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條「垃圾新聞」背後的信息都get到了嗎?

這條「垃圾新聞」背後的信息都get到了嗎?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近期報道的一條關於垃圾的新聞。原本不打算寫。因為不值得寫。直到我看到一篇某公眾號打出「南德意志報,請謀者良心說話「的煽動性標語,然後在其文又添加「試問德媒,你憑什麼對中國的新令不滿意?「等字眼 後,想想,還是寫一篇吧。

事情是這樣的: 中國政府決定在2018年1月1號開始禁止進口「洋垃圾「。

這項規定的確在德國媒體界引起轟動。因為它也涉及到德國。我首次在《南德意志日報》看到這篇新聞,標題是"China hat genug von Europas Müll「("中國受夠了歐洲的垃圾「)。

其實,我沒覺得這標題哪裡不對,看不出《南德意志日報》對中國政府的新令有什麼不滿。先別急,聽我慢慢說。

原文的核心內容可以簡單地用幾組數據說明:

1 中國在2016年一共購買了730萬噸進口垃圾。

2 其中有150萬噸垃圾來自德國,80萬噸垃圾來自英國。

3 中國有相當一部分人已處理,再加工各種(包括垃圾分類)垃圾為生。據醫生調查,在廣東省Guiyu鎮有80%的兒童的血液里的鉛含量都已超負荷。不能再加工的垃圾都被扔到河流里。

4 德國目前針對塑料垃圾的回收率只有36%,該比例將在2022年增加高到63%。歐盟今後也會立法,改善回收經濟循環。最終目的也是提高塑料垃圾回收率。

5 德國的垃圾回收以及再加工利用的成本是每噸60歐到80歐。

6 德國每年塑料垃圾自德國統一後從160萬增加到現在的310萬噸。今後還會繼續上漲。

這篇公眾號的文章對德國媒體作了強烈的譴責以及諷刺。比如,「沒錯,我們是受夠了「、「等到新令退出後,又指責我們不回收垃圾,不給他們擦屁股「、「德國人需要考慮的問題是,以後這些垃圾究竟該怎麼辦?「、「之前,中國一直在幫助德國消化這些垃圾,現在您自己玩去吧「、 ?噫,離了中國爸爸,德國人這回可真的要苦苦鏖戰了「, 以及上面提到的兩句。

首先,我非常支持中國政府此次禁止進口外來垃圾。唯一美中不足的的是,這項規定應該在10年前或更早就推出了。

我不能理解的是,為何這位實習生小編會這麼「生氣「?他在發飆之前應該先仔細思考一下以下兩個問題。

1 為什麼中國自90年代起向世界各個發達國家花錢買垃圾?

2 德國政府是否強迫中國必須要購買德國垃圾?

如果事先回答了這兩個問題,小編或許就不會這麼「生氣"了。

聰明的中國人會作賠本生意嗎?不見得。

至於他對德國的諷刺或許有點言之過早了。我在後面會給出我的看法。

我這次其實想談談關於這條「垃圾「新聞背後那些沒有被提到的事。比如它會帶來哪些影響? 這才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

對中國的影響:

我剛才說了,整體上講,我很支持中國政府的這項決定。這是對的。它會對改善中國環境起到一點幫助。

1 相對比,德國每年出口到中國的垃圾只有150萬噸,同時,中國自己每天製造垃圾高達52萬噸。大部分被焚燒。換句話說,中國環境好壞與否跟德國進口垃圾沒什麼太大關係,而是如何更有效率地處理自己製造的大量垃圾。這才是問題所在。去年我看到一條新聞,說全世界污染最嚴重的河流有一半以上都在中國。假如沒有德國進口垃圾就能換來乾淨的河流嗎?所以說,小編的這種「討伐"根本就沒有說到點上。

2 依靠填埋或焚燒來處理塑料垃圾最終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而是循環式的再利用。對世上所有國家來說(包括德國),自然資源終究有限。

3 既然中國政府做了這項決定,它肯定對自己有信心今後如何高效地處理各種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我相信我們國家應該具備這方面的技術和能力。雖然這會讓我想到2017年的一條新聞: 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Beijing Enterprises)以14,38億歐元收購了下薩克森州的EEW Energy from Waste ,一家德國垃圾處理公司。這或許也不是巧合。

對德國的影響:

短期內很有可能會帶來眾多不便。在現有的垃圾處理容量上每年再多處理150萬噸垃圾的確不容易。但是,問題來了,德國人會怎麼做?我有以下觀點想和大家分享(個人觀點,不一定都兌現):

1 德國地方政府(應該不是聯邦政府)會投資建更多、高效更高的垃圾處理廠。投資需要錢。但錢從哪裡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向所有德國家庭多增收垃圾處理費。其中也有不少華人會因此買單。

2 我們不要忘了德國還有這麼一句名言: Not macht erfinderisch! 翻譯成中文大約是指: 困境賦予創造力!德國人一直都喜歡發明東西,這一點沒有異議。不信的話可以去德國人的廚房走一遍。德國人或許會這樣想: 既然大家都不收我的垃圾,那隻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唄。我們不要低估德國人在這方面的創造力。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德國人發明更好的可再利用新材料或技術創新,甚至是我們想像不到的新鮮玩意,然後出口,順便再賺一筆。這難道不可能嗎?再說了,一百多萬難民都能搞定,區區150萬噸垃圾算個啥?

3 上面我已經提到過,德國會把塑料垃圾回收率以及再利用率從現在的36%增加到2022年的63%。這就意味著,達到這個指標需要更先進的新材料為基礎。德國對新材料的科研本來就處於領先地位。如果德國和歐盟提高所有塑料產品的質量標準,誰會受到影響?毫無疑問,出口到德國的低端製造業國家。其中以中國為主,因為它是最大的製造大國。某些人或許立即反駁我在胡說,因為中國還有華為呢。的確如此。但像華為這種一流公司中國又有多少呢?我指的當然不是這些國內的頂級企業。

或許恰恰是因為這次中國政府突然間禁止進口垃圾(沒有提供那麼長的過渡期),德國政府把2022年想要實現的的目標提前一年或兩年也是有可能的。反正我不排除這個可能性。

這也是典型的中德體制差異。我不想評論哪個好,那個差,只想強調兩者之前的差異。

在德國,但凡政府頒布重要政策都會有很多人參與其中,比如工會或相關行業協會等等。很多政策的出台都會經過多輪議論,尤其是媒體的討論。比如停止使用核電站的時間點、討論何時禁止內燃機汽車等等。總而言之,德國出台政策的時間一般都很長。

我感覺在中國好像不是這樣的。簡單地說,假如政府認為今天有必要出台這項政策,明天就會執行。其他部分似乎都被省略。比如中國政府突然間下令讓500多個汽車系列停止生產和禁止進口垃圾等等(也有可能是德國媒體給了我這種感覺)。

歸根結底,工會,相關企業協會和媒體在德國立法程序起到的作用跟中國完全不一樣。很多在國內的德國企業之所以抱怨也是因為這個: 適應不了。

最後我再描述一個未來場景(希望是我想多了,甚至是錯了)。中國出口到德國的產品大部分以低端和中段價位為主(如我上面所說,中國除了佔整體比例少數的頂級製造商以外,絕大多數還是以中低端為主,雖然在過去十多年也取得了明顯的進步),比如廉價的鞋、女士背包、服裝、各種電子產品等等等等。如果德國今天立法,明天就要求製造商生產的產品最少有63%的成分都可再加工和利用。針對那些國內,包括其它想出口到德國的發展中國家的中低端製造商而言,他們為了能達到德國(或歐盟)指標只能採用價格更貴的新材料。原材料成本上去了,產品的價格也就貴了。產品漲價了,價格優勢或許也就沒了。

假如真的有那麼一天,以出口為主的中低端製造商受到負面影響是因為德國(歐盟)對塑料產品的標準大幅度的提高,它有可能跟今天這條「垃圾新聞"有關係。

我不是預言家,我不知道這種情況是否在短期內或今後一定會出現。我當然不希望國內製造商因此而受到影響,因為它還牽涉到很多就業崗位。

我想說的重點是: 這就是國際化, Baby!中國是國際化進程的最大受益者,它不是單獨形式存在的。按中國現今的經濟體量而言,它的一舉一動都會以不同程度和速度影響著世界各個國家。中國今天雖然禁止進口垃圾(我依然認為這是好事),但明天是否會受到另外形式的負面影響呢?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國際化就像飛鏢: 扔出去的是一個雞蛋,飛回來的或許是一塊石頭。如果飛回來的是一隻雞那自然最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二代在德國 的精彩文章:

TAG:新華二代在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