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聯已死、美國已衰!中國發展走到關鍵時刻,它成了我們唯一的選擇……

蘇聯已死、美國已衰!中國發展走到關鍵時刻,它成了我們唯一的選擇……

我們從前可以摸著蘇聯、美國這兩塊大石頭過河,

可當中國發展到今天這種程度後,

前路已經再無借鑒。

此時,向過往的歷史求教,

也就變成了我們唯一的選擇。

中華文明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擁有無數用血和淚換來的經驗教訓,其中,「漢以強亡,宋以富亡」,無疑是最刻骨銘心的記憶。

漢朝的強大毋庸置疑,在兩千多年前的亞洲,唯有匈奴這個強大的游牧民族能跟漢朝一較高下,而隨著漢朝擊敗匈奴,漢朝隨之迎來了輝煌盛世。「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就是那個時代的最強音。而「漢族」這個稱呼的出現,更是直接證明了漢朝的強大,以及老百姓對漢朝的認同。

宋朝的富裕同樣世人皆知。根據史料記載,宋朝年財政收入最高時,曾達到16000萬貫文,北宋中後期的一般年份也可達8000-9000萬貫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0000萬貫文。而到了後世的明朝,其財政收入的最高值,亦不到北宋的1/10,南宋的1/6。

但,強大的漢朝也好,富裕的宋朝也罷,最終都變成了歷史的塵埃。強大富裕為何還會亡國?這個問題對當下的中國來說,可謂是意義重大。

畢竟,我們從前可以摸著蘇聯、美國這兩塊大石頭過河,可當中國發展到今天這種程度後,前路已經再無借鑒。在這種背景下,向過往的歷史求教,也就變成了我們唯一的選擇。

那麼,華夏歷史上那些強大王朝的衰亡,到底有哪些經驗教訓值得我們銘記呢?

第一;國雖大,忘戰必危,好戰必亡!

毫不誇張的說,漢朝和宋朝的歷史,卻是將這點演繹到了極致。漢武帝作為一代雄主,面對匈奴的歲歲入關劫掠,並沒有選擇退讓妥協,而是默默積蓄實力,整軍備戰。並最終將強大的匈奴人徹底擊敗。

但,不論哪個朝代,打仗都會讓經濟背上沉重的負擔,進而對民產生巨大的破壞。以漢武帝末期的社會動蕩為例。為了支持對外用兵,朝廷不得不加重徭役,增高捐稅。而朝廷的這種做法,直接導致農民大量破產流亡。天漢二年(前99年),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均爆發農民起義,就是這種負面影響的最直接反應。

雖然漢武帝後來頒下《輪台罪己詔》,以期能緩解民怨,但無情的事實證明:「人心散掉容易,想要再拾起來,難!」

而宋朝,則又是另外一個極端。

因為是通過「軍事政變」得到的皇帝寶座,所以宋朝的皇帝對軍事將領有著天然的「防範心理」。「杯酒釋兵權」這個故事的存在,就是最有力的明證。

在這種背景下,儘管宋朝軍隊擁有神臂弓,步人甲這樣的頂級軍事裝備,士兵的戰鬥力也不容小覷,宋朝的重甲步兵對抗遼國、西夏的輕重騎兵是有不少勝仗的,但是國家戰略卻是「慘不忍睹」。

說起來,這也是沒辦法的是,正所謂「將是兵之膽,帥是軍之魂」。出於對優秀軍事將領的忌憚,有宋一代,越是能打仗,越是得軍心的將領,結局就越慘。如此一來,結果可想而知。

一支由獅子帶領的綿羊,就算個體戰鬥力天生不足,那也是能吃人的綿羊;而一支由綿羊統帥的獅子,就算個體戰鬥力再強,那也不過是一群「給人上菜的貨」。

沒有了強大的武力做後盾,宋朝會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窩囊,最憋屈的一個王朝,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

第二;國無恆強,亦無恆弱,唯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對於這點,我們體會最深的,恐怕就是清王朝的沒落和衰亡。

不可否認,滿清的衰亡跟其統治階層的腐朽墮落有著很大關係,但,真正了解清朝歷史的人都清楚,在清政府決定搞「閉關鎖國」政策時,中國落後挨打的結局便已註定。

說起來,「發展之後故步自封」這個毛病,可以算的上是所有文明的通病。畢竟,只要是人,就容易驕傲自滿,就容易沉浸於當下的榮光而喪失進取之心。事實上,聖人孟子在數千年前,便已經清晰地認識到這點,並留下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警世恆言。

而中華民族所代表的農耕文明,因為地處東亞封閉的地理單元內,所以相對於其他「群狼環伺」的文明,更容易很早就達到擴張的極限,並就此失去進取心和尚武精神,轉而走向保守僵化。

我們都知道清朝末期,中國很弱,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鴉片戰爭爆發前,中國的GDP一直都是世界之首,而且對外貿易長期保持巨額順差呢?

但,經濟再富裕,人口再眾多,物產再豐富又能如何?科技領域的巨大代差鴻溝,讓中國人在西方的堅船利炮面前,只能默默吞下屈辱的苦果。

也正是基於這點,當新中國建立後,對科技領域的重視,我們一直沒有放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口號,更是廣為人知。

儘管在改革開放初期,曾出現過「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但,那不是國家不再重視科技的表現,而是我們真的太窮了。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國家不重視科技的作用,J20,北斗導航,量子通信,可控核聚變,超級計算機這些高科技領域,我們如何能實現「井噴式」的大發展?

要知道,這些科技的突破,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持之以恆,通過數十年的默默耕耘和積累,才有可能做到「一朝聞名天下知」。

而科技的高速發展,對中國繁榮的巨大推動不言而喻。

但是,就在近幾年,網上突然颳起了一股「歪風」,鼓吹國家應該縮減在高科技領域的過度投入,因為在他們看來,很多高科技成果尚無法及時轉化成實實在在的「利益」,這根本就是國力的巨大浪費。

對於這種說法,我只能報以「冷笑」。縮減投入很簡單,那就是一句話的事,但如此一來,相關的科研人員要麼只能轉行,要麼只能在時間的沖刷下慢慢凋零,受此影響,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亦會大幅減少。到時,一旦出現了對該技術的需要,想要再撿起來就難了。

就拿美國想要重開F22生產線這件事來說。

面對中國J20的正式服役,「重開F22生產線」的呼聲在美國越來越高,但此事卻是一直沒有下文。

是美國覺得沒有重開F22生產線的必要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歸根結底,由於F-22生產線的配套廠商、生產團隊早就因為「不需要」散了,美國再想把這個體系重新架構起來,必須先拿出70-100億的巨額前期投入才行!而這,恰恰是當下美國不可承受之重。

試問,美國這種「前車之鑒」,難道不值得我們警醒嗎?

事實上,中華文明過往的歷史,留個我們的啟迪和警示還有很多很多,不過,因為個人能力有限,我沒辦法在這裡為大家逐一解析。我只知道,當下中國雖然取得了諸多堪稱「偉大」的輝煌成就,但這種「偉大」,更多是因為前輩們的肩膀很硬,我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才讓外人高看了我們一眼。中華民族的後代能不能依然聳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還得看我們這一代人的肩膀夠不夠硬。

而想要擁有足夠硬的肩膀,通過學習努力充實自身是一方面,保持一個樂觀向上的精神同樣非常重要。確實,當今這個社會,生活工作的壓力很大!

但,這絕不是我們灰心失望,陷入自我否定怪圈的理由。

我相信,只要能始終懷有一顆充滿「正能量」的赤子之心,那麼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一定會越變越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血軍事 的精彩文章:

讓世界驚艷!2017年中國的二十個科技盛宴

TAG:鐵血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