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體溫挖礦是真正的「躺著賺錢」?

體溫挖礦是真正的「躺著賺錢」?

與工業化所帶來的顯而易見的代價相比,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數字時代對環境和人類的影響。比如支撐互聯網(網路伺服器和數據中心)運轉需要消耗巨大的能源,而像谷歌這樣的公司以服務換取我們的數據,基於數據的機器演算法以及人工智慧未來將改變人與勞動的關係。

而去年價格飆升的加密貨幣就是數字時代影響環境的一個典型例子。之前有新聞說單個比特幣交易需要消耗10個家庭一周的能源, 比保加利亞一個國家的能耗還要多。而第二大加密貨幣Ethereum 消耗的電力也超過了一些地中海小國,比如塞普勒斯。

至於它為什麼這麼耗電,簡單來說是因為加密貨幣的核心需要一大批計算機不分晝夜地執行加密演算法, 以核實在網上進行的交易(這個過程也被稱為是挖礦),對能耗的需求非常大。

數字貨幣對環境不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很多加密愛好者也一直在尋求更加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以降低網上挖礦 (mining)的成本,比如建一個風力鑽機來「挖礦」,或者用特斯拉來為採礦設備供電。

但是,這些想法還不夠極致。荷蘭一個叫"人類老化研究所"的組織最近決定通過收集人體熱量來開採各種加密貨幣。過程就像這樣:

這樣:

還有這樣:

IoHO創始人兼藝術家曼努埃爾?貝爾特恩(Manuel beltr)在寫給VICE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說,"過去一年,人們關於維護比特幣區塊鏈生態系統的討論已經很多了。大多數情況下, 如果一項技術可行,人們會直接去建立並開始使用它, 而不去考慮該技術可能會帶來的倫理以及社會影響。這正是我們想要挑戰的地方。」

用體溫來為周圍的世界提供能量,這個想法並不新鮮。之前有過通過人們運動運轉起來的健身房,還有通過不斷跳舞提供能量的舞廳。但IoHO 在收集體溫方面的實驗略有不同, 因為它實際上並不需要人們做任何體力活動,參與者每次只需躺幾個小時就行。

一個成年人的身體在休息時大約會產生100瓦的能量, 其中80%作為過剩體熱被浪費掉了。研究團隊的想法是利用可穿戴式的熱電發電機去捕捉這些體熱,再將它轉換成電能去開採密碼貨幣。

該項目目前在歐洲進行了試運行。自2015年以來,一共有37名志願者貢獻了212小時的採礦時間, 總共產生了127.2瓦的電力。

儘管志願者們在不同的時間內貢獻了他們的身體, 但平均而言, 志願者每人貢獻的能量大約為每小時0.6瓦。這意味著IoHO 目前從每個人身上有效收集的體熱還不到1%。

由於 IoHO 從志願者那裡獲得的能量很少, 該組織主要將這種能量用於開採新的加密貨幣, 比如 Vertcoin 和 Startcoin,它們的能耗比比特幣低多了。

因為如果按目前的成功率計算,該項目需要44,000人全天候提供他們的身體能量並持續一個月的時間,才能買得起一個比特幣。

聽起來還是太少了。不過,可穿戴式的熱電發電機未來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如果發電機效率提高到能收集身體所有的過剩熱量(80瓦),那麼開採比特幣或者其他加密貨幣的速度會更快,再說下去我就想到《黑客帝國》里的人類能量收集元件了……

某種程度上, 它是一種烏托邦式的賺錢方法——什麼事都不用做,躺在床上就能挖幣。但就效率而言, 它離變成一份固定工作和購買加密貨幣還差得遠呢。

不過,項目創建者的目的也並非希望通過它來讓參與者迅速賺錢,而是讓人們思考數據所有權以及如何有效利用一個人的生物資本。實驗本身很有趣,並且不難想像未來我們穿著這套「衣服」來為體內的植入物(如果有的話)供電。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無處不在 的精彩文章:

TAG:科技無處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