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人越炫耀什麼,內心就越缺少什麼」——最深刻的解讀

「一個人越炫耀什麼,內心就越缺少什麼」——最深刻的解讀

1)這一心理現象在說:炫耀的是空虛,是理想自我

人生充滿了哲理,類似這樣的句子「越怕什麼,越來什麼」「越想要什麼,越失去什麼」「越低調,越是最牛的炫耀」等,多的是。這些句子反映出的,好像都是悖論哲學。

存在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存在即合理。「一個人越炫耀什麼,內心就越缺少什麼」之說,既是存在,也有存在的理由。怎麼解讀這句話?最好換成:怎麼解讀這一心理?因這一說法,是含哲理的表述,但它所指向的是人身上存在的,一種個性心理現象。

我把這一心理視為:炫耀空無。這個空無,其實是人內心的渴望、理想與目標,只是懷揣已久而沒兌現的一種心裡堅持。但這很可能成為一個人的性格特質,比如表演人格,或叫自負、賣弄等。心理學認為,人自出生到16歲是個性形成的關鍵期,在個性成長中,包括形成有種種防禦機制,以用於應對自我(自尊自戀)需求的挫敗,其中有一種防禦機制叫投射性認同,簡單理解就是,一個人對外界事物、對人的看法,是以自我內心所經驗所認定的而給出。投射性認同,有成熟和不成熟之分。不成熟的,如分裂樣的投射認同:自己感覺好的留下自樂,自己感覺不好的,投射給他人,認為是他人的不好所致。

顯然,「一個人越炫耀什麼,內心就越缺少什麼」是在鄙視一個人的虛偽。這也是一種投射性認同的心理現象,不過他投射認同的對象,是自己。怎麼講?我們把炫耀視為一種表現,把被炫耀的視為某成就的擁有。那麼,越炫耀的他,有兩個自己,一個是根本就沒有某成就的他(缺乏),一個是極想擁有的他(幻象)。他長期的,極度認同自己那個幻象,和極度否認自己的缺乏。現實中他向別人展示的,主要是那個被自己認同的幻象。當然,這一深層動機可能有二:一是自卑,害怕被人瞧不起;二是渴望了不起,或叫自我理想。這些動機以勢不可擋的力量驅策一個人,為掩藏自卑或躲避傷害,會拼勁表現自己,愛炫耀則成為很光彩的表現之一。說到底,炫耀是一種虛榮的投射,為了贏取被認同而有的浮誇表現。

2)相由心生的反版

佛學有一句「相由心生」,大概說的是,所有世間幻變皆因內心意念而起。一個人的個性、心思與作為,可以通過面部特徵表現出來。確也是,有什麼樣的心境,就有什麼樣的面相。此處「相」指的是物相,世間萬物的表現形式。不同心境不同精神狀態的對同一件事物的觀感是不同的。正所謂你用什麼顏色的眼睛去看世界,世界就是什麼顏色的。一個本性悲觀的人,神情總是倦怠,一副對凡間種種都無所謂的樣子。一個樂觀的人,總是表現出積極、豁達。

這一相由心生的思想,在投射性認同的機制看來,是一種內外一致的心理投射。用俗話說,這個人很透明。「一個人越炫耀什麼,就越缺少什麼」既是一種相由心生,也是一種心理投射。這個「相」跟他內心的「想」一致的,只是,相被投射的是他內心的理想自我。如果說成妄想也可以,妄想,就是把內心意象當成了現實的一種思維。

從人的自我實現上講,你有多大能耐,就有相匹配的願望滿足。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真實含義,就要求一個人要有廣闊的胸懷:面對各種誘惑時有理性的選擇,處逆境時有默不申辯的承受力,於恩將仇報之際有坦然笑對的包容,面臨天下事有不怒不驚的鎮定,遇四海人有不卑不亢的平和。而這,是心智很成熟的人可以達致的境界。

人有了複雜的社會角色之後,已不可能停留在無欲的單純狀態,人性本是多重的。如果把人的內心看成是雙重自我的結合,一個是真實自我,一個是虛幻自我,那麼,成熟的相由心生,所投射出的是真實自我,而炫耀空無的人,所投射的是那個虛幻自我。「人越炫耀什麼,內心就越缺少什麼」也是一種暗諷,說難聽點,是暗諷人的太要面子,或是不要臉。客觀說,愛炫耀的人,其心智還不夠成熟,內心還沒有力量,去承受並承認他的虛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通宇 的精彩文章:

你一定要知道,如何去與「城府深」的人交往
女人如果不愛你了,這才是最「狠」的方式
只要中一條以上,這種男人千萬別嫁
一個聰明的女人,請知道這點
人說否極泰來,人說冬去春來

TAG:精通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