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碼頭文化 虹口形成特色街區文化
紅色文化、碼頭文化、古鎮文化、海派文化……近幾年,虹口區通過文化資源挖掘,增強文化資金投入,各街道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街區文化,如四川北路的紅色文化、北外灘的碼頭文化、江灣鎮街道的古鎮文化、哈爾濱路的水系文化、黃浦江蘇州河的河口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的形成,不但豐富了虹口的傳統文化,也提升了虹口文化在全市的地位和品位。
一滴水成為虹口北外灘的標誌性建築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一大批文化名人來到虹口居住生活,創作了大量文藝作品,在給後人留下珍貴文化財富的同時,也為虹口街區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川北路街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中共四大在此召開,左聯在此成立,江蘇省委曾設在此;魯迅、瞿秋白、丁玲、茅盾等中國文壇上的「大咖」在此地留下足跡;周恩來、陳雲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裡進行過革命活動;紅軍電台台長李白、國旗設計者曾聯松也居住工作在虹口。可以說,虹口是上海少有的紅色文化資源相對集中的街區。
多倫路名人街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如何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形成頗具特色的街區文化?四川北路街道的答案是在社區建設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四川北路1545弄「大德里·恆安坊」始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是典型的石庫門弄堂,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黨的地下工作者楊延秀所主持的黨的秘密聯絡站,就設在弄內18號三樓。去年,街道在開展「美麗弄堂」改造時,把紅色文化元素列入其中,牆面上不但恢復了上世紀二十年代建造時留下的文明用語,而且還新添了居民們自創的各類書畫作品,突顯了街區文化特色。
紀念五星紅旗設計者曾聯松誕辰100周年,中共四大紀念館前廣場命名為「國旗廣場」。
黃浦江虹口濱江地區曾是航運碼頭較為集中的區域,當年,這裡雲集了黃浦碼頭、楊樹浦碼頭、匯山碼頭、華順碼頭、公平路碼頭、高陽路碼頭、外虹橋碼頭、揚子江碼頭8個碼頭。只要走過東大名路、東長治路區域,遠遠就能聽到「搭起來噻!噢嗨—!開步走嘍!」的高亢碼頭號子,中間還夾雜著船舶的嗚笛聲。
近年來,虹口區在此大力打造碼頭文化街區,碼頭文化露天博物館、北外灘濱江共享書屋、建投書局等文化空間相繼落戶,為碼頭文化街區的形成營造了踏實的文化氛圍。位於虹口濱江的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如今是滬上知名的「網紅」書店,它的所在地便是原先的上海港碼頭作業區。去年,建投書局創設了JIC講堂和建投讀書會兩個品牌,許多講座內容都與上海港開埠有關,吸引了大批市民。一年來,書店全年舉行了250餘場文化活動,聽講的票子一票難求。
提籃橋街道社區文化中心的「籃夢劇社」,是由社區居民自發組織,自編、自演、自導的話劇社團。去年,社區居民於強將自己創作的長篇小說《絲路碧海情》改編成情景朗誦劇,展示了鄭和下西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中的絲情、海情和商情,演出在北外灘地區居民中深受歡迎。
已有800餘年歷史的虹口區江灣鎮街道區域內,古鎮文化特色鮮明。民族英雄韓世忠抗擊倭寇、船舫、石橋、三觀堂、奎星閣等古鎮歷史風貌和建築,這幾年得到了恢復和修繕。與此同時,江灣鎮街道還通過評選古鎮「十景」活動,增進區域內居民對古鎮文化的了解。區域內的多所學校,把「古鎮鄉土文化」列入學校愛國主義教育中,時常組織學生走訪古鎮歷史建築,寫出調研報告。街道還組織了「古鎮鄉土文化」教育講師團,深入社區、企事業單位和學校進行講解,「菜場書屋」「書香江灣」「江灣神韻」等一批富有古鎮文化特色的品牌,讓上海市民更加熟悉江灣的古鎮特色與文化情懷。
特色的文化資源,正在成就虹口的每個街區。
※劉國梁暗示:不知為啥被換工作……他上節目霸氣懟翻全場,看來只有讓方博上了
※「紫光閣」敢批PG one?腦殘粉:用地溝油搞垮它!網友們都笑瘋了…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