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前半生錦衣玉食,後半生淪落飄零——南北朝詩人庾信

前半生錦衣玉食,後半生淪落飄零——南北朝詩人庾信

(喜歡請戳右上角關注)

庾信(513—581年),字子山,祖籍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南北朝文學家。其家「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父親庾肩吾是當時大官之一,亦是著名的文學家。據《周書·庾信傳》記載說:庾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自幼隨父親庾肩吾出入於蕭綱的宮廷;後來又與徐陵一起任蕭綱的東宮學士,成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他倆的文學風格,也被稱為「徐庾體」。

侯景叛亂時,庾信逃往江陵,輔佐梁元帝。後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間,梁為西魏所滅。北朝君臣一向傾慕南方文學,庾信又久負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強迫,又是很受器重地被留在了北方,官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世又稱之為庾開府。庾信一方面身居顯貴,被尊為文壇宗師,一方面又為自己身仕敵國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憤。如此至老,死於隋文帝開皇元年。有《庾子山集》傳世。

庾信的人生從他42歲出使西魏算起,可分為兩段,前半段雕欄玉砌,意氣風發,後半段淪落他鄉,幾經飄零,苦澀難耐。突然遭遇了家國變故的庾信,在後期詩歌中抒發著難言的愁緒。他就像一位行吟詩人,在北國的遼闊疆域低吟淺唱,他幾乎實現了自己的詩歌理想,但也遭遇了諸多無奈與屈辱。

杜甫曾評價說:「庾信文章更老成,凌雲健筆意縱橫。」清代學者陳祚明在《采菽堂古詩選》中提到庾信詩歌的特點:「情糾紛而繁會,意雜集以無端。」庾信滯留在北方後,一直承受著著錯位的痛苦。即使受到北周的重用,但是對故土的思念之情無時無刻不在煎熬著他。

  日暮途遠,人間何世?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荊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鍾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釣台移柳,非玉關之可望;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

(《哀江南賦》節選)

《哀江南賦》是以其獨特格局,陳述梁朝的成敗興亡、侯景之亂和江陵之禍的前因後果,文字真實、凄婉而深刻。其格律嚴整而略帶疏放,文筆流暢而親切感人,有「賦史」之稱。杜甫有詩歌云:「庾信生平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說出了此賦的特點。

庾信的詩歌代表作有《擬詠懷》二十七首,雖模擬阮籍,實則全是感嘆自己的身世。他的樂府歌行,常常使用比興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楊柳歌》等。庾信在辭賦方面的成就並不亞於詩歌,他的抒情小賦如《枯樹賦》、《竹杖賦》、《小園賦》和《傷心賦》等,都是傳誦的名作,著名的《哀江南賦》更是其代表作。庾信又是南北朝駢文大家,他的文風以講究對仗和幾乎處處用典為特徵。

(喜歡請戳右上角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北朝 的精彩文章:

TAG:南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