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認悟中迷」——《楞嚴經》參習(105)

「認悟中迷」——《楞嚴經》參習(105)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參習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三遍)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經:【云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認悟中迷』,這句是責備阿難尊者的,也是佛責備我們,我們一直到今天還是認悟中迷。迷,諸位看看,是悟中迷,不是迷中迷。有沒有迷中迷?沒有。本來是悟的,你不悟叫迷,悟中迷那個迷裡頭有悟,我們現前就是迷悟同時存在,不是我只有迷沒有悟。連草木磚頭它還有法性,它還不迷,我們怎麼沒悟?這就是不能夠體會得「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佛在《華嚴經》裡面給我們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不曉得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是本來之悟,而我們怎麼樣?不明了本來悟的自心,而反在這當中誤認四大為自身、緣影為自心。這就是阿難前面所說的,以動搖者為身境,以能夠思惟、想像、推論的就是自己的心相,這就叫做本悟心中妄認迷情,也正是佛前面所說「認物為己」,這豈不是悟中之迷嗎?這一句只有四個字,釋迦牟尼佛將我們的迷關點破,示導我們開悟的門徑,就看我們自己能不能夠體會。說到悟迷,要對前面「正、倒」這個比喻來解釋也很恰當,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真性之中,迷悟都沒有,這是諸位可以細細去觀察的。你觀察你的見性,見性裡面有沒有迷、有沒有悟?觀察你的聞性,聞性裡頭有沒有迷、有沒有悟?性中沒有!

這就好比正相,佛在前面講,這一正一倒,就好比正是悟、倒是迷,這一手臂當中,你到哪裡去找個正、找個倒?你找不到。你在手臂上能找得到正倒嗎?六根根性見聞覺知裡面找不到正與倒。佛說正遍知、性顛倒,意思在哪裡?你明白真相就叫做正遍知;你不明這個真相,以為這是正、這是倒,正也是顛倒。為什麼?本來沒有正倒,你在裡頭分正分倒,就是叫「性顛倒」。如果我們拿六祖跟神秀大師兩首偈子來說,六祖大師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屬於正遍知;神秀大師的「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那叫性顛倒。這個境界很高,確實是修證了義,了義經,不是不了義,有修有證的不是了義,無修無證的是了義。你一修就錯,你修個什麼?清凈性裡面無正無倒、無是無非,再問問你修什麼?所以見了性的人,他答覆人,他的用功修行,「飢來吃飯,困來眠」,只有如此,除此之外他還有什麼?沒事!肚子餓了吃飯,疲倦了睡覺,那就是他修的大行。人家住在什麼境界?住在一真清凈法界,他不是住在十法界里,十法界都沒有,哪來的六道輪迴?

再說明白一點,他那個境界是不生不滅,不但他證得的心性不生不滅,他的身體也不生不滅,所謂是金剛不壞身。這個道理我們很不容易懂,我們為什麼不能懂,為什麼不能接受?那就是我們認悟中迷。我們把自己這個肉身當作身,肉身有生滅,怎麼是不生不滅?人家悟得的境界,他不是以自己肉身是自己身。什麼是身?物質是身相,精神是心相,物質不滅,身怎麼會滅?物質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現在講精神是阿賴耶的「見分」,性相同源,都是真如本性所現之物,它怎麼會有生、怎麼會有滅?悟了的人,他是以整個大宇宙依正莊嚴就是他自己的身,法身;報身是智慧之身;應用是應化之身,應用是化身。我們現前這個身是「化身」,化身在凡夫,不通之人看到有生老病死;在他自己看到,沒有。自己在應用是隨緣應用,正是本經後面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身心之中不見一法生,不見一法滅,這是我們佛法裡面所講的「無生法忍」。證得無生法忍,一般說在修學過程當中算是有了地位,取得地位。在圓教初住菩薩證一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也就得一分法忍。

——依凈空法師講座編纂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認悟中迷」——《楞嚴經》參習(10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學佛筆記:觀「道」隨談
學佛筆記:「止觀」
「云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楞嚴經》參習(104)
「正命」——學佛與養生
隨談:「諸法實相」——大乘佛教講宇宙從哪來的;我從哪裡來的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