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野曠江清孟浩然

野曠江清孟浩然

愛你就像愛生命

房東的貓

00:00/00:00

在最美唐詩提到的第一首詩就是孟浩然的《春曉》,重讀這首詩,讓我開始站在任何生命平等的基礎上,去審視這個社會和自己。我想,當一個人,開始尊重生命,哪怕是一棵樹、一朵花的時候,他就會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所以,詩人說,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那麼,就讓我們走進時光里,走進詩人孟浩然。

孟浩然,生於公年689年,襄陽人,終身不仕,長年隱居鹿門山,這裡也曾是三國時龐德公的隱居地。

王士源在《孟浩然詩集序》稱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在深受魏晉遺風影響的唐代,自然,像孟浩然這樣風神散朗、品行高潔的隱逸詩人,在當時是很為世人傾慕的。

狂傲如李白,竟然連他也寫詩說「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表明他對這位前輩的景仰,由此可見孟浩然在當時詩壇的地位。

在《過故人庄》詩人寫到悠閑的生活「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想必那段田園隱居的日子,孟浩然是真的過得恬靜閑適。

另一首《夜歸鹿門歌》寫於孟浩然四十歲之後,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之路。

詩人一談心的筆調,自然的結構,省凈的筆墨,疏豁的渲染,如話家常,娓娓道來。「岩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真實地表現出自己的體驗和感受,不食人間煙火,卻也諧和,孤寂也脫俗。

有人評論孟浩然詩「氣象清遠,心悰孤寂」而「出語灑落,洗脫凡近」讀這首覺得倒是很能代表這些特點。

四十歲之前的孟浩然還是比較可愛的,那時候他是真的不想走上仕途。四十歲那年,孟浩然對人生的態度突然有了很大的轉變。可能是因為生活的窘迫,生計無著,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孟浩然赴長安應進士科。想想那個時候的讀書人也真是矛盾,他們既嚮往魏晉名士的隱逸之風,又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希望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施展報復,匡扶濟世。

不得不說,像孟浩然這樣詩名在外的高士,初到長安,自然受到名流公卿的爭相邀請赴宴。於是就有了太學宴會上那句讓高朋滿座皆嘆服的「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由此,此句也成為後世文人也不斷化用詩句。

孟浩然之後怎麼樣呢?在《唐才子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日王維邀孟浩然至官署,突然聞報玄宗臨幸。玄宗素聞孟浩然大名,於是說「卿將詩來耶?」,這是一個多好的機會啊,皇帝都欽慕你詩名,你隨便寫一首詩歌公頌德,感嘆自己生於盛世偶遇明主,皇帝龍顏大喜,興許就賞個四品五品官職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可是你知道我們孟夫子說什麼嗎?脫口吟出: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這八句詩,哪一句不是牢騷。你看可以想像一下旁邊的王維的臉色,以及場面有多難堪。也就是我們盛唐的皇帝氣度大,玄宗聞之不悅,卻沒有龍顏大怒,曰:「卿不求仕,朕何嘗棄卿,奈何誣我!」隨後「命放南山」。

在吳越的時候,孟浩然內心還是想做官的,所以就有了我們耳熟能詳的那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首詩把洞庭湖的景緻寫得有聲有色,生機勃勃。當然也暗示了自己年富力強,渴望一展抱負。這首詩,觸景生情,情在景中。在門閥制度森嚴的古代,眾多的干謁詩里,這首詩寫得含蓄,也別緻。

為什麼我說它別緻呢?相對於把自己比作妻妾甚至妓女想丈夫傾述自己被拋棄後的衷腸,相對於那些低聲下氣,賣弄風騷,這首干謁詩不知道要好多少。最起碼他的視覺是平視,不是卑躬屈膝的仰視,他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文人的骨氣。與之一起的當然還有中國文人在兩袖清風與居高位,掌大權之間的掙扎徘徊。

公元740年,被貶嶺南的王昌齡被召回長安,途徑襄陽,訪孟浩然,劫後餘生之下,相談甚歡。美食在前,大快朵頤,忘乎所以的孟浩然講將醫生的囑咐拋在九霄雲外,結果因縱情飲宴,食鮮,引發背疽而死。以性命贈知己,也算死得其所。

登高聞古事,載酒訪幽人,沿回自有趣,何必五湖中。迷津有問,海夕漫漫。

野曠江清孟浩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之南 的精彩文章:

TAG:江南之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