看空碗

空碗不空

若不是師父在此前安排了我們布施的課程,說不定,還沒有足夠的勇氣托缽。緬甸依然保持著僧團托缽的傳統。每天早晨僧尼們沿街托缽。按照師父的安排,我們提前一天買了各種花樣的點心,早早地站在僧團必經之路,等待布施的那一刻。心中充滿了高尚與布施的快樂。

僧團們陣容之大,還是出乎我的意料。有的是十來歲的孩子。

忽然就有些緊張,如果食物不夠給每個人一份怎麼辦?應該年幼的僧人給糖果?給年長的好咀嚼的?

還不等這些判斷、分別的紛飛念頭有止息,托缽的僧人隊伍已經來到面前。我們手忙腳亂地來不及揀擇地把食物分下去。

僧人們莊嚴地一手托缽,目不斜視,就連小和尚師父也不會多看一眼花花綠綠的糖果。手沒有收到食物,收到什麼樣的食物,他們都保持著同樣的步伐,同樣的神情,同樣的速度,一路托缽走下去。

沒有期待得到食物之心,沒有食物好壞之別,沒有對只圍觀不施捨人的怨懟,也沒有對布施事物的人感恩戴德。

前日布施的經歷浮現在如今托缽靜坐街頭的我心中,別有一番照見。

低頭看空碗

空碗豈是空

川流不息的腳步中,《金剛經》的開篇輕輕地詠誦出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釋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陀當年帶領僧團托缽乞食,以去蓄養財物之貪心,少欲知足;去除一切名相的驕慢之心;去除嗔恨心,培養慈悲心;同時,與大眾交流,隨機緣布施佛法,迴向大眾。

這個歷史鏡頭和倒背如流的經文,瞬間被此情此景激活。不再是過往的歷史,不再是神聖的經文,不再是死句。

曾經不解師父禪者悟義說過的這樣一句話:無施者,無受者,無往來者,三輪體空。

本來施者就是在施,受者就是在受,為什麼說無呢?

這些不解在當下心開悟解:

施者不應有施捨之情,施的同時就是得;受者沒有乞討之意,受的同時,就是給予。施受同時,沒有彼此。

施者不住施相,受者不住受相,無念無相無住。

茶密學堂新年福利來啦!

各位留言被移入精選的老師,2018年禪風枱曆已印製出來,請加「chanmixuetang」(即茶密學堂的微信)聯繫我哦。請寫明您的郵寄地址。伴您一年的茶密枱曆,就可以準確地贈送到您的手裡啦!其它想得到禪風枱曆的老師,可以關注每期公眾號內容,留言移入精選也可獲得哦。

點擊購買禪者悟義著「中國禪」系列書籍

噹噹網有售

隨手轉發慈悲布施

中國禪文化第一微信公眾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密生活禪 的精彩文章:

深山名寺初相遇

TAG:茶密生活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