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富沈萬三,富到流油
沈萬三的確是一個「富可敵國」的人物,究竟「富」到什麼程度?據《明史》記載,說沈萬三獎勵他的私塾教師:「每文成,酬白金以鎰計。」白金即白銀,一「鎰」即二十兩,僅一篇文章就付如此高的報酬,沈萬三的家底可見一斑。朱元璋實施築城計劃時,單造磚單位便涉及一部(工部)、三衛(駐軍衛所)、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個縣,另有三個鎮。而沈萬三一人便負責從洪武門到水西門十餘公里長的城牆,工程量占整個工程的三分之一。明代孔邇的《雲焦館紀談》說,沈氏「有田數十頃,鑿渠引水以供酒需」,意思是沈家釀酒引水,都需用田數十頃,如此家產令人咋舌。明人田藝蘅也在《留青日札》里寫道:朱元璋準備犒賞三軍,沈萬三說要代其出犒銀。朱元璋有意刁難:朕有軍百萬,汝能遍及之乎?哪知沈萬三豪爽應答:願每軍犒金一兩!朱元璋修南京城,沈萬三又提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費用,修築洪武門至水西門一帶城牆,還向朱元璋進貢了龍角,並獻有白金二千錠,黃金二百斤,甲士十人,甲馬十匹,同時在南京建造了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讓朱元璋覺得好沒有面子。據此,今人或許能夠明白,沈萬三為何能號稱「江南首富」了。
據《崑山縣誌》記載,「沈萬三,名富,字仲榮,世稱萬三,崑山周庄人。」沈萬三在發跡後,稱得上富可敵國,明初時他捐款築起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其後又以百萬銀犒軍,行若無事。沈萬三不知收斂的行徑,終於惹起朱元璋的忌憚,以為其「民富敵國」,是朝廷的隱患,本欲殺,但鑒其犒軍、築城之功,將其充軍,發配雲南了事。
民諺有曰:「南京沈萬三,北京枯柳樹,人的名兒,樹的影兒」,由是可見沈萬三聲名之隆。
那麼他到底富到了什麼程度?
一、隨著後來朱元璋對沈萬三的家產巧取豪奪,朱元璋要求沈萬三每年「獻白金千鋌,黃金百斤」,同時還要求沈萬三出資建造數百近千間廊房。沈萬三深知作為江南首富樹大招風,只有主動討好才以保平安。明洪武六年(1373),京城(今南京)要築建城牆,沈萬三主動站出負責洪武門至水西門的建牆任務。按照朱元璋的築城計劃,全長合計七十四華里多,而沈萬三主動承擔的部分佔築牆整個工程量的三分之一,沈萬三深知此項工程人力財力花費之大,可不得不為,最後以沈萬三隻能咬牙完成這個項目工程。打個比方,就好比三峽大壩是由王健林個人出資建的。
二、在今天的南京有一座賽虹橋,是當年沈萬三的兒媳出錢建的。據史籍記載,沈萬三一生建橋無數,造福於民,一日與兒媳說起這件事時滿懷自豪,可沈萬三兒媳卻不以為然,不就是造橋嗎,隨後不久其兒也悄悄建了一座橋,而且是屬於自己的「小錢」。而在建橋之初,再三叮囑施工負責人,必須要建的比她公公沈萬三的要好,要漂亮。最後建成後與其沈萬三所建的橋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兒媳甚是得意,後來人們把它叫做「賽公橋」——兒媳尚且如此,可見沈家確實實力不凡。由此可見,其兒媳的私房錢都能隨隨便便建立一座大橋,更何況其公公沈萬三。
沈萬三究竟是如何致富的,一直是個謎。最具傳奇色彩、也是流傳最廣泛的說法,當屬「聚寶盆」一說。說是沈萬三貧時,見一農夫攜蛙百餘,他便好心買來放生。哪知第二天,他看見眾蛙聚在一個瓦盆內沒有散去,於是將瓦盆帶回家,用來洗手。一次,他妻子洗手時不慎將一支銀釵掉在盆中,不料銀釵一變二、二變四,不一會兒已是滿滿一盆,沈萬三由是富甲天下,傳說南京中華門的古稱聚寶門的名稱也源出於此。也有稱沈萬三會「點金術」,能夠點物成金,因此黃金源源不斷。另外還有分財說,元代吳江一帶有一個名叫陸德源的富家,沈萬三為他管賬治財。後來陸看破紅塵,離家出遊,將萬貫家財拱手送給沈萬三,沈萬三由此一躍成為「江南富族」。此外,還有沈萬三由漁翁而得烏鴉石或馬蹄金等傳說,都非常神奇。當然,聚寶盤、點金術等說法,在今天看來過於荒誕,不足為信。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