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絲鑲嵌,中國古代珠寶藝術巔峰
花絲鑲嵌 ,又稱細金工藝,是一門傳承久遠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與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宮毯、京綉並稱為「燕京八絕」。
兩千多年來,花絲鑲嵌工藝一直為宮廷御用,極致柔軟,極盡巧思,千變萬化中挑戰工藝極限。尊貴華麗,宮廷復古,精雕巧琢下成就臻美神話。
【
穿越千年的古老工藝】
作為「燕京八絕」之一,花絲鑲嵌雖然並未獲得像景泰藍、玉雕、牙雕那樣的知名度,卻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
這門手藝最早可追溯至戰國兩漢時期的「金銀錯」,這是一種將金銀絲嵌入青銅器的貴族手工藝,那個時候人們已經可以將金子抽得像頭髮絲那麼細。
花絲銀鍍金烏紗翼善冠
當青銅器走下了神壇,金銀器開始躍上舞台。有唐一代是金銀器的「黃金時代」,灼灼其華的黃金白銀裝點著夢幻般的繁華盛世,花絲鑲嵌——這門細金工藝用來雕琢繁縟華麗的盛唐景象正得其所。
到了明代,宮廷的奢靡生活將花絲鑲嵌技藝推向了登峰造極,在定陵出土的一件「金絲蟠龍翼善冠」是明代萬曆皇帝生前心愛之物,只有在出席盛大典禮時才使用。
花絲銀鍍金烏紗翼善冠
這頂皇冠由518根0.2毫米的細金絲編織出「燈籠空兒」的花紋,薄如輕紗,精妙絕倫。兩條金龍由金花絲堆壘而成,附於其後。
如此複雜的圖案,由於工匠焊接時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竟然難以找到結頭,整頂皇冠渾然天成,宛如天降神物。難怪萬曆皇帝即使入葬,也要把它帶入陵寢,裝在圓形木盒裡,放在自己的頭部北面,至死都視若珍寶。
清代時期,金絲鑲嵌業分工更細,逐步走向專業化生產。清代宮廷里的金銀工藝、風格與明代不同,較深厚,以鏨、嵌為主。如故宮珠寶館陳列的「金枝玉葉」大盆景、「點翠花鳥」大掛屏、銀質燒藍「鶴鹿同春」等。至此,中國的金銀工藝已經發展到很高的水平。
鴉片戰爭後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大量金銀外流,許多貴重工藝品被掠奪出國。金銀工藝因而停滯不前,使花絲鑲嵌行業處在岌岌可危的境況中。
辛亥革命以後,宮廷藝術開始流向民間。民間的金銀店鋪很多,當時的店鋪工藝可分為以下幾種工藝:花絲、實鑲、鏨花、燒藍、點翠、制胎、蒙鑲等工藝。
【花絲鑲嵌的製作方法】
花絲鑲嵌包含了「花絲」與「鑲嵌」兩種工藝:「花絲」是用金銀做原料,拔成絲,編結成型;「鑲嵌」是把金銀薄片捶打成形,把珍珠寶石嵌進去,製成裝飾品。
花絲鑲嵌是一門傳統的宮廷藝術,其工藝複雜而且繁瑣,花絲工藝基本技法用八個字來概括即為:掐、填、堆、壘、織、編、攢、焊。
這八種技法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次序上的搭配。鑲嵌工藝主要依附於花絲工藝,或言之花絲工藝也突出了鑲嵌工藝。
一件精美的花絲鑲嵌工藝品,往往是多種工藝的結合,製作工序較為複雜,首先要製成胎型,施以花絲、鎪、鏨等工藝,再經燒焊,製成半成品,然後經過酸洗、燒藍(塗以釉料)、鍍金或鍍銀、壓亮、鑲嵌寶石等而成。
【
花絲鑲嵌工藝品的類型】
花絲鑲嵌的產品第一類是首飾品類,包括手鐲、項鏈、耳墜、胸針、吊墜、袖扣、領帶卡、領花等。
第二類是陳列晶類,主要是室內裝飾物品,如小掛屏、花瓶、爐、熏、建築、動物各種造型等。
累絲銀鍍金嵌松石盤
第三類是實用品類,以中小件產品為主,比如平鏡、煙盒、煙灰缸、粉盒、糖罐、藥盒、燈台、酒具、蓋碗、牙籤盒、小刀等。
【
古老手工藝的傳承困境】
花絲銀鍍金誥命夫人鳳冠
花絲鑲嵌是金與火的藝術,是古代皇家珍寶,也是它用最為精細的工藝,加上最為珍貴的寶石,將金銀的美感推向了極致。
而作為一種曾經在皇宮中風光無限的極致奢華的傳統手工藝,現在卻面臨著四下無傳人的境地,越來越少的人了解這種輝煌一世的美麗。
2007年4月,花絲鑲嵌工藝被列入了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並被建議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花絲鑲嵌歷經千百年的流傳,
凝聚著漢族的聰明智慧和藝術創造力。
關注並保護傳統手工藝,
是每個中華兒女在當下機器盛行的時代必要的堅守。
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TAG:古玩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