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其實是赫魯曉夫在30年前為蘇聯種下的希望!
蘇聯解體的原因是極為複雜的,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只不過是表面原因。事實上,蘇聯早在勃列日涅夫時期就已陷入重重危機之中了,尋求變化或許還有一線生機,抱守殘缺同樣難逃毀滅。儘管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並不成功,但他至少曾經給蘇聯人民帶來希望,而埋下這顆希望種子的人正是赫魯曉夫。
戈爾巴喬夫1931年出生於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克拉斯諾格瓦爾傑伊斯克區普里沃利諾耶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兩年後的大饑荒讓戈爾巴喬夫一家飽受摧殘,他們居住的村子裡至少有一半人死於這場災難,而戈爾巴喬夫爺爺的5個孩子死了3個。30年代,正是斯大林體制在蘇聯建立的時期,那場恐怕的大清洗也波及了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戈爾巴喬夫的爺爺是頑固小農,不願加入集體農莊,因此被批鬥為「怠工者」;戈爾巴喬夫的外祖父熱心革命,還擔任過集體農莊的主席,最後卻被批鬥為「右派托洛茨基反革命組織的積極成員」,不過幸運的是這兩位老人都沒被處死。戈爾巴喬夫就是在這樣一個曾被斯大林體制迫害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
二戰後,蘇聯勞動力匱乏,婦女和兒童都必須參與勞動,戈爾巴喬夫15歲起就開始參加勞動,17歲時還獲得了勞動紅旗勳章。但是真正改變戈爾巴喬夫命運的還是讀書,年輕的他有強烈的求知慾,成績也很好。後來,戈爾巴喬夫成為了他們村子第一個考入莫斯科大學的人,這改變了他人生的軌跡。
在莫斯科大學法律系學習的五年,讓戈爾巴喬夫這個邊疆來的青年人近距離的接觸了首都的一切,而這時正逢斯大林去世後赫魯曉夫執政時期,這時,整個蘇聯的社會迎來了一個寬鬆的時期。在大學裡,戈爾巴喬夫不只學習了蘇聯法律和馬列理論,還能夠學習西方政治學說史,西方主要國家的憲法。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大學獲得了學術自由,青年學生們可以常常舉行辯論會,針對時政進行討論。戈爾巴喬夫在大學期間就展現了良好的領導才能,他善於演講和組織,在當時的學生中很有威信。
另一件軼事或許可以看出大學時光對戈爾巴喬夫的深刻影響,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對整個東歐乃至蘇聯的未來都有深遠的影響,而這個事件的策劃者之一茲德涅克·姆林納其實是戈爾巴喬夫在大學時的室友。顯然,是赫魯曉夫時期的寬鬆政策,讓他們的思想不再被束縛,這一切都緣於赫魯曉夫第一次觸動斯大林為蘇聯建立的這個體制。赫魯曉夫的解凍時期深刻影響了這一代人,戈爾巴喬夫也得以成為「60年代人」之中的一員。而正是這一批人,成為了日後在底層支持戈爾巴喬夫的力量,他們渴望停滯20年的蘇聯再次有赫魯曉夫時期的寬鬆環境,渴望尋求變革。
大學畢業後,戈爾巴喬夫回到了家鄉,從事共青團的工作。憑藉出色的能力和飽滿的工作熱情,他的官職上升很快。1961年,戈爾巴喬夫參加了蘇共二十二大,在關於「斯大林遺體從列寧墓中遷出」的問題上,投出了贊成的一票。
※戈爾巴喬夫曾像斯大林一樣清洗上萬人,為何卻受到蘇聯人民稱讚!
TAG:孫博士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