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道新生田村路

古道新生田村路

從我工作的中國國際廣播電台14樓的北窗望去,是一幅開闊的風景長卷。天氣好的時候,不要說近在咫尺的老山和八寶山上的樹木花草,就是八大處坡上的索道和秋天紅葉節時鋪下的那個大大的「佛」字也都清晰可見,再遠極目之處就是西山的盡頭和北山的影子了。臨窗幾年,只見八寶山北面的高樓成排拔地而起,眼見就要封住萬壽山的山影。田村和它周邊的小村落就在這片樓群的後面。

田村

田村也是一個雜亂而擁擠的城中村,被四周新起樓房所圍繞,明亮亮的冬日照耀下這種對比和反差更加強烈。在這片現存的村莊的東面,就是新修的田村東路,路東樓群三面包圍下,臨街有一座被鐵欄圍起來的小廟,高高的台階正對著前面的大馬路。

田村關帝廟

萬古流芳

二進院落

這是田村關帝廟,是海淀區級的文物保護單位,山門不見蹤影,想來是道路拓展的原因。現在台階之上就是一間三間的正殿,正殿前立著一塊帶著雕龍的碑額和底座的大碑,也許是風化嚴重,隔著鐵欄只能看到碑額上「萬古流芳」四個大字。正殿過後穿過庭院是一座兩頂相連的房子,兩側山牆上新維修的痕迹特別明顯。

在三十年前出版的《北京名勝古迹辭典》和十五年前出版的《海淀文物》畫冊,都沒有關於田村關帝廟的記載,細看一下文物保護碑,原來是二零一四年才公布的。在舊時的中國城鄉,關帝信仰非常普遍,關帝廟也是村莊里的標配,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象田村關帝廟這樣留下來的已經很稀少了。這座大廟能夠留下來應該有很多的機緣,我想最重要的應該是廟夠大,房子夠結實,夠人們用來移作他用,一直用到人們想起來要保護的時候。一個村子有這樣一個大廟也不多見,實在因為這個村子也足夠大。

現在的田村肯定是外來人口至少數倍於本地戶籍人口的人口倒掛村了,房子已經加蓋到沒有縫隙,讓人很難對這個村子的大小有準確認識。查一下九十年代出版的《海淀地名志》,這個村子規模不小,東西長1200米,南北寬近500米,有1527戶,4260人。這也是一個古村落,至少從元代就有了「田村」之名,正處在阜成門到門頭溝的西山大道的要衝上,地理位置優越,在乾隆年間就是有「三街六市七十二眼井」的大村子了,還曾建有虎皮石的寨牆和東西兩座關門。如果不是有這樣的規模,這裡哪能建起這麼大的關帝廟呢?

田村路

站在田村關帝廟下四下張望,眼前一條寬闊的大路直達東西,這就是田村路,村子南面的田村山已經被田村路兩側的住宅樓擋住完全看不見了。此大路就是古代西山大道的故址,與當代開闢的阜石路的走向略顯平行,不過從這之後就越來越向北斜插,越過西黃村就向模式口和更遠的三家店而去了。西山的煤就是從這條大道源源不斷地運進北京城的,經過多年的展拓,原來只有6米寬的土道已成通衢。現在在這條路上,隔不多遠就有藍色鋼板圍起的工地和料站,這就是建設中的地鐵6號線延長線,向西直達石景山區蘋果園,據說到明年底就能修成了。

在海淀區的這個西南角上,城市化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完成,象田村和它周邊的小村子退出歷史的舞台只在朝夕之間。

龔村主街

在田村的西南不遠,西五環東,阜石路北,是一個名叫龔村的小村子,是一個擁擠密集的外來人口聚集地,一條東西向的不太直的路穿村而過,只有個別的平房還能看出這裡原來的建築風格。從村中貼的布告看,這裡的拆遷已經開始,騰退獎勵期限50天,從2017年11月26日至2018年1月14日。街上原有的各種小門臉招牌已全部拆除,大部分已經關張,行人也已不多,走到村子的西口,對面小區的鐵柵上掛著幾十米長的紅色橫幅,個個大字口號大家認清形勢、統一思想,使拆遷工作順利完成。

對於此村的得名,我曾問過村中的當地村民,他們也不知道如何得名,但說這村子並沒有姓龔的本地人。查閱書籍得知,此地原名東井,與石景山區的東井相對,兩村之間本有小河。另據明代《宛署雜記》,這裡明代名為宮村。據我推測,在明代,井這個字除了水井的意思外,對於皇室來說還有一個特殊的意思,就是墳地,因為天子是隧葬,妃子以下都是挖好墓穴後用繩子從正上方將棺槨吊著放進去,因其直上直下,所以名為井,因此這東井和西井可能就是兩塊墳地,從周圍的地方來看,什坊院村本來就是一片墳地,而龔村正北田村路古道上的廖公庄村,也得名于姓廖的太監在此居住,這讓人聯想到是給皇家墳地守護洒掃的太監。

村西口的標語

五環之內,西山大道邊的歷史遺迹就只有田村這邊幾座村莊了,雖然它們也要很快消失了,但新時代的西山大道仍然生機勃勃。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資訊 的精彩文章:

好座大樓福綏境

TAG:第一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