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換種說法,你的人生會大有不同

換種說法,你的人生會大有不同

GIF/1K

(可愛的小動圖 來源於網路)

大家好,這裡是歸趣

歸趣開了間途輸館

我們聚集了一群有趣的人在裡面平等交流、互相學習

為彼此的人生路輸送點有價值的東西

這裡是歸趣筆記015-016

2017年12月27日-28日

主題是:說話的藝術

據說,兩個人的對話內容百分之七八十都是通過講故事來完成的。所以今天,我們來講講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1.關於細節

講一個日常故事,就要有細節。

這樣聽起來才像是真的,比如剛剛那段吃冰棍的故事,比如:「我現在坐在電腦前(細節)。打開了途輸館的微信群聊,看了一眼,現在是晚上11點49分(細節)很好,今天又一次深更半夜做筆記。」

@S:細節!讓我想起犯罪嫌疑電視劇。

我很欽佩一些很會講故事,很會說話的人, 每一次給我們講的時候都會讓人如吃瓜群眾一般,備好瓜子和爆米花,坐著認認真真聽他們講 。

就好比請假 「我肚子疼」 「我吃壞東西了,腸胃不舒服,需要去看病」 你會更相信哪個嘞?

嗯嗯,這個細節不是指推理劇一樣特別細的那種,而是在你要講的某個故事那裡能夠抓住重心並且把當時的情景還原出來,同時也讓人更相信。

下面是我們的小夥伴前段時間演講的稿件。

你看,這就是細節。

如果這段話改成:在她要打過來的時候,我抱住並且組織了她打我,從此以後我們關係緩和了很多。

這樣還會有同樣的感覺嘛?會讓你覺得這個故事是真的嗎?我可能會覺得是編來的哦。

@S:演講的時候確實需要細節。

@W:細節會讓我們有畫面感 ,就會覺得很真實。

2.關於起伏。

平淡的故事沒有人愛聽,這就需要你有一定的編劇能力。我們做pre,路演的時候都需要提前演練很多遍,所以在講故事、說重要的話的時候也可以嘗試提前編排好。

3.再現畫面

人在講話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是你能去呈現一幅畫面給聽眾,所以我們常會說「你想像一下」,甚至會用手勢來比劃

@I:之前在培訓的時候就提到,在講故事的時候需要有視覺化的描述,讓畫面具體,比如樹枝和經脈,顯然樹枝是我們可以聯想到的,經脈就很抽象。

今天我做了張圖,想拿去列印店做一個Kt板,這個圖我做了好幾個版本感覺都有點彆扭,於是我拿去和我的合伙人問他覺得哪個好。和他邊說話的時候我邊用手指在空中畫了一個60*60的kt板,一起通過想像來定出最後那個版本 。

4.關於感情

@I:感情我記得特別清楚的是講到一本書普拉切克的情緒之輪,有八個成對出現的情緒,快樂和悲傷,信任和厭惡,恐懼和憤怒,驚訝和期待,這八個詞語體現出了聽眾的需求和期待。

我們應該用一種同理心,從聽眾的角度去思考,我們需要聽眾感受到一種什麼情緒?

那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放大一些情緒,或者通過兩種情緒的對比,比如通過剛開始的快樂去突出後來的悲傷,當我們想去寫悲傷的故事的時候,不妨去想一想之前是否有快樂的事。

日常的話同理心也是很重要的,用一個平等的方式去理解你身邊的人。

比如一個朋友失戀了,這個時候我們的同理心需要發揮作用,而不是同情心。

所以朋友失戀你應該去說我理解你~可能應該還會痛罵對方。

我覺得不要你失戀了就把你視為很弱的一方。

5.透出價值觀

有一個詞,Elicit Value,是指透出價值觀,即通過交談找出對方的核心價值。

比如,你問一女生她的擇偶標準,她告訴你他喜歡高個子,或者喜歡有錢人。而你只有一米六五,卡里沒有幾位數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但其實,她說高個子男人,如果你問她高個子男人給你什麼感覺?她很可能會說「覺得被保護、有安全感」!所以你要知道,她並不是喜歡高個子本身,而是喜歡站在高個子男人身邊的那種感覺。你需要找到她表層價值觀(MeansValue)背後的核心價值觀,也就是她從心底根本上想要的東西。

其實要的不是高個子,而是要那種安全感。這才是她在根本上想要的東西!她想要被保護的感覺。所以,如果有一個高個子的男生向她示愛,但他還是不能給她安全感,那她也同樣不會接受。

除非,實在太帥

「你能接受年齡差幾歲啊?」

「主要看臉,上下五千年都不是問題。」

所以,當我們在和對方說話時,要意識到我們說出來的話,表達出來的表層價值和其相對的核心價值究竟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我們想要表達的那個。

6.開放式圈套

有點兒欲擒故縱的感覺,如果一個人對某件東西感興趣,然後你把這件東西拿走,當你再次給他這個東西的時候會引發他更大的興趣。當一個人問你問題的時候,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先來了個圈套呀~ 賣關子了。

「你今天過得怎樣?」

「真是一言難盡」。

「怎麼了?」

「太噁心了!你不會想知道的。」

那我真的會很想知道。

「你知道嗎,你真的很棒!我都和別人說過你好多次了」

她:「是嗎?都說什麼啦?」

你:「有機會再告訴你吧。對了,昨天。。。。」

那,她肯定會繼續和你聊下去,而且聊回這個話題。

「其實那什麼……唉唉算了」。

「還是不說了」。

「有句話不知當不當講」 那對方就會很希望你講

當然,我也可能會說 你都知道當不當講那就別講了。

「那你說啊你倒是說啊!!」

7.聯繫感

很多人很喜歡貓,就會有個雲吸貓的話題,喜歡吃小龍蝦,就會有個約不約小龍蝦的話題,喜歡吃辣,就會有個吃不吃九宮格的話題。這個時候的聊天有一種聯繫感,但還是淺層的聯繫感,是一些比較外在的東西。

還有一種聯繫是深層的,關乎的是心情、感受、經歷等。

因為深層聯繫感通常和感情和情感掛鉤,也就是交心。一段關係由淺入深都逃不開深層次聯繫感。

比如說,你發現對方是個留守兒童,也許你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也許,「我小時候也經常一個人在家,感覺很孤獨」可以幫你打開話匣子。

當然啦,製造深層次聯繫感的時機和地點非常重要。你不能在開心的時候和別人說傷心的事,不能在和孩子們聊到幸福的時候提到「留守兒童」了~

8.角色扮演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在我們日常說話、交流的時候其實也經常會用到角色扮演~

嗯也就是戲精本人了,感覺現代人發表情包也算哈哈哈哈。

愛卿退下吧,朕就寢了,明日再翻你的牌。就會比「你去休息吧,我也睡了。」效果好很多。

這也是幽默感的一個體現,幽默感是人的一種思維方式。不是我會講笑話就是幽默了。幽默不是因為你的話題,而是因為你這個人。

9.非暴力溝通

要弄清楚非暴力溝通,就要知道什麼是暴力語言。

暴力語言是來自於人的道德評判,道德評判就是人們用自己的道德標準,主觀地去評價別人。表達事實的好處是不引起反駁,因為事實是客觀存在的,是讓人無法辯駁的,但如果你把事實和評判混在一起去說,人們更容易聽到的是批評,就會產生逆反心理,不但傷感情,還達不到理想的溝通效果。

《非暴力溝通》中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市民,可能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係。

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並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一定會發現,有些話確實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

而非暴力溝通呢,是指在交流的過程中,通過專註於自己和他人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一心致力於滿足彼此生命的需要,可以減少退縮、申辯、對抗等造成隔閡的反應,而培育彼此的尊重與愛。這樣,通過建立雙方的感情聯繫並促進相互理解,矛盾就有可能以非暴力的方式得以解決。

為了彼此能樂於互助,我們需要專註於四個方面——非暴力溝通模式的四個要素。

首先,留意發生的事情。

我們此刻觀察到什麼?不管是否喜歡,只是說出人們所做的事情,說的是事實,是要清楚地表達觀察結果,而不是判斷或評估。

接著,表達感受。

受傷、害怕、喜悅、開心、氣憤等等,開心就是開心,難過就是難過,要說粗來

然後,說出哪些原因導致你那樣的感受。

@S:事實―感受―原因

這樣就是用非暴力溝通來誠實地表達自己了,舉例來說,一位母親可能對她處於青春期的兒子說:「嘿,我看到咖啡桌下的兩隻臟襪子和電視機旁的三隻,我不太高興,因為我看重整潔。」

對,這就是 事實―感受―原因。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具體的請求。

接著,這位母親需要將她的期待/要求說出來 「你是否願意將襪子拿到房間或放進洗衣機?」

這個要素明確告知他人,我們期待他採取何種行動,來滿足我們。所以,藉助這四個要素誠實地表達自己,是非暴力溝通的一個方面。非暴力溝通的另一方面是藉助它們關切地傾聽。我們首先通過體會他人此刻的觀察、感受和需要,與他們建立聯繫,然後聆聽他們的請求,來發現做什麼可以幫助他們。

表達事實的前提是人們能區分事實和看法。你可以這樣去練習,在日常溝通中,去留意這些辭彙:「我認為」、「我覺得」、「你總是」、「你從來」、「你永遠」等,這些辭彙都是在表達非常主觀的看法,跟在這些詞後邊的內容,往往就是評判。

表達感受的好處是,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人們的心離得更近。表達感受還能讓溝通更順暢,不引起衝突,也有助於你疏導情緒。和觀察事實一樣,在這裡我們要學會區分想法和感受~

比如戀人之間經常有這樣的對話:你為什麼不回我微信……

如果你這麼問,得到的極有可能是各種理由,我忙啊,沒看到啊,不方便啊,沒流量啊……so??

你只會覺得對方說什麼都是在給自己找借口。

但如果換一種說法,你可以說:你經常不回我微信,讓我很沒有安全感……

這就是表達感受。

@S:我想讓你收到的時候回復我一下,讓我知道你看到了,別讓我自己亂想。

是啊...不然我會胡思亂想你幹嘛去了,但是要表達,

不然我會覺得你幹嘛不回我消息你在幹嘛?不理我了?我什麼時候惹你了?不愛我了?而對方很可能只是在忙工作而已。

@S:最後表達要求的語言還是很講究的。這些例子都是關於提出自己的要求的,要是想要提出請求,這樣的溝通還適合嗎?

提出請求?Ok吧。

@F:那要是只是單純的想找話聊呢?沒有什麼要求,只想把這一條路不尷尬的走完,這個算不算需要溝通的一種情況呢?

就是指遇到半生不熟的人?

比如說:我今天真的很忙,做了很多事,大家還在等著歸趣筆記(事實)

我有點頹,(感受)

工作有點累,(原因)

但是筆記不能停,可以麻煩你幫忙代一天班嗎?(請求)

一旦你發現了自己的需要是什麼,可以直接說出自己的需要,對方才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溝通的效果才會好。

還是戀人之間,「你為什麼這麼晚回家?」

這麼說就是在指責對方做錯事了,得到的回復就是各種辯解。其實你要的並不是對方的辯解,你真正想要的是,希望對方早點回家。

如果換一種說法,你的人生就大不一樣。

「其實,我非常希望你能早點回來陪我…」

還是唐僧的那句台詞有道理...「想要你就告訴我嗎,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想要的,你不會是真的想要吧,你真的想要嗎?」

是的,把你需要的告訴對方嘛!猜什麼猜。

在溝通時,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越具體越好,要有可操作性,因為如果我們的意思含糊不清,別人很難了解我們想要的是什麼,我們也就很難獲得的積極的回應。同時還要明確自己的談話目的,要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發泄情緒,而偏離了自己的談話目標。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卻經常聊著聊著,就吵起來,最後忘記了為什麼爭吵。

尤其是男女朋友吵架 「我生氣的是你的態度好嘛!」。

「愛情大概是這世上最變化多端也最循規蹈矩的存在,一開始只想多看你一眼,於是想每天看你很多遍,於是只想一個人看你很多遍,於是佔有,爭執,綁架,歇斯底里,於是我們都忘了一開始我只想多看你…」

那我們如何應對別人的暴力語言呢?

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去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並且把情緒說出來,而不是帶著情緒去說。在傾聽時,要聆聽對方的感受和需要,不把對方的話解讀為批評或指責。引導對方說出明確的需求,達成共識。

情侶中其實也並不一定是非要男生哄女生,只不過大多女生會更喜歡通過情緒的表達來尋求某種安全感,她需要一遍一遍確認自己是被對方非常非常重視der。

在這樣的關係中,更需要非暴力溝通,如果吵架了,更理智的一方可以幫助另一方引導走出情緒。

當然,實在忍不住了,就不要忍了 ,那就拜拜咯~

最後,如何應對自己的暴力語言。

留意你和自己對話的辭彙,對自己少用「該」、「不應該」、「不得不」這樣的詞。用「選擇做」這個詞代替「應該」、「不得不」。

不過也要注意自己的語言~ for一個贊破~

找一張白紙,寫下在日常生活中,你覺得有哪些事情是很無聊的,但是又不得不去做的事。

然後,在你寫的每個選項前加上「我選擇做」。

最後深入理解自己行為的動機,思考「我選擇做這件事,是因為我想要什麼什麼」。

與人相處真的是一門大學問,要真誠不要虛偽,又要有技巧不要太任性,要懂得表達自己還要學會炒股他人。

「我們用了兩三年的時間學會如何說話,卻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學會如何『說話』」。

每一個人的想法都是獨特的,在歸趣途輸館,我們包容多樣的想法,交流碰撞不一樣的火花。

以上就是原汁原味的歸趣筆記015-016,如果你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

若有不正確或者表述不恰當的地方,歡迎指正和交流,感謝!

下期歸趣筆記,等你。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歸趣來嘻耶 的精彩文章:

銷售之王,賣飛機or賣車都可以上億的法則是什麼?

TAG:歸趣來嘻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