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你不知道的中國呼吸醫學研究進展在這裡

2017你不知道的中國呼吸醫學研究進展在這裡

推薦語

昨天我們關注了2017年中國十大呼吸事件,今天我們把注意力投向呼吸界的研究領域,看看過去的這一年裡,除了入選十件大事的研究成果之外,中國呼吸人在呼吸學科研究方面還取得了哪些進展?

近日,國內呼吸界的青年專家們合力,為《呼吸界》的粉絲們獻上2017年中國呼吸學科研究成果精華。

01

環境顆粒物(PM2.5/PM10)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鐘南山院士、冉丕鑫教授團隊2017年九月在Thorax上發表名為「Association between exposure to 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ults from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China.」的橫斷面研究。研究團隊在廣東省四個城市隨機抽取20歲以上人群進行的橫截面調查,發現空氣中PM2.5濃度每增加10mg/m3,人群的FEV1下降26mL,同時FVC下降28mL,而FEV1/FVC下降0.09%。慢阻肺的患病率同環境中PM2.5及PM10的濃度顯著相關。

推薦人:曾慧卉、陳燕

02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氣管肺泡灌洗病原體檢測中國專家共識(2017版)》發布

為提高BALF的檢測價值、增加BALF病原體的檢出率、提高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診治成功率,CTS感染學組牽頭制定了《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氣管肺泡灌洗病原體檢測中國專家共識(2017版)》,以進一步規範BAL的操作流程及標本處理。該共識包括BAL的適應症、術前評估和準備、BAL的操作標準和注意事項、病原學檢查送檢標本的採集、保存、運送要求等臨床處理細節,能更好地指導臨床提高操作規範性和送檢陽性率。

推薦人:張靜

03

2013-2017年在中國大陸發生的五波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學研究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臨床學院余宏傑教授團隊在Lancet Infect Disease上發表了題為「Epidemiology of avian influenza A H7N9 virus in human beings across five epidemics in mainland China, 2013–17: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laboratory-confirmed case series」的研究,該研究分析了自2013年以來中國CDC確診的1220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共發生了五波流行。在2016-2017年發生了新的流行(447例患者),與前幾年流行的病例相比,雖然在年齡分布和病例來源上發生了一些變化,但疾病的嚴重程度並沒有明顯改變。

推薦人:揭志軍

04

針對H7N9流感病毒血凝素上pH敏感性位點的有效人單克隆抗體研究發表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應天雷教授團隊在Cell Host & Microbe上發表題為「A Potent Germline-like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Targets a pH-Sensitive Epitope on H7N9 Influenza Hemagglutinin」的研究,研究者報道了一個可以針對H7血凝素抗原(HA)的特異性人單克隆抗體—m826。m826與HA結合呈現pH依賴性,它可以顯著減少H7N9感染小鼠引起的死亡,這可能與其誘導有效的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CDD)有關。m826是生殖細胞抗體,這種特性也有助於H7N9疫苗的製備。

推薦人:揭志軍

05

吡非尼酮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有效性及副作用

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東院)的高凌雲教授等2017年9月在Saudi Medical Journal 上發表「 Efficacy and adverse events of pirfenidone in treating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的系統評價,納入了關於吡非尼酮治療IPF的所有RCT研究。結果發現,吡非尼酮可以延緩IPF導致的FVC下降,延長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可以耐受,是治療IPF的可選藥物。

推薦人:高凌雲

06

血清K L-6水平作為診斷中國間質性肺病的生物標誌物

中日醫院代華平教授、上海肺科醫院李慧萍教授、南京鼓樓醫院蔡後榮教授等在The 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上聯合發文「Serum Krebs von den Lungen-6 level as a diagnostic biomarker for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Chinese patients」,確定中國間質性肺疾病(ILDs)患者血清KL-6水平的診斷和預後價值。研究發現,在中國患者中血清KL-6有希望成為診斷ILDs的生物標誌物。血清KL-6水平對ILD的預後價值尚待大規模研究證實。

推薦人:高凌雲

07

Bcl-2抑製劑有效緩解激素治療抵抗的哮喘

浙江大學醫學院沈華浩教授團隊在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發表了題為「Bcl-2 Inhibitors Reduce Steroid-insensitive Airway Inflammation」的相關研究成果,證實以Bcl-2的抑製劑ABT-737或ABT-199氣道局部給葯能夠靶誘導炎症細胞凋亡,進而有效抑制氣道炎症與氣道高反應性,特別是對於激素治療無效或抵抗的中性粒細胞型哮喘有著理想的治療效果。這一研究為激素不敏感/抵抗哮喘的治療探索出了新的方法與思路。

推薦人:田寶平

08

支氣管內超聲彈性成像評價胸內淋巴結的初步研究

本研究對胸內淋巴結增大需行EBUS-TBNA檢查的患者進行前瞻性入組。以B模式,血管模式和彈性成像模式記錄EBUS超聲特徵,記錄EBUS-TBNA操作過程,並分析了彈性成像模式圖(定性方法)和感興趣區域內的平均灰度值(定量方法)區分良性和惡性淋巴結,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和準確性分別為85.71%,81.82%,83.33%,84.38%和83.82%以及91.43%,72.73%,78.05%,88.89%和82.35%。 EBUS彈性成像可能進一步區分良性和惡性淋巴結,定性和定量方法可能是EBUS-TBNA操作過程中描述EBUS彈性成像的有用工具。

推薦人:孫加源

09

心臟運動對CT引導心臟附近肺結節活檢的影響(台灣)

研究探討活檢過程中心臟運動對肺實質位移的影響。處理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CCTA)的心臟相點陣圖像,並觀察不同區域肺縱隔面邊緣(MLM)的移位。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38例CCTA患者。在左心室(LV)的遊離壁中觀察到大的MLM位移。 LV的上遊離壁的MLM位移為6.98±1.99mm,而LV的下游遊離壁的位移為7.76±3.26mm。所有患者中最大的MLM位移為LV的下游遊離壁16.05mm。年齡因素與肺動脈壁(r = 0.350,P = 0.031)和右心耳(r = 0.418,P = 0.009)呈弱正相關。相反,年齡因素與LV的下游遊離壁呈弱負相關(r = -0.336,P = 0.039)。如果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部位離肺縱膈面邊緣距離1-2cm,操作時應謹慎;若小於1cm,則不宜行活檢術。

推薦人:孫加源

10

徑向支氣管內超聲引導經支氣管再活檢在初次活檢未診斷周圍性病變的價值(台灣)

本研究入組初次TBB未診斷的肺外周病變患者43例,23例(53%)患者經再次TBB獲得診斷,再次TBB診斷率與初次TBB病理結果有顯著相關性。初次病理結果為正常肺組織的患者,再次TBB很少有明確的診斷(2/12, 17%);初次病理結果為異型細胞或非特異表現的患者更可能獲得明確的診斷(21/31, 68%)。再次TBB診斷率與病灶大小、CT表現及rEBUS的位置無關,且無死亡及其他嚴重併發症發生。對於初次TBB病理結果陰性的患者可以考慮再次TBB,可以達到至少50%的診斷率,且無嚴重併發症。

推薦人:孫加源

11

計算機斷層掃描和纖維支氣管鏡引導放射性粒子植入術治療腫瘤性大氣道狹窄臨床研究

本研究共入組102例腫瘤性大氣道狹窄患者,57例接受了CT和支氣管鏡引導下分期放射性粒子植入術,45例未行此手術。先行支氣管鏡下粒子植入,一周後行CT引導下粒子植入。臨床評價完全緩解、部分緩解、輕微緩解、無變化分別為38、14、5、0例,沒有嚴重併發症發生,兩組患者治療後的氣道狹窄程度、卡氏評分、呼吸困難指數、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均有顯著差異,呼吸困難指數在粒子植入組較對照組顯著降低。CT和支氣管鏡引導下分期放射性粒子植入可緩解腫瘤性氣道狹窄導致的呼吸困難。

推薦人:孫加源

12

「吸煙導致癌症的表觀遺傳學機制研究」發布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李明定教授及團隊首次利用系統生物學的方法,探討吸煙如何導致癌症發生的表觀遺傳學機制。研究發現吸煙可以通過改變DNA甲基化而導致癌症的發生,為預防和治療由吸煙而導致的癌症提供的參考依據和潛在的分子靶標。

推薦人:肖丹

13

我國成人HAP/VAP診治指南(2018版)發布

繼美國2016年、日本和歐洲2017年發布更新後,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感染學組牽頭修訂更新了我國成人HAP/VAP診治指南(2018版),其要點由瞿介明教授在2017年CTS年會上發布,包括重新定義HAP/VAP;不再採用HCAP的概念;不建議對VAT啟動抗感染治療;引用我國HAP/VAP的病原譜及其耐葯情況的最新資料;提出HAP/VAP診療思路;根據耐葯風險、危重程度分層推薦抗菌藥物治療方案等。

推薦人:張靜

14

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蛋白(mTOR)-自噬軸:一個治療急性肺損傷的新機制

急性肺損傷的死亡率高,目前尚無特異有效的治療方法。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LPS誘導的ALI小鼠模型中,抑制肺泡和氣道上皮細胞中mTOR的表達,能通過上調上皮細胞自噬水平顯著緩解肺組織的病理損傷,抑制肺血管滲透性改善肺水腫,降低肺泡灌洗液中白細胞數量,下調組織中炎症因子IL-6和MIP-2等的水平,提高小鼠生存率。這一重要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的細胞生物學專業期刊《Autophagy》上。研究人員稱,該發現為急性肺損傷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推薦人:胡越

15

在中國檢測出雞中H7N9病毒的致命突變,增加了對人類的威脅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教授團隊在Cell 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H7N9 virulent mutants detected in chickens in China pose an increased threat to humans」的研究,研究者分析了從2013年開始從禽類分離的23種H7N9病毒基因型,發現一些病毒在HA裂解位點插入四個氨基酸,可使雞致死;並在雪貂體內複製時PB2位點易發生627k或701n突變,提高其傳播力,而PB2的627k突變已經在中國人類感染者中發現。因此在雞中新發現的H7N9突變病毒可能對人類造成威脅。

推薦人:揭志軍

感謝將以上研究分享給大家的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老師和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青年委員會的老師。

(事件排名不分先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呼吸界 的精彩文章:

TAG:呼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