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光以後紅釉瓷器的特徵

道光以後紅釉瓷器的特徵

道光以後紅釉瓷器的特徵

道光紅釉瓷器,見得不多,但也有少量作品,和嘉慶相比,紅釉釉料加工更加細膩,燒成侯的紅釉表面粗糙。施釉上不太均勻,顯色方面不正,祭紅釉最明顯,因為顆粒粗,雜質比較多,燒成火焰把握不佳等因素導致顯色不正,黑褐色現象增加。再有,釉層稀薄,釉面不平,釉中氣泡大小不均勻比嘉慶更突出。

咸豐紅釉瓷,有祭紅、釉層比較厚,但不溫潤,光澤晦暗,有的釉光發木。碗、盤、缽官窯、民窯均生產。民窯紅釉質地更差,流釉明顯。

同治時期,高溫紅釉瓷器獨具風格,已經完全喪失祭紅釉的特徵,瓷器研究家們將這種紅釉稱為「芸豆紅」。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件「大清同治年制」銘款紅釉玉壺春瓶,就是同治紅釉的代表作品。該瓶高31厘米,口徑9厘米,線型結構粗笨死板。沒有康熙、雍正、乾隆濃艷欲滴的明快感,也沒有高溫銅紅釉玻化程度極佳的寶石紅感覺。紅中泛黃,釉光發木,釉層不細潤,不均勻。紅的成分像乳絮般在釉層中,缺乏紅寶石通體一致的感覺。難怪談瓷家們以「芸豆紅」稱之,以便將它和紅釉區別開來。

光緒紅釉,光緒瓷器中紅釉相當出色。因為光緒大婚、慈禧做壽朝廷撥專款專人監督燒造的瓷器中,紅釉瓷器充滿喜慶氣氛,是必不可少,它作為一般生活用瓷在喜慶活動中更引人注意,所以它取得了比一般生活用瓷更佳的成績。以祭紅瓷器來說,成功之處是紅釉凝厚,玻璃質感很強,溫潤明快,真有點寶石紅的質感。釉層雖然比較厚,但施釉均勻,紅釉顏色也比較正。器物口沿,因燒造過程當中紅釉垂流而出現白邊。圈足里壁出的白釉不夠厚潤,但相當白凈。胎體厚薄適中,手感甚佳。加工捏塑比較講究,比較厚重,但不失端莊。光緒紅釉瓷器品種較多,除霽紅之外還有芸豆紅、豇豆紅。豇豆紅學習康熙豇豆紅,但學的不像,紅得不雅緻,色調淡而發灰,紅中的綠色苔點沒有康熙產品溫潤悅目。

宣統紅釉瓷和光緒紅釉沒有區別,認識它只能靠器物上的銘款來判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玉鑒定交流平台 的精彩文章:

TAG:古玉鑒定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