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的南京建築有哪些?
原標題: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的南京建築有哪些?
近日,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發布了「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名單。此次公布的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共有100項,遍及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包括文化教育類、工業遺產類、居住類、建築群等各個類別。南京共有11項入選,分別是國立中央博物院舊址、金陵女子大學舊址、國立中央研究院舊址、國民大會堂舊址、中山陵音樂台、中國銀行南京分行舊址、中央體育場舊址、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辦事處舊址(梅園新村)、金陵兵工廠、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舊址和民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國立中央博物院舊址
1933年,在我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倡議下,國民政府創建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蔡元培先生親任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李濟、杭立武等先後接管籌備處工作。南京博物院當時為中國唯一一座仿照歐美第一流博物館建館的現代綜合性大型博物館,直屬當時的教育部領導,北平歷史博物館曾歸屬於中央博物院的建制而成為分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名國立中央博物院,由文化部領導;1950年3月更名為國立南京博物院。
國立中央博物院,原擬建「人文」、「工藝」、「自然」三大館,後因時局關係,僅建「人文館」,即現在的南京博物院大殿,該建築為仿遼代宮殿式,由著名建築師徐敬直設計,經建築大師梁思成修改,整個大殿雄偉壯觀,是近代建築史上的傑作,也是南博的標誌性建築,其結構部分按《營造法式》設計建造,細部和裝飾兼采唐宋遺風。大殿為七開間,屋面為四面曲面坡的四阿式,上鋪棕黃色琉璃瓦。陳列室仿自美國某博物館,做成平屋頂,外牆加中國古典式挑檐,使之與大殿風格協調。整座建築物設計科學合理,比例嚴謹,是在滿足新功能的要求下,採用新結構、新材料建造的仿遼式殿宇的優秀實例。
國立中央博物院舊址
金陵女子大學舊址
金陵女子大學舊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區寧海路122號。是我國第一所女子大學。民國四年(1915年)由美國基督教會、長老會、英國倫敦會等七個教會創辦。
1952年原金陵女子大學和南京大學師範學院合併成為南京師範學院,金陵女子大學隨園成為南京師範大學校園。隨園按東西向的軸線對稱布局,入口採用林蔭道加強空間的縱深感,主體建築物以大草坪為中心,對稱布置,100號樓後面設計了1個以人工湖為中心的花園,中軸線的西端結束於丘陵(西山)制高點的中式樓閣。建築造型採用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風格,建築材料和結構採用西方鋼筋混凝上結構,建築物之間以中國古典式外廊相連接,為中西合璧的東方建築群。
金陵女子大學舊址
國立中央研究院舊址
原國立中央研究院(1928年6月-1949年4月)是民國時最高學術研究機構,直隸於國民政府。1928年6月中央研究院成立後,陸續按學科分科設置各研究所,到1937年抗戰發生時為止,已設立物理、化學、工程、地質、天文、氣象、歷史語言、心理、社會科學及動植物等十個研究所。
南京國立中央研究院舊址現為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江蘇省科技廳所在地。
國立中央研究院舊址
國民大會堂舊址
民國時期的國民大會堂舊址位於南京長江路264號。坐北朝南,東鄰江蘇省美術館,始建於1935年,由當時著名的建築師奚福泉設計。主體是鋼混結構,採用了中國傳統特點的對稱形式,勒腳、牆身、檐部三段式構圖,而在裝飾上大為簡化,是當年較為流行的新民族形式建築實例之一,具有較高的社會與建築歷史價值,為南京市近代優秀建築之一。是民國時期規模最大、設施最為先進的會堂。
國民大會堂的造型屬於西方近代劇院風格,建築立面採用了西方近代建築常用的勒腳、牆身、檐部三段劃分的方法,簡潔明快;但在澹口、門廳、雨篷等處,都巧妙地運用了民族風格的裝飾。
1950年後,國民大會堂改名為人民大會堂。
國民大會堂舊址
中山陵音樂台
中山陵音樂台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鐘山風景名勝區中山陵廣場東南。建於1932年至1933年,佔地面積約為4200平方米,由關頌聲、楊廷寶設計,1932年秋動工興建,1933年8月建成。音樂台是中山陵的配套工程,主要用作紀念孫中山先生儀式時的音樂表演及集會演講。
音樂台建築風格為中西合璧,在利用自然環境,以及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上,充分吸收古希臘建築特點,而在照壁、樂壇等建築物的細部處理上,則採用中國江南古典園林的表現形式。從而創造出既有開闊宏大的空間效果,又有精湛雕飾的藝術風範,達到了自然與建築的完美和諧統一。
中山陵音樂台
中國銀行南京分行舊址
中國銀行南京分行舊址,建造於1923年,歷經風雨,依然氣勢盎然,6根粗壯的石柱巋然聳立,頂部石台的花紋簡約精美。
中國銀行南京分行舊址
中央體育場舊址
中央體育場位於南京市玄武區大柵門,今南京體育學院內,是民國時期中國最大的體育場,也是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現代體育運動場。中央體育場包括田徑場、國術場、籃球場、游泳池、棒球場及網球場、足球場、跑馬場等,佔地1000畝,造價達140餘萬元,一次可接納觀眾6萬人,中心建築為田徑場,四周全部看台可容納觀眾35000餘人,是當時遠東地區最大的運動場。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中央體育場正式奠基,由基泰工程司關頌聲、楊廷寶設計,利源建築公司承造。至8月底,主體工程已基本竣工。全部工程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同時採用中國傳統紋樣裝飾,進出口主看台都採用中國式牌樓建築風格,並於1933年順利承辦第五屆全國運動會。
中央體育場舊址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辦事處舊址(梅園新村)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辦事處舊址位於南京市區漢府街,1946-1947年,以周恩來、董必武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在此與國民黨政府進行長時間的和平談判,並舉行多次中外記者招待會,發表重要聲明。舊址包括梅園新村30號、35號和17號。周恩來住30號,董必武住35號,而17號是代表團外事組、新聞組、軍事組、婦女組和八路軍辦事處所在地。
1946年5月3日,周恩來、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團由重慶到南京,其主要任務是揭露國民黨的內戰方針,儘可能推遲全國性內戰爆發。談判期間,中共做出多次讓步,而國民黨堅持無理要求,使談判陷入僵局,最終導致破裂。1947年3月7日,中共代表團撤離南京。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辦事處舊址(梅園新村)
金陵兵工廠
即金陵機器製造局,位於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外,與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毗鄰。金陵機器製造局是中國民族工業先驅,南京第一座近代機械化工廠,也是中國四大兵工廠之一,素有「中國民族軍事工業搖籃」之譽。
金陵機器製造局誕生於同治四年(1865年),李鴻章由江蘇巡撫升任代理兩江總督,在聚寶門(今中華門)外掃帚巷東首西天寺的廢墟上興建廠房,開辦金陵機器製造局。1888年,金陵機器製造局為中國最先製造出第一門帶車輪移動的架退克魯森式膛炮,口徑37mm,2磅後裝線膛,聲名遠揚。
金陵兵工廠
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舊址
臨時政府參議院舊址在湖南路10號。現為江蘇省軍區司令部。光緒三十四年(1908),清政府為矇騙人民「預備立憲」,頒布了《各省咨議局章程》。宣統元年(1909)端方奏請建築咨議局,由孫支廈仿法國文藝復興建築式樣設計。同年9月1日,江蘇省咨議局成立,張謇為議長。1911年辛亥革命,宣布起義的17個省的代表共45人,於12月10日聚集於此,商討組織臨時中央政府。12月29日推選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並宣布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確定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原江蘇省咨議局院址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參議院院址。國民政府在參議院通過了我國第一個表現資產階級民主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於1912年4月1日辭去了臨時大總統職務。以後參議院又改為國民黨中央黨部辦公地。1937年至1945年一度由汪偽政府所用。1949年後由江蘇省軍區司令部接管。
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舊址
民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中央軍校是南京國民政府設置最早的軍事教育機構。1927年11月國民政府在南京籌設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於次年3月開學。1928年興辦之初它直隸於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蔣中正、李濟深、何應欽分任校長、副校長和教育長。1929年以後張治中接任教育長,實際負責軍校教育、校務一切事宜,直至抗戰開始。
民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2016年9月,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聯合發布「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以此追溯20世紀中國建築的百年發展脈絡,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留住鄉愁」、在國民中普及建築文化審美。
TAG:大眾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