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民在農田發現一寶貝,日本人想搶,沒搶走,如今是鎮國之寶
如果說到「工匠精神」,很多人會推崇德國和日本,說他們製造出來的產品質量如何如何,簡直就是一絲不苟精神的代名詞。其實回顧中國古代歷史,我們的老祖先才是工匠精神的最大代表之一,那些勤勞智慧的先人們,用他們巧奪天工的雙手,製作出了一批又一批堪稱珍品的文物器具。
隨便列舉一例就可以充分感受到我們祖先的偉大之處。如木工製作,在古代沒有鐵釘的情況下,都是一根一根的木頭相互拼接起來的,巧妙地利用了木頭內部契合的原理,不僅美觀大方,還結實耐用,小到桌椅板凳,大到亭台樓閣,無不如此。
而且一座壯觀的木樓,各個部件的連接天衣無縫,能夠抵抗強震的衝擊,再加上木頭上彩繪和鏤刻的技藝,這都是工匠們心血和智慧的結晶,即使在今天看來,我們依然會被深深震撼,每一處細節的處理,沒有強大的責任心和工匠精神是不可能出現如此精品的。
這還是一個小小木製品的製造,其他諸如瓷器、銅器更是不可多得的珍寶,因此外國人來到中國,最感興趣的就是這些文物珍玩了,歷史的他們,也以得到這些古老的東西而興奮,其中日本最為貪婪,在近代史上,屬他們從中國掠奪到的東西最多。哪裡一有風吹草動,日本人就像聞到腥味的蒼蠅一般,聞風而至。
上世紀初,在河南安陽這裡,無意中發現了刻在龜甲上的甲骨文,由此揭開了商朝輝煌的文明面紗。從甲骨文被發現之後,安陽這裡便成為了文物等人士關注的地方,尤其是當地的民眾,比較有心眼的,就拿著一些專業的工具,比如洛陽鏟、探桿等等,在田野土堆的地方,這裡探探,那裡挖挖,遇到高度懷疑的地方,就重點關注。
在1939年的某一天,當地一位孫姓農民,再用探桿探測地下可疑地方的時候,當下探到十米深的距離時,他感覺探桿碰到了一個東西,根據經驗判斷,這裡一定有情況。果然,等他將探桿抽出來的時候,發現探桿上面沾有銅銹,商朝以青銅製造聞名於世,孫姓農民立即意識到挖到寶貝了。
到了晚上,他召集了十幾個村民,連夜挖掘,一路挖到十米深的地下,終於看到了這個寶物是一座大鼎。但這個時候天已經亮了,為了掩人耳目,他們掩埋了洞口,等到晚上的時候,帶著繩索等再次前來,由於銅鼎太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個寶貝弄到了地面。
儘管他們一直採取保密措施,但參與人數太多,消息還是被附近駐紮的日本人知道了,他們趕到孫姓農民的家中,索要寶物。孫姓農民一邊應付,一邊連夜轉移銅鼎。不過他很聰明,知道日本人不會善罷甘休,於是就在挖出寶貝的地方,放入了一些其他出土文物,這樣日本人再來索要的時候,孫姓農民裝作心疼的樣子,將已經取出銅鼎的地方告訴了日本人,日本人一挖,裡面確實有東西,於是就放鬆了對他的監視。
趁著這個機會,孫姓農民又聯繫了北京的一個買家,對方開價二十萬銀元,但前提條件是必須將銅鼎大卸八塊,因為它的體積太大,重量將近一噸,運輸是個問題。面對巨額財富,孫姓農民還是有文物意識的,最後他放棄了將銅鼎肢解的想法,鑒於時局動蕩,他只是將銅鼎深深埋在了地下。
到了1946年,日本人失敗投降了,銅鼎再次出土,立即引起轟動,有人討好蔣介石,就將銅鼎買下來,送到南京當作蔣介石的壽禮,後存放在南京博物館中。蔣介石敗退的時候,想要運走銅鼎,無奈體積過大,只好忍痛割愛,留在了大陸。
對了,這個銅鼎名字叫做司母戊大方鼎,國家博物院里的鎮館之寶,堪稱民族瑰寶,如今已禁止出國展覽。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