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王李世民的「逆襲稱帝」,其幕後原因值得深思

秦王李世民的「逆襲稱帝」,其幕後原因值得深思

唐高祖李淵稱帝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明爭暗鬥。最終李世民搏命一擊,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這一年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淵退位當了太上皇,李世民上位稱帝,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縱觀和李世民比較貼身的臣子,大都出生不貴卻身有長技,由此可知,李世民的唐軍之所以能夠在隋末亂局中脫穎而出,都是因為李世民「唯才是用」的用人方針。李世民重用「平民部下」,並且善待他們,這就無疑觸動了貴族們的利益,因為貴族子弟在他這邊出力少,沒分到大的利益,貴族們認為李世民「吃獨食」,不公平——向來都是有權有勢的貴族們得到一切,凡夫俗子們得點殘羹剩飯就應該謝天謝地了。但李淵很聰明,他讓太子李建成出面,去迎合那些沒才華的貴族世家子弟,李建成代表了世襲貴族一方的利益。李淵覺得這樣就可以調和新舊勢力的鬥爭,不讓功勛卓著的李世民做大,又可以增強太子李建成的權勢。

李世民的手下都是身經百戰歷練而出的大才,一旦失去李世民這座靠山,也是得罪不起出身高貴勢力龐大的貴族的。如果李建成一即位,李世民勢必被撂在一邊。那麼李世民的幕僚們則不僅面臨自己披肝瀝膽得來的戰利品沒有了,性命也將不保。對於這一點,李世民本人是一再猶豫,他的幕僚們卻等不得了,一再催促他想法子即位。所以李世民和李建成對爭奪最高權益的事情是必然發作的。

在長期的鬥爭中,由於李淵對太子李建成的偏袒,李世民為了挽回局面,最終在玄武門發動兵變,登上了帝位。從古至今 ,大部分歷史學家對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持理解、同情甚至讚賞的態度。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所創下的「貞觀之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高水也深 的精彩文章:

秦王李世民的"逆襲稱帝",其幕後原因值得深思

TAG:山高水也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