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愛蒲江——白岩寺摩崖造像

我愛蒲江——白岩寺摩崖造像

蒲江縣壽安鎮白岩寺村白岩寺摩崖造像

白岩寺摩崖造像,位於蒲江縣長秋山南麓之壽安鎮白岩寺村。該造像始鑿於唐代中期,現存造像37龕共310尊,距今約有1300年的歷史。

蒲江摩崖造像與佛教的興旺、寺院的建立,往往如影隨形,密切攸關。白岩寺摩崖造像與白岩寺的歷史也是如此。

白岩寺,一作仙岩寺。清乾隆《蒲江縣誌》記載,「仙岩寺,縣東三十五里,先號『白岩』康熙中邑令李紳文易是名,有改建碑記。」白岩寺建立準確的時間久不可考,李紳文《改建仙岩寺記》云:「至於寺始建於何年何人,既不可考。」但就造像風格推斷當始建於唐代,2004年《成都考古發現》之《蒲江白岩寺摩崖石刻造像調查簡報》認為,白岩寺造像絕大多數雕刻於八世紀末和九世紀,部分龕像開鑿於十世紀。明朝洪武年間,寺廟重修,名「福海寺」。康熙三十八年(1699),蒲江縣令李紳文更其廟名為「仙岩寺」。嘉慶道光年間,主持海涵、圓悔相繼培修山門、石梯,裝飾佛像,新建觀音閣,寺廟為之一新。左殿華《仙岩寺總記》贊曰:棟宇高昂,石山聳翠,神像輝煌,此乃「天造地設之普陀山也」!民國時,白岩寺二月初一舉辦文昌會期,廟會時香客遊人紛至沓來,人群熙攘,熱鬧非凡。1960年寺廟被毀,今重建。蒲江名士徐元善,有《仙岩寺山頂偶占》詩,云:

峭壁危岑千萬重,愛茲嶻峃最高峰。

人邀益友欣攜酒,洞訪仙岩快杖筇。

風月有情雲渺渺,鶯花無恙草茸茸。

登臨長嘯心懷遠,不覺山僧撞晚鐘。

清代《蒲江縣誌》關於白岩寺的記載

白岩寺摩崖造像主要集中分布於寺廟後山崖與前山崖。

白岩寺後山崖上現存造像20龕115尊。其中最大佛像為5號龕佛像。該龕高5.65米,寬2.76米,深1.3米。佛跏趺座,坐高3米,肩寬1.3米,頭高0.75米,兩膝寬2米,胸厚1.6米,內圓外桃形頭光,身內著僧袛支,胸下系帶,外披下垂式袈裟。其他的造像題材有:地藏、一佛二弟子組合、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組合等。

白岩寺後山崖5號龕大佛像

白岩寺後山崖6號龕像

白岩寺前山崖有一孤石,四壁都刻有造像,現存17龕195尊。1號龕,雙層,外龕高1.53米,內龕高1.4米,殘寬1.45米、深0.7米。全龕現存造像23尊。弧壁圜頂,龕內頭懸牟尼寶珠,華蓋。龕中刻千手觀音坐於須彌方座,桃形大背光,周飾火焰紋,前面雙手合十,身側高浮雕兩層手臂呈圓形展開,每手均各執法器寶瓶、旗等,又淺浮雕兩層手掌呈圓形展開,圓形直徑1.06米,手掌中均刻一眼睛,觀音殘高0.72米,華蓋下刻阿彌陀佛與日、月。左壁上層內側雲圈中五佛各坐蓮台,外側雷神擊連鼓,立祥雲上。中層刻華蓋,普賢結跏趺坐於象背蓮台,雙手合十,桃形頭光、背光。下層刻雲中站立五人。右壁上層已毀,中層文殊跏趺於獅背上,舟形大背光,左手撫膝,舉右手。下層刻雲中五人立。外側一天王,存下身,雙手按劍於前立雲座上。其下一力士立山石上,著三叉戰裙,帛帶繞背,腰右扭,左手叉腰,舉右手,高31厘米。內側刻明王,舟形大背光,六臂,雙手合十,四手各持法器,著三叉裙,立平台上,高28厘米。右下方有一小人跪拜。左側刻一獅子,左前爪上舉,高28厘米。右下方一小人跪拜。左側刻一獅,左前爪上舉,右前爪按一球狀物。孤石山崖上的其他造像題材還有三頭六臂明王、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五佛、西方三聖、彌勒佛、地藏王、雷神、千佛等題材。

白岩寺前山崖1號龕造像

白岩寺前山崖6號龕造像

白岩寺前山崖8號龕千手千眼觀音殘像

白岩寺前山崖10號龕千手千臂觀音立面示意圖

白岩寺前山崖11號龕千手千眼觀音殘像

白岩寺前山崖11號龕千手千眼觀音立面示意圖

2003年4月,成都市考古所、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聯合對蒲江白岩寺摩崖造像開展考古調查。他們認為,唐代的白岩寺可能是一座與密教有關的觀音寺。目前有學者指出,川渝地區的唐代千手千眼觀音造像可能出自成都。鑒於唐代成都的觀音造像已經蕩然無存,中日專家們認為,白岩寺千手觀音造像對於今人了解唐代成都的觀音造像極為重要,其文物價值彌足珍貴。

1995年7月,蒲江縣人民政府公布白岩寺摩崖造像為蒲江縣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蒲江白岩寺千手觀音造像

(來源:蒲江文博)

覺得不錯,請點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色蒲江 的精彩文章:

蒲江邀你一起開啟新年第一站,3款定製路線總有一款適合您!
我愛蒲江——西夏「首領」銅印
電影《家園》18日精彩上映,講述蒲江人自己的故事!

TAG:綠色蒲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