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作於我而言,是什麼?聽這本書里的寫作者們怎麼說

寫作於我而言,是什麼?聽這本書里的寫作者們怎麼說

2016年,8月,我坐在上海出發去往北京的高鐵上,手裡拿著一本《巴黎評論:作家訪談》,桌板上放著的是我的筆記本,上面列滿了下午準備採訪張悅然的問題。

行進的車廂,窗外變化的風景,和紙頁上採訪者和作者之間的對談,對我而言,都像是一種比喻,它們代表了某種更抽象的情緒。當我還是一個讀者的時候,我沒有想過自己會以記者的身份和這些作者進行交談。

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知道自己喜歡寫作這件事情,但是它更多時候就像是一個秘密藏在我的身上。

我大學裡讀的是商科。學校里有一門選修課是新聞史,那位老師給了我很多鼓勵。有一天我鼓起勇氣去諮詢他有關新聞學考研的事情,沒想到他聽完之後,不以為意,說:「不要走這條路,你的專業可以讓你去考個海關公務員,那不也是挺好的嗎?「

在他看來,如果你喜歡寫作,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找份錢多事少的工作,閑暇時候落落筆,在地方小報找個豆腐塊的地方隨便發表些作品。

無論是寫作,還是畫畫等其他表達的方式,好像我們社會裡面總有太多失意者,他們站在前路告訴我們,這條路不好走,不要走。

但那時候我還是想做點和文字相關的工作,一開始有點彎轉曲折。畢業後,我先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每天依然想寫點什麼,但寫不出自己的東西,沒有精力,也沒有想要記錄的故事。

認識三明治的時候,其實是我打算做最後一次嘗試,想在自己還年輕的時候試一試和文字更多相關的工作,而不去考慮新聞學老師所說的「入了行之後會不會失望」的問題。

投簡歷時,我以為我是來做一個編輯的,後來才發現在三明治里,我可以做的事情遠比預想得要廣很多,全部都和寫作有關,而且還一直在嘗試新的可能。

而我個人的寫作也走出了自己的小天地,不再寫生活里那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事情,我開始採訪別人,從各種不同的地方去聽真實的人生故事。

我並不是一個很外向的人,但是寫作推著你去打破自己封閉的壁壘。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都在學習,就像一開始我以為採訪只是對談,後來才了解到當你走入你的採訪環境的那一刻,你就要像一台攝像機一樣開著,去記錄周圍的細節,打開自己的五感,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飽滿。

我覺得寫作是可以給我帶來人生經驗的領域,這不限於技法,而更關乎內心。就比如,2017年里我聽到最受用的一句話是主編說的「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由你來推開邊界的」。

但故事說到這裡,我要說,這並不是結尾。

即使你找到了一個自己舒服的位置,可以開始寫作了,這並不代表你所夢想的事情結束了。

而僅僅只是開始。

當你決定開始寫作之後,你要面對的是你的情緒、你的素材和那些交付給你的故事。挫敗感、不安感、疲憊會一次次襲來,你會不斷懷疑:「這個故事我能寫好嗎?」「我是不是一開始就不該報這個選題?」「有人會喜歡看我的文字嗎?」

直到現在,寫作帶給我的挫敗感一直都沒有停過,它穿著各式各樣的外衣出現,在拿到選題的時候、在採訪時、在第一次提筆準備寫的時候、在第n次修改的時候。

我要一次次認出它們,試圖和它們共處,然後和我的挫敗感共謀一篇文章。

當你在堅持寫作這件事情的時候,並不是大家所以為的清心寡欲、埋頭創作的狀態。寫作,是和社會環境連動的,甚至寫作者身上帶著更多焦慮與不安。

要如何自洽,對於每個時代的寫作者而言都是不同的命題。

三明治在2016年推出了一個長期訪談欄目,寫作者訪談,和在這個時代里依然堅持著的寫作者們探討寫作對他們的意義。後來,這些故事被收錄在了《寫作者說》這本書里。

我在開頭所提到的那次北京之行,最後一共採訪了四位寫作者,他們的身份不一,寫作上的探索也不同,各自有著不同的生活狀態、瓶頸和焦慮。

那趟列車,讓我開始和更多的寫作者產生連接,雖然只是幾個小時的交談,但是我知道那也是一種抵達,從一種生活通往另一種。

回想起來,寫作,於我而言,就像是我生命里的一趟列車,我搭乘它去往一個個故事,認識不一樣的人,看到了不一樣的人間風景。

寫作把我的生活帶往比想像中更遠的地方,希望它也能成為你的列車。

新書介紹

《寫作者說:他們如何寫好故事》

作者:萬千、李依蔓、楊蕊馨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月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

《寫作者說:他們如何寫好故事》是一本故事寫作指南,通過人物訪談的形式,與17位寫作大師當面暢聊,分享他們多年以來的創作經驗,採用「人物故事+技巧剖析+推薦作品」的內容架構讓寫作變得有趣而簡單。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會寫故事的作者。

目錄

郭玉潔:在上海租了個沒有網路的小房子專門寫作

趙涵漠:我對一直「寫下去」這件事情沒有產生過猶豫

張卓:每一次寫稿都是生命的增肥運動

何瑫:被焦慮感籠罩是寫作者的宿命

傅踢踢:在這個激越的言必稱夢想的年代裡,安心做個碼字的手藝人

杜強:關於太平洋大逃殺你還不了解的事,以及他的寫作探索

鯨書:一個年輕作者,站在人生的風口上

王天挺:《北京零點後》作者的漂移和回歸

路內:「少年巴比倫」的中年寫作回眸

張悅然:她在十年後出了本新書,和我們談了談寫作

許榮哲:從對岸來的「講故事」大師

錢佳楠:寫著「平民上海」,她為什麼到愛荷華學習創意寫作

張典婉:最後她也變成了一艘渡船

覃里雯:前半生的「遊盪者」,來到離北京7397公里的柏林

陳楠:寫美食專欄,在中西味蕾間游弋

米亞:在寫作中,我為什麼關注童年和原生家庭

李歐梵:我寫的文章就像是私生子,自生自滅

序言

寫作曾是一個閃耀光輝的詞語,近年來卻讓大眾感到有點陌生。

「寫」是一種動作,而「作」,與其說是創作,倒不如說是「勞作」。只有不斷如農人勞作般地寫,才能有一二部自感欣慰的作品。這大概也是一些年輕人對寫作感到陌生的原因。相比之下,他們當然更喜歡可以唱一首歌就走人的KTV,或者對著一部「下飯劇」刷幾條「彈幕」吐槽。

在商業區走來走去的那麼多人,大概沒幾個懂得寫作是一個什麼樣的工作。或許最多也只會說,這是寫微信公眾號的吧?

在寫作領域,非虛構寫作者的人數更少。他們大多脫胎於媒體,在媒體寫過「特稿」。而在傳統媒體紛紛轉型之際,他們的寫作開始變得有些游移,同時,在新媒體文本形態的衝擊下,他們每個人的寫作探索都顯得孤獨而碎片化。

作為國內第一個非虛構寫作孵化平台。中國三明治在過去的近七年里,一直在構建非虛構寫作的生態圈。這些處於生態圈頂端的寫作者,未必比他人的生活更優渥閑適,卻是對文本與創作孜孜以求的擎火炬者。他們在前面,照亮寫作的小徑。

《寫作者說》是三明治「寫作者訪談」欄目的文章集結,我們將他們的故事帶給大家,是因為我們深信,在這個光怪陸離的時代,寫作這種簡單的表達方式,反而有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獨特價值。在這個傳播途徑日益多元化的時代,每個人的表達潛力都有爆發的可能。

寫作是很多人內心需求的一個出口,是一個小徑叢生而內有瓊漿的隱秘世界,讓我們拿起這本書一起來探索其中的樂趣吧。

(三明治創始人 李梓新)

購買鏈接

噹噹

亞馬遜

京東圖書

/ 年輕中國人的焦慮與狂歡 /

我們在故事裡尋找年輕人群變遷的答案

在現實困境和夢想的夾層中

仍有許多不斷尋求創新、破繭、突圍的故事

三明治新書《生活不在別處》

就在此地,就在每一個當下

▽ 點擊進入三明治文創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明治 的精彩文章:

TAG:三明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