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紅宇:蒼渾華滋靜中參——評張紅宇山水畫

張紅宇:蒼渾華滋靜中參——評張紅宇山水畫

張紅宇,字秉鈞 , 號上止堂。河南省長垣人。1993 年畢業於華北理工大學美術專業。 現為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畫院藝術中心副館長,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專業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古今書畫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出版有個人畫冊《墨沉厚土》,作品發表於《大河美術》《中國美術市場報》《厚土開封》中國百名著名畫家提名,2016年參加當代中華墨韻在美國舊金山矽谷美術館的展出,受到很大影響,作品被很多中外機構收藏。

1993 年,作品參加全國書畫大賽希望杯獲優秀獎。

2011 年,作品《春染溪澗山下村》參加河南省十六屆新人新作展獲優秀獎。2012 年,作品《百家岩寺》參加迎接十八大書畫展獲榮譽獎。

2014 年9月,在《厚土開封》百名中國藝術家聚集古都展覽中展出。

2016 年5月,在美國矽谷美術館參加當代中華墨韻美國行作品展。

蒼渾華滋靜中參——評張紅宇山水畫

文 / 丁冬雨

初識張紅宇老師是五月的一個午後,溫暖的陽光照進他近百平的畫室里,安靜清幽。茶香墨香氤氳,張紅宇老師安坐於前,一派修佛人的慈善祥和之像。張老師敏於思而吝於言,但卻句句精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張紅宇,字秉鈞。河南省長垣縣人。於河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接受了專業而系統的美術教育。而後受教於孫其峰、杜滋嶺、喬文科等名家門下,學習花鳥、人物、山水畫,練就了深厚的傳統功力。並在恩師張藝華悉心指導下,進一步展開對現代山水畫的探索與追求。

張紅宇 行腳 77cm×48cm

蒼渾華滋之氣魄

張紅宇老師從清龔賢、四王及黃賓虹那裡得到一把鑰匙,用於打開繪畫堂奧深邃之門,不獨筆墨巧變,更有哲理、思辨上的至高啟迪。引導你縱觀於繪畫上的靈性,追求自然之道的橫無際涯。在視野上,心性上頤養通達之氣,驅縱著畫筆向著厚重華滋,內美流溢的境界挺進。

張紅宇 江上歸舟 234cm×53cm

筆墨是中國畫的根本,是中國畫語言體系中的關鍵與樞紐。石濤《畫語錄》云:「筆與墨會,是為氤氳,氤氳不分,是為混沌。」中國畫強調有筆有墨,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筆精墨妙,神采生焉。在張紅宇老師的畫中,筆墨被賦予了自然的靈性與萬物之光彩,千變萬化的山川景色在他筆下通過墨色充分表現了出來,格意高古,墨妙筆精,景物幽閑,思遠理深 , 用筆一波三折,剛柔得中,渾厚華滋。

張紅宇老師對筆線點畫的勢態、方向感、運動感,掌握尤其精妙,筆筆相生,筆筆相應,這正是他山水畫獲得渾厚、雄偉的金石氣象的關鍵所在。張紅宇又是積墨高手,墨經層層積染,更顯潤澤、渾厚。他把墨色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從黑暗中發掘光明,從混沌中理出秩序,畫風蒼渾華滋,意境深邃。

空靈幽渺之意境

如果說筆墨是中國畫之根,意境則是中國畫之魂。著名美學大師宗白華云:「中國藝術意境的生成,即須得屈原的纏綿悱惻,又須得莊子的超然空靈。纏綿悱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萬物的核心,所謂得其環中 ; 超然空靈,才能為鏡中花,水中月,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所謂超以象外。」張紅宇老師是一個少有的沉默、淡泊、執守的藝術家。在靜默的角落,以十二分的虔誠,深深淺淺地行進在他的藝術林中路上,可謂用情至深 ; 此外,張紅宇老師是一位執念于山水性靈的修行者。他滌除玄鑒,澄懷觀道,澄觀一心而騰踔萬象,憑藉他深靜的心襟,發現自然山水深沉的境地。在這種心境下完成的山水境界自然能空靈悠然而又深沉幽渺。「畫之老境,於世海中一毛髮事泊然無著染。每靜室僧趺,忘懷萬慮,與碧虛寥廓同其流。」是以意境空靈,禪意盎然,內美流溢。

張紅宇 太行秀色 180cm×96cm

「兩境相入」之華嚴境界

明末清初王船山雲,「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這兩句話表出了中國藝術的最後理想和最高成就。中國那些偉大的藝術品的境界,都植根於一個深沉、厚重而又超然澄凈的心靈。繪畫不是一種職業,是一種人格的參與,是精神之事,心靈之事。《易》曰:立天之道,曰陰曰陽 ; 立地之道,曰柔曰剛 ; 立人之道,曰仁曰義。張紅宇老師傾心禪修,待人寬厚仁和,他化德為仁,練法成氣,道成肉身,爐錘在手,規矩從心。撫畫展觀,藝術心靈與山水意象「兩境相入」的華嚴境界撲面而來,內美之致畢現。臨別之前,看到陽光照耀在裝裱好的幾幅畫上,華彩奕奕,那都是有人預定的。張紅宇老師醉心於書畫,淡泊於市場,但市場反而更青睞於他。含德之厚,猶如赤子,再加上天道酬勤,張紅宇老師能有今日的成就,也是必然的。星雲大師有言:「萬法相互緣起,世事不必強求 ; 只要因緣具足,自能水到渠成。」相信以張紅宇老師今日深厚的繪畫功底與淡泊的心境,在藝術上不斷取得新的成就,也將是水到渠成的事。

澄懷味象——張紅宇的山水畫

文 / 李春源

與張紅宇的相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二十多年前他在河北輕工業學校讀書,學習陶瓷美術。我們的學校陶瓷美術當時是主打專業,開設的課程很全,尤其注重中國繪畫的教學與訓練:山水、花鳥、人物、書法、陶瓷造型與裝飾等課程占的比重都比較大。當時我主要教書法,也在山水畫上用功。可能是因為愛好相同的緣故吧,他時常把他的山水畫習作與我共享,同時探討切磋。畢業後他回了河南,我仍在學校教書,一晃就是二十多年!去年秋天,我有幸與張紅宇那屆的幾位同班同學去寫生、旅遊,才知道他一直在山水畫上努力。

及至後來我住在河南的時間長了,看了他的幾百張作品,對他在山水畫上的努力與成就有了清晰的了解。在畢業後做了一段古建裝飾後他就專心研究山水畫了。在當今時代人人都為錢而奔忙時,他卻走進了自然,沉醉於筆墨,徜徉在藝術的境界。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是一種必然了。中國的山水畫在中國的繪畫領域裡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它代表著中國人的精神境界和審美方式。雖然西方也有風景畫,同樣以自然景物為描繪對象,但它只是對自然景物的一種描摹,類似於攝影藝術。而中國的山水畫向來注重的是自然物象的精神,它著重表現的人文精神是一種精神層面的觀照,「老莊告退,山水方滋」。這就是中國山水畫產生的契機,是一種「澄懷觀道」「含道映物」「澄懷味象」。山水畫肇源於魏晉南北朝。老莊思想,魏晉玄學是它的思想基礎,以後的歷代山水畫都是以此為基礎的不斷營造和完善。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和表現技法。

既然已經「無心」,其藝術上的蒼白可想而知。這就是現在很多畫家的作品徒眩耳目,味同嚼蠟的根本。在這種形勢下,張紅宇竟然能忽視金錢。躲進小樓、潛心作畫,實屬難得。因為不計較金錢得失,不計毀譽、潛心作畫,自然就少了些「煙火氣」「銅臭味」,境界上自然離「高雅」近了。觀張紅宇的山水畫筆墨不激、不歷、不躁,意境雖稱不上雄渾高大,但筆墨渾厚、華滋、清新之中透著沉靜,沒有當今某些人的俗氣、濁氣。意境上清幽、靜逸,符合中國傳統化的道德精神。雖然個別畫作筆墨上略有欠缺,但絕大多數作品均屬筆精墨妙,情境交融的上乘之作。令人觀後清新、澄懷、滌慮,與古人精神相通,與「道」的精神相通,符合中國山水畫「可望」「可游」「可居」的創作原則。不以眩人眼目為創作原則,其品自高。看了張紅宇的畫有所感觸,贅此術語,與紅宇共勉。

雄渾厚重 質樸蒼勁——觀張紅宇先生山水

文 / 范亞麗

第一次拜訪張紅宇先生,是在一個炎熱的午後。在我的印象中,藝術家常常都是有些孤傲的。剛開始有些擔心,在這麼熱的天氣去叨擾他,會不會讓他更加不耐煩。及至張紅宇先生的畫室,見到他本人後,一切疑慮均煙消雲散了。

張紅宇先生非但沒有一般藝術家的孤傲,甚至可以說是謙恭的,異常熱情。尤其是在見到他的作品之後,讓我更感敬佩。一個創作了如此之多精品的藝術家竟然還能如此謙遜,在如今這個浮躁喧囂的時代,更顯得難能可貴,不能不令人心生敬意。品味張紅宇先生的畫作,彷彿徜徉於雄渾壯闊的山水之間,瞬間感覺到天地的寬廣,人類的渺小。

他筆下的山水,與婉約、秀麗無關,均是崇山峻岭,雄渾厚重,質樸蒼勁,山之氣魄和精神被他摹寫得淋漓盡致。東晉畫家顧愷之曾說過「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其台閣,一定器耳,差易為也」。在顧愷之看來,越需要展現風骨、意蘊的對象,越難描畫,所以具有不同性情的人是最難畫的。而山水,在中國古代文人的眼中,是人類精神的棲息地,是畫家人格和精神的象徵,所以也是難畫的,故李唐在一首題畫詩中曾有「雲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的感嘆。而張紅宇先生的山水畫,卻能將山之氣魄,水之神韻,盡展於尺幅之上。之所以能有如此境界,與他構圖的方式,筆墨的運用,甚至和他的人生態度,都不無關係。

一是滿幅構圖。為了凸顯山之雄偉、重疊之勢,在構圖上,張紅宇先生喜畫滿幅山水,構圖緊實,整幅畫面只有一兩處留白。且畫中多用「高遠」視角,以刻畫山之雄偉蒼勁,以「深遠」視角展現山之深邃厚重。如《白雲生處有人家》,作品僅在上方左右角落及右下方處留有小片空白,其餘均為山水樹木及掩映在山水之間的房屋。置身於這樣的作品面前,如身臨其境,似乎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山勢壓迫。二是線繁點密,色彩濃重。中國山水畫創作講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即既要能夠展現山水的自然面貌,又要能夠傳遞畫家的主觀情感,達到主客和物我的統一。

而筆墨作為中國畫的有機組成部分,既是繪畫造型的手段,又是精神傳達的載體,故清代畫家惲南田說「有筆有墨謂之畫」。筆墨可謂中國山水畫的血肉和靈魂。張紅宇先生的山水畫,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筆墨風格,線繁點密,色彩濃重,頗有密體山水之風。他的作品多以濃墨構形,盡現山石樹木蒼勁、深邃之態。在用筆上往往線皴、點皴、斧劈皴等多種皴法並用,以充分表現山的質感、體積感和空間深度,以達到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如《得魚圖》《春山翠色浮》《山家清景在新春》等,皴、擦、點、染層次豐富。畫面山巒起伏不斷,繁茂的林木依聚溪畔坡石,生動再現了濛濛潤濕、草木繁茂、生意鬱勃的大自然景色。滿幅構圖和色彩濃重,如稍有不慎,便會產生像黃賓虹先生所說的「如果用筆不分明,什麼東西都分不出,立不起了」「如果用黑不融洽,什麼東西都變成一個死物了」的弊端,使作品產生窒息之感。故畫山水,畫實容易畫虛難,而在實中求虛,更是難上加難,需要藝術家具有深厚的藝術功力。

張紅宇先生的山水畫,滿而不亂、實而不死,得益於他對實中虛白處的處理。在他的作品中不論虛白處大小、長短、寬狹,都能在氣脈上互相連貫。因此,既使實處能通泄,也使整幅作品呈現出靈動之感,更凸顯了作品的氣勢。如《梵音暗遞》《月照家山明》。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曾說到:「自古善畫者,莫匪衣冠貴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時,傳芳千祀,非閭閻鄙賤之所能為也。」首次將畫格與人格聯繫起來,認為只有具有高逸品格的人,才能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不無道理。正如文如其人,一個人的繪畫作品也正是畫者人格精神的外化。

張紅宇先生雄渾厚重,質樸蒼勁的風格,與他長期的積澱和默默無聞的淬鍊是分不開的。生於繪畫世家的他,從小醉心於繪畫,之後又經歷了專業的訓練,幾十年精心鑽研,靜心作畫。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會有眼界上的廣度,思想上的厚度,認知上的深度,也才會有內蘊於作品中的那種雄渾厚重,質樸蒼勁的氣魄。靜觀張紅宇先生的山水畫,令人心胸開闊,滌除一切執念,達到一種物我兩忘的狀態。

來源:《南風· 美術前沿》雜誌 轉載請註明出處

主管:貴州省文聯 主辦:貴州省文聯

編輯出版:貴州南風雜誌社有限責任公司

國際刊號:ISSN 0257-2885;國內刊號:CN 52-1016/I;郵發代號:66- 106;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雜誌面向畫家與美術評論家徵稿,徵稿範圍為(繪畫、書法、雕刻、工藝美術)方面的藝術品設計與製作、藝術理論及評論等方面的文章。

書畫品鑒|藝術人生|書畫微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風美術 的精彩文章:

魯樵:硯邊拾零——感受畫家魯樵的繪畫世界
王昊:筆意與墨韻潮疊的美——讀元庸先生的國畫作品
王其志畫筆下的心跡歷程
趙春秋:風雪揚天行旅路 晴川麗景醉山水——趙春秋繪畫欣賞

TAG:南風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