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歸:枕戈待旦(3)

東歸:枕戈待旦(3)

原標題:東歸:枕戈待旦(3)


天長山的秘密


那麼,天長山究竟有怎樣的秘密呢?

根據偵察發現,天長山看似蔥蘢茂密的前山,原本是一條緩坡,但經過日軍的改造,1945年的天長山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日軍進行了大量秘密的削岩,並在前山布置雷場,特別是所謂「鐵帽子堡」的重炮陣地,早已將這一方向納入了其火力覆蓋範圍。這一切,都是在盡量保持植被的條件下進行的。今天走到天長山東方一側,遠遠看過來只見蒼翠一片。但如果冬季樹葉凋零之際走上山嶺,便會在地面上發現一個個帶著圓孔的水泥墩,初看起來彷彿山間丟棄的亂石,細看才會注意到它們排成不規則的線條,而且縱橫交錯。原來,這是日軍當年地下坑道的通氣孔,坑道的盡頭是戰爭中被摧毀的日軍炮兵觀察所,位置已經到了邊境的界碑旁邊!



這一點不得不佩服日軍的工兵水平,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便曾經憑藉這種絕技在比阿克島打得美軍鼻青臉腫,那一仗美軍損失了3 000多名官兵。那片看似原始的叢林,和天長山前山的植被幾乎一樣完好,而麥克阿瑟缺的,便是一支和抗聯教導旅一樣精銳而職業的偵察部隊。


隨著偵察的深入,地圖上的天長山從一座普通的山嶺,變成了蟾蜍一般的模樣,那一個個斑點便是日軍的火力點。這樣的地圖很快便讓蘇軍的指揮官們開始抓狂。因為他們原來的進攻路線,正是避開天長山與地久山之間的交叉火力,先強攻天長山前山,奪下這座制高點後即可控制鐵路。現在,繼續強攻會遭到日軍炮火毀滅性的覆蓋。先打日軍的炮兵陣地呢,其頂部竟然採用鋼水澆鑄,極為堅固,蘇軍的野戰炮火與之對射只有自己挨打的份兒,卻無法摧毀對方。

幸好抗聯的偵察員給出了一個讓蘇方頗為意外的進攻路線——天長山側面有一座叫做別拉壩的山口,從這裡突破可以直達天長山之後。天長山之後還有一座山峰,因為前方是天長山防線遮擋視界,同時日軍覺得此山過於陡峭崎嶇,所以認為沒有戰略價值而未設防,可作為進攻天長山的大本營。


這條路倒是能走通,問題是蘇軍認為別拉壩雖然日軍設防不嚴,但此處地形嶙峋,汽車、重炮一類武器根本運不過去,即便人員繞到天長山之後,又怎麼能發揮作用呢?中國游擊隊員提醒蘇軍,說你們根本不需要把重炮運過去,汽車重炮不能走,坦克總能開過去。而後山雖然陡峭不易找到炮兵陣地,坦克放在山坡上開火總可以吧?


的火力和日軍重炮陣地還有很大差距。中方又提供了最重要的情報——日軍重炮陣地的火炮射界只有前向的180度,無法射向後方。所以,佔領後山的蘇軍坦克完全可以在幾乎無抵抗的狀態下點殺日軍的炮兵火力點。而一旦打垮日軍的炮兵,主力便可以開始攻山了。


後來的戰鬥中正是這樣打的,如今天長山要塞上房子一樣大的混凝土塊,便是蘇軍從後方擊中日軍彈藥庫引發殉爆炸飛的。中國偵察員們提供的情報是極有價值的,截止1945年夏,他們針對日軍在中蘇邊境沿我國境內苦心修築的17個要塞區群進行了精心的偵察工作。他們基本查明了這些要塞的構成,如工事結構、位置、堅固程度、人員住所、彈藥庫、糧庫、供水系統、發電站、飛機場和大小橋樑以及軍隊人數、番號、調動情況等。抗聯教導旅無線電營教導員王一知在回憶錄中寫道:「當時由我軍供給蘇軍的各種情報,與蘇軍從各種渠道收集的情報一起,分門別類製成手冊,連同標有敵人防禦工事的地圖,在1945年7月份發至蘇軍連以上的軍官人手一冊。蘇軍能在遠東戰場上,在極其艱難的地理條件下和廣闊的區域內,能夠擊破精銳的日本關東軍防線,是與我國抗日聯軍做出的貢獻和犧牲分不開的。」


就是在這樣的氛圍里,維亞茨克的中國游擊隊員們,迎來了1945年的夏天。此時,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局已經急轉直下,德國早在5月就已經向盟軍投降,法西斯集團僅剩日本在苟延殘喘。6月,日軍在沖繩戰敗,中將司令官牛島滿自盡。7月26日,從雪峰山潰敗的日軍經過湖南零陵凍青鋪時,日軍步兵第58旅團旅團長關根久太郎中將被擊斃,成為中國關內戰場最後一名被擊斃於這場戰爭的日本將軍,日本帝國的末日已經在地平線上出現。


關根被擊斃的同一天,美、中、英三國向日本發出最後通牒,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這就是《波茨坦公告》。耐人尋味的是,蘇聯並沒有在這一宣言上簽字。一時間,焦頭爛額的日本高層彷彿撿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日本外相東鄉茂德匆忙與莫斯科接洽,認為蘇聯也許有意和日本建立某種聯盟。

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