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狗年這五個屬相犯太歲 佛教徒應該怎麼辦?

狗年這五個屬相犯太歲 佛教徒應該怎麼辦?

新春將至,朋友圈都在轉發2018年「犯太歲」的生肖,以及「新春拜太歲」法事活動登記的消息,其中有許多佛教徒在轉發,更有一些寺院或法師廣而告之寺院或道場「拜太歲祈福」法事等等。

看了之後,覺得應該寫一篇關於「犯太歲」的文章,簡單的談談自己關於「犯太歲」的看法,願與大眾分享。

文/果道法師

提到「太歲」,估計所有人都會想到「太歲頭上動土」、「太歲當頭坐,無災恐有禍」等民間流傳的話。由此可見,「太歲」並不受大眾「歡迎」,而是避之不及。

也的確如此,身邊有很多的朋友在「流年」或「犯太歲」的情況下,出現「流年不利」的情況;健康、事業、家庭等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不良影響。

而作為佛教徒,對於「太歲」,應該持有怎樣的態度?如何面對「犯太歲」的一切?看起來便非常重要。

在中國,「流年」和「太歲」的說法源於中國本土宗教——道教。

如果你找到的是正規宮觀或真正的道士去做「犯太歲」的法事還好,若是由那些似是而非的民間信仰者(例如東北的大仙),其效果不敢保證。

暫且不論佛與道孰高孰靈,僅言當今時代騙子多,上當受騙的更多,所以,謹防假冒,以免上當受騙!

對於「犯太歲」,無法評價其合理性,因為站在不同的立場和角度,所持有的態度和做法是不同的。

正所謂:「道無焰口,佛無拜斗」。在佛教中並沒有「太歲」和「犯太歲」等說法,也找不到相關的經典依據。同樣,也沒有「太歲」是某某佛菩薩化身的說法。

而現今在佛教內所流行的「順星」、「拜太歲」等正是佛教受道教影響而相結合的產物。其實只是為了適應大眾而毫無佛教理論根據的一種順應民情的做法,個人並不贊同和提倡。

而對於「太歲」,從究竟意義的角度來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能成佛,所以恭敬一切眾生即是恭敬未來諸佛。

佛教徒可恭敬對待「太歲」,但是不能以皈依的心態去禮拜,如此而為,將會破掉自己的「皈依體」,雖然皈依的善根種子還在,但是皈依已經失去了,這樣做即得不償失,更不倫不類。

如恭敬世間的一切善神一般的「恭敬」,但絕不「皈依」,應該是佛教三寶弟子對於「太歲」所持有的態度。

對於「犯太歲」的佛教徒而言,首先應該放鬆心態,既不要過分擔憂「犯太歲」的影響,也不要提心弔膽的小心翼翼。

如果真的就是在「流年」和「犯太歲」的時候,出現了一系列的事件,也不要害怕,「人生不順,十之八九」。

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用最好的方法補救和挽回損失即可。要用理智的心態去面對和處理,首先查找自身原因,其次正確面對問題的出現,進而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對於「犯太歲」所帶來不良的影響,可以通過三種方法解決:

第一、護持自己的皈依和戒律。

眾所周知,皈依和受戒以後,每一位三寶弟子都會有相應的護法善神日夜護持。

堅持自己的皈依和戒律清靜不僅對於自身佛法修學非常重要,更是消災免難的基石。

若身口意有不如法如戒之時,應及時懺悔,及時還凈。正所謂:「善護身口意、謹慎莫放逸。」

第二、深信因果。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應該是佛教對於「因果」最通俗最簡單的解釋之一。

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傷害他人就是傷害自己。如達摩祖師《二入四行論——報冤行》所言:「是皆宿緣,惡業果熟。」

縱有不順及苦難,皆是因緣際會,宿世惡業所感,發大乘代眾生受苦之心、歡喜接受,做還債想,祈求三寶加持,令惡業消除。

發善心,自然感得善果;好人終究有好報。

第三、培值福德和智慧。

俗話說:「一福壓百禍。」

不僅日常的衣食住行需要福報,對於趨吉避凶、遇難呈祥更需要福報最為堅強的後盾。

福報增長,智慧自然開顯,所以「福」在「慧」之前。

首先,可以在新春之初參加正規寺院的祈福消災佛事(如:吉祥普佛、供僧、齋天等等),如此通過大眾師父誦經功德之力、自己虔誠發心和供養等如法的佛事,自然而然可以增長福報、成辦所願。

其次,並不是佛事參加了一切萬事大吉,自己平時的所言所行所思更為重要,平日更應多行善法(如:合理放生、堅持誦經持咒、供燈等)。

再次,所謂「惜衣惜食非為惜財原惜福」,「培福」不如「惜福」

每年都有一位「太歲」,每年都會有不同屬相的人「犯太歲」;「順」也罷,「不順」也罷,在這個有漏的世間,一切的快樂和痛苦都不是永恆的。

作為三寶弟子如果把聞思修行拋卻腦後,甚至以「有奶就是娘」的心態去趕場子做佛事,如此是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的。

只有深信因果,如理聞思,踏實修行,以期解脫生死輪迴,才是究竟的消災之道,這也是佛法的殊勝所在!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因果?什麼是業報?什麼是輪迴?什麼是六道?
德林老和尚:學佛的大綱大領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