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發明家還是畫家?

是發明家還是畫家?

從未學過繪畫的你,是否想過能即刻畫出與繪畫大師的作品一樣的畫?

X光照射下,一張17世紀畫作的顏料下方竟然沒有底稿!

你想怎樣度過十來年的時光?

Buding的愛好之一就是看紀錄片,最近看的一部《Tim的Vermeer》讓小巴感受頗深。在此前,我曾讀過一片文章,介紹過這部片子的內容,當時很驚異一個geek、inventor竟會用如此方法,重現17世紀繪畫大師的作品,然而影片帶給我的感覺要更加複雜。

今天,更多時候,兩者會被各自討論。而回望歷史,藝術與科學始終相伴相隨。畢達哥拉斯竟然將音樂與數字建立了聯繫,由音階的比值發展了數學原則,彷彿是獲得了一把去開啟宇宙秩序之門的鑰匙!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中談及建築師應具備的知識,其中就包含幾何與製圖音樂等!中世紀的修道士既是數學家、匠師、也是設計師!而我們今天所應用的透視法,也是由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伯魯乃列斯基在建築設計中最先應用,之後馬薩喬在其畫作《聖三位一體》中運用了這種手法,於是在二維平面上再現三維空間深度變為了可能!畫家丟勒利用場景在網格坐標的投影來做出透視效果的畫,並寫了若干關於幾何學的著作!巴洛克建築師理論家瓜里尼既是數學家又是神學家,他作為教皇的使節有機會環遊歐洲,設計了若干融合了地域特色、複雜幾何圖形的建築!再到後來的卡拉繆爾的投影幾何術等等。他們的頭銜往往同時包含藝術家與科學家,藝術與科學都在探索人類的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並在其中建立聯繫,感知與認知與再現與再詮釋。我曾看過關於「臭名昭著」縱火犯的內容,不討論他的行為與心理,他形容自己是偉大的藝術家,把這看做自己的藝術作品,因為,他能控制各種變數,並按照自己的設想主導火勢。從不同燃燒物的特性,燃燒時間,到燃燒範圍,這些參量作為數,設計出他想要的效果。這使我不得不總是對藝術的認識做出變更。

Well,213天的實景重建,130天的繪畫,從搜集資料、重建畫作場景、到用凹面鏡和平面鏡作畫,最終證明Vermeer用光學儀器作畫的實現方式。暫不提他的這種結論在藝術界造成了多大的轟動(藝術家們不容易接受這如此繪畫巨匠會用光學儀器作畫——並非需要很深藝術造詣、17世紀的荷蘭人經常會用透鏡等做實驗觀察。Tim證明了這種方法的可行性),我無法忘記tim在這130天中經歷了多次想要放棄,但依舊堅持下來,最後當畫完的一刻,他哭了。

Tim的身份,他是一個發明家,他創辦的NewTek公司開發的三維動畫製作軟體曾獲過多項艾美獎技術獎項,應用在遊戲以及如電影泰坦尼克號、生化危機、X戰警、達芬奇密碼等的視覺特效中,這家公司發明的導播系統用在廣播網路現場直播中,這些帶來的財富使他在閑暇時發明了諸如唇語鴨子法蘭奇,雜貨店買來的材料製作的小飛機、電動鵝等等geek的小玩意兒或者在太空訓練艙里體驗失重狀態!總之你能看到各種技術怪咖的愛好。

歷史上荷蘭畫家學畫通常是學徒制,並通過記錄來證明自己所受的訓練。然而史學家找不到多少關於Vermeer的記錄,事實上,這位用光大師在死後兩個世紀才被人所知,作為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學者們對他的研究資料只有他的畫作本身。現代科學家們通過x光掃描歷史上的畫作,會在顏料下方看到底稿,然而維米爾的畫作後方自從鋼琴課之後就不再有草稿了,彷彿是直接操控顏料色彩。

他的計劃源於11年前女兒給他的一本書,英國的藝術大師大衛·霍克尼著的《Secret Knowledge》。

馬丁·肯普說,「自文藝復興以來,歷史學家們似乎不太願意對藝術家使用視覺裝置的狀況進行調查和研究。」事實是,一方面我們經驗中的西方藝術史,基本還是由古希臘時期「短縮法」如何被發現,到了文藝復興又是如何「進化」為一套嚴格的「透視法」,然後,進入19世紀,「透視法」又是如何被瓦解……這樣一種敘事所建構起來的;另一方面,從柏拉圖「洞穴」理論、亞里士多德的「針孔觀象儀」,到中世紀羅傑·培根的「三層針孔暗箱」,文藝復興時期布魯內萊斯基的「透視儀」、阿爾貝蒂的「衍射暗箱」,直至17世紀開普勒的「折光學」、笛卡爾的「屈光學」以及暗箱的普遍應用,再後來就是19世紀初攝影術的發明。

但是,根據霍克尼自己的經驗,他認為完全靠「理論」(和建築)意義上的透視法則、解剖經驗、素描構圖、打格造型和雙眼觀察是不可能實現的,單憑畫家的手和眼是無法操控透視法的幾何原理和解剖學的結構方式。而這便促使霍克尼自己去探尋這一歷史之謎,或者說,他是想看看歷史上這兩條線索到底是如何相交,如何發生關聯的,以及是否存在彌合的可能。經過大量的視覺觀察和圖像分析,他得出了一個「大膽」的結論:從15世紀到19世紀前後,畫家們其實已經在普遍地藉助「顯像描繪器」(cameralucida)、「暗箱」(cameraobscura)和「凹面鏡」(concavemirror)等光學儀器。

Tim也拜訪了類似觀點的提出者菲利普·斯提曼,在其所著的《Vermeer』s Camera:uncovering the Truth behind the Masterpieces》中計算分析了維米爾的六幅畫中透鏡與暗箱的位置,再計算每個角度投影像的大小,與六幅畫的大小相匹配。這就為Vermeer通過光學儀器作畫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畫家們開始用儀器、新的工具,如暗箱,來使畫作變得更加精準、真實,科學家們用各種透鏡做實驗——這一理念無疑吸引了Tim。他看著Vermeer的畫彷彿看到了影像信號(職業本能),彷彿攝影機拍出的畫面。他甚至請教過視覺神經專家,人眼在接收光線時,視覺神經會對光的信號有一定的壓縮,人眼無法看到絕對光強,證實了Vermeer的畫作中光感的表達,光灑在牆面上漸變的邊緣質感,是無法用人眼觀察的,必然藉助了光學儀器的觀察。

Tim的猜想:有可能如同現代人用計算機技術畫出美輪美奐的場景,維米爾用當時的科技來作畫。他走遍世界研究Vermeer,其中一幅畫珍藏在英國女王手中,他也說服女王,獲得了30分鐘的觀賞時間。

實驗一:用小鏡子反射他岳父的照片——視線在畫布與鏡子間不斷移動,選取與鏡子中顏色一樣的顏料,當視線中鏡子的邊緣消失時意味著顏料的顏色與鏡面反射的顏色相同,如此移動視線作畫。(他這是第二次拿起畫筆,未學過繪畫)

實驗二:用Vermeer時代的暗箱,將Tim的女兒成像,放倒暗箱,接下來的步驟回到實驗一。

他人驗證:他找來拜訪了上述提到的兩位藝術家,再告知對方操作步驟,然後讓對方操作。大家都達成了共識,即此種方式做畫完全可以達到機械式操作,而不必經過大腦思考,並且完全有可能是Vermeer時代的方式。

再現Vermeer畫《音樂課》時的繪畫場景

環境:全部重現:1、作畫的天然採光(沒有人工照明) 2、Vermeer時代沒有生產的顏料,需要自己研磨與混合顏料 3、博物館不會讓人在裡面逗留,他只能自己搭建畫中的畫室場景 4、自己利用畫作建模,計算房間的大小,按照畫中的陳設裝修,根據每一件陳設的尺寸自己打造傢具。5、他要擔任:裁縫師、制框師、木匠、室內裝潢師、制玻師(因為那個時代的玻璃不會像現在這麼透明)、古琴制琴師、金屬匠、泥水匠、鋪磚師、制鏡師。

布景時間:213天

修正:用平板鏡面並不能在計算距離處反射出足夠清晰明亮的畫面,改用凹面鏡,成像變亮,細節更加清晰。

繪畫時間:130天

Day1.Day2.Day3....Day61.Day62.... Day86.... Day116....Day130.

come on,man!

finally!

(以上兩人即前文中提及的論證畫家們曾利用光學儀器繪畫的藝術大師,左:菲利普·斯提曼, 右:大衛·霍克尼)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Tim的這一實驗過程的記錄和驗證得出了具有極大影響意義的結論,這個就留給藝術史學家們評述吧。對我而言這一實踐有著更加個人化的理解,看完兩遍之後,那麼強烈的感覺找不到能說出來的表達!這傢伙絕對是有著童心和好奇心的人,無疑還是意志堅定和愛鑽研的人。你的意念能支撐你走多遠呢,我是想說,他初衷就是想去驗證一個觀點,所以才有往後的行動,片中已經交代他用自己的收入做了很多小發明,然而並沒有用來謀利,just for fun,比如他能想到把四個風琴連在一起控制,然後演奏,就是東西壞了要修這個純粹的想法。這個實驗的目的,就是為了證明畫家用了光學儀器,僅此而已,但卻值得他願意花了這麼久時間精力的投入。

你的投入,是為了什麼呢?

如果這篇文章能夠吸引你進一步想要了解這部紀錄片,歡迎聯繫我分享資源

如果你也是藝術愛好者,並喜歡歷史,也歡迎與我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