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鐸:書不師古,野俗一路

王鐸:書不師古,野俗一路

最專業的書畫融媒體服務平台

王鐸

字覺斯,一字覺之。河南孟津人,世稱「王孟津」,有「神筆王鐸」之譽,明末清初時的著名書法家。 順治九年(1652)病逝於孟津,享年六十一歲,贈太保,謚曰「文安」。

王鐸書法作品欣賞

王鐸《草書高適七絕萬騎爭歌楊柳春詩立軸》,行草書,縱166厘米,橫55厘米,日本村上三島氏藏。

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王鐸的書法筆力雄健,長於布白,楷、行、隸、草,無不精妙,主要得力於鍾繇、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等各家,學米芾有亂真之譽,展現出其堅實的「學古」功底,學古且能自出胸臆,梁巘評其「書得執筆法,學米南宮之蒼老勁健,全以力勝」。

王鐸《草書錄語》軸,綾本,縱254.2厘米,橫48.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在我國書法史上,董其昌一派的嚴謹秀逸之風曾在明末清初盛行,而王鐸取法高古,與拘謹乏趣、滑弱無力的書風相抗衡,大膽創新,開創一代書風。他是書法史上一位傑出的革新人物。青年時代的王鐸受時代思潮的影響,很早就有了反思潮的奇倔胸懷,在他的《擬山園選集》中的《文丹》中,集中表露了他驚世駭俗的審美觀。

王鐸《行書五律詩軸》綾本,縱236.5厘米,橫53厘米,西泠印社藏。

他最大的成就是在於他超邁雄奇的行草書。 他的行草書,恣肆狂野,揮灑自如,用筆沉著痛快,縱橫跌宕,自然出奇,表現了撼人心魄的雄渾氣勢,極富感染力。馬宗霍稱「明人草,無不縱筆以取勢者,覺斯則擬而能斂,故不極勢而勢如不盡,非力有餘者未易語此」。林散之稱其草書為「自唐懷素後第一人」。

王鐸行書墨跡欣賞《致梅公李年信札》,故宮博物院藏。

書法貴得古人結構。近觀學書者,動效時流。古難今易,古深奧奇變,今嫩弱俗雅,易學故也。嗚呼!詩與古文皆然,寧獨字法也。

——《瓊蕊廬帖》臨《淳化閣帖第五·古法帖》後

書不師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詩文,有法而後合。所謂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如琴棋之有譜。然觀詩之《風》《雅》《頌》,文之夏、商、周、秦、漢,亦可知矣。故善師古者不離古、不泥古。必置古不言者,不過文其不學耳。

——《琅華館帖冊》後


王鐸小行楷書法題跋《米芾天馬賦》

懷素獨此帖可觀,他書野道,不願臨,不欲觀矣。

——《瓊蕊廬帖》臨《唐僧懷素帖》後

吾臨帖善於使轉,雖無他長,能轉則不落野道矣。學書三十年,手畫心摹,海內必有知我者耳。

——臨《淳化閣帖·褚遂良帖》後

每書當於譚兵說劍,時或不平感慨,十指下發出意氣,輒有椎晉鄙之快。

——臨《為嗇道兄書詩卷》後

王鐸隸書作品《五律詩冊》局部,明崇禎十七年(1644)甲申二月,王覺斯五十三歲作。

丙戍三月初五,夜二更,帶酒,微醺不能醉,書於北都琅華館。用張芝、柳、虞草法,拓而為大,非懷素惡札一路。觀者諦辨之,忽忘。

——《草書杜甫秦州雜詩卷》後

予書獨宗羲、獻。即唐宋諸家皆發源羲、獻,人自不察耳。動曰:某學米,某學蔡。又溯而上之曰:某虞、某柳、某歐。寓此道將五十年,輒強項不肯屈服。古人字畫詩文,咸有萭*(尋獲)。匪深造博聞,難言之矣。

——臨《淳化閣帖》與山水合卷尾

王鐸晚年佳作行書尺牘清代刻本《白雪道人王覺斯書法碑帖》局部

辛巳初一日,披覽是冊,忽已四載。苦廬無佳,況墨事都廢,偶披覽輒覺稍快然。此予四十六歲筆,五十以後,更加淬礪,仍安於斯乎?譬之登山,所躋愈進,愈峻以曠。已經崇峰,頓俯於下。凡畫以自足,皆為河伯一流。

——《瓊蕊廬帖》後

余於書、於詩、於文、於字、沉心驅智,割情斷欲,直思(足支)彼室奧。恨古人不見我,故飲食夢寐以之。今再審觀,亦覺有所證。(至至)不知於堂奧殹!歸之二弟仲和,則餘三十年於書、於詩、於文、於字其敝精凝神,亦可概見矣。

——《瓊蕊廬帖》後

王鐸草書作品《鳳林戈未息詩卷》縱28厘米,橫152厘米。

編輯 | 王端陽(實習)

校對 | 王 品

監製 | 張瑞芳

書畫視域

書法 | 繪畫 | 少兒美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視域 的精彩文章:

1月7日,拙巧互用、樸實自然——董其昌行書《自書七絕詩軸》

TAG:書畫視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