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準未降的《琅琊榜2》,為什麼難造前作好評盛狀?
與第一部相比,《琅琊榜2》的製作水準不僅絲毫未降,而且得到大大所提升,那麼,它到底是哪些地方輸給了《琅琊榜1》?
作者|酸酸醬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後文簡稱《琅琊榜2》 )播出至今,豆瓣評分8.3分,已然位於佳片之列。
不少觀眾慶幸正午陽光團隊和《琅琊榜》IP水平未墜,但同時一些觀眾也對第二部的播出效果表示質疑:第二部雖然好,但註定無法超越前作,甚至連再現第一部盛況也無可能。
事實上,與第一部相比,《琅琊榜2》的製作水準不僅絲毫未降,而且得到大大所提升,那麼,它到底是哪些地方輸給了《琅琊榜1》?
第一部的主題更加清晰
《琅琊榜2》承接上作,主要講述幾十年後,第一部里的幾位主人公其後人的故事。
依然是那個大梁,不過此時坐在王位、執掌朝綱的已不是靖王蕭景琰,而是他的兒子。
從掖幽亭被梅長蘇救下的弱小罪奴蕭庭生,已成為朝廷重臣、威震四方的長林軍將領。
梁帝、蕭庭生二人勾連前後作,讓琅琊榜的江湖、廟堂故事得以新的展開。
長林老王爺因屢建戰功深受皇上寵信,卻被認為有功高蓋主之嫌。朝堂之上明槍暗箭難防,在一次北境的戰役中,長林世子蕭平章(黃曉明飾)因為糧草供應不濟身負重傷,差點命喪沙場,在琅琊閣受教的二王子蕭平旌(劉昊然飾)聽說後,回朝著手調查軍糧運輸的黑幕。
由軍糧案查去,牽一髮動全身,長林王府風光背後隱藏的種種威脅開始逐一露出水面。
許多觀眾反映,與第一部相比,感覺第二部的節奏更慢。事實上,這並非因為劇情注水,而是由敘事主題造成的。
《琅琊榜》第一部的敘事主題其實十分之簡單,兩個字概括就是洗冤。
手握江湖第一大幫、才冠絕倫的「麒麟才子」梅長蘇,為了昭雪家族多年前的冤案,自江湖來至廟宇,攪弄風雲。
儘管在這期間,為了扳倒當朝最受寵信的兩位王子——太子和譽王,拔掉其在三省六部和軍方的爪牙,梅長蘇步步為營的算計,讓劇情看著根蔓縱橫,但這些龐雜的支線,最終只服務「洗冤」這一個主題。
相反,《琅琊榜2》的主題就相對繞了一些。從目前已播出的劇情猜測,應該是長林王府被陷害、最終洗冤的故事。
雖然只是多拐了那麼一下,但是勢必要在主、支線上多鋪陳一些。為了接觸到最後「長林王府洗冤」的主題,首先要做的是要讓其蒙冤。播出至今,《琅琊榜2》一直在做的就是這個事情,因為,難免會讓部分觀眾覺得節奏慢。
很多人分析《琅琊榜1》之所以好看的原因,是在於它契合古今中外通行的一個戲劇主題——復仇,國外的《基督山伯爵》《哈姆雷特》,中國的《越王勾踐》,無不出於此。
但事實上,這樣講並不十分準確,因為「復仇」作為一個中性的詞語,它不存在立場,實施的主體既可以是「好人」,也可以是「壞人」。
但相信無論是好萊塢,還是國內的觀眾,大家都更希望看到「正義戰勝邪惡」,而不是好人飽受折磨,這是《琅琊榜1》的故事比《琅琊榜2》討巧的一個地方。
其實,把視線從《琅琊榜2》幾位主角挪一挪,現在已經有一條現成的「復仇」線呼之欲出,就是濮陽纓對長林王府和大梁的報復。
但觀眾為什麼喜歡看「梅長蘇復仇記」,卻不喜歡看「濮陽纓復仇記」,就在於兩者出發點和目的的不同。
從某種方面來說,梅長蘇和濮陽纓同為來大梁京城攪弄風雲的人,二人都應該算是「破壞者」 。
只是梅長蘇「破壞」的出發點是為了找尋真相,洗刷冤屈,他一路破壞,一路重建,最終是為了建立美好秩序。
而濮陽纓的復仇卻僅僅是為了泄一己私憤,為達目的,甚至不惜毀壞現存的美好。
關於這種泄私憤的復仇方式,在第一部中,梅長蘇就已表達過不滿。
在言侯爺私造炸藥,預謀在祭祀大典上炸死皇上為宸妃報仇時,梅長蘇趕來阻攔,說了這樣一段話:
皇上死了,留下一片亂局,太子和譽王兩相爭鬥,朝政不穩,邊境大亂,最終得益的是誰,遭殃的又是誰……你鬧得天翻地覆,舉國難安,可最終呢,只不過是殺了一個人而已,你這不是復仇,而是泄私憤。
可見,與濮陽纓不同的是,梅長蘇的復仇不僅有正義的背書、良善的目的,還有著極強的大局觀,自然能得到觀眾更多的同情。
梅長蘇的人設魅力難以超越
另外,《琅琊榜2》無法超越《琅琊榜1》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有人設。
很多經典作品的人設設定之所以讓觀眾覺得有魅力,並非是其人物刻畫地多麼完美、高尚,而是他帶來的一種反差感。
就像《教父》一樣,把一個黑手黨領袖當聖人來拍,形成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混合型,因而讓觀眾覺得耳目一新。
梅長蘇吸引人的原因,並非完全是因為他的才計無雙的「諸葛亮」人設,而是他的「表」「里」反差之大。
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病弱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撥弄江湖、廟堂兩方風雲,把所有玩弄於鼓掌之中。
無論多麼強大的能量,只要他想,最終都將變成他炭爐里的一塊焦炭。
讓一個極弱的人產生如此剛勁的能量,因為不可思議,這個人物便具了無可比擬的魅力。
同時,正因為他的病弱,才讓他的背負愈加顯得沉重,更容易得到觀眾的同情,加上最終戰死疆場、以死求全的結局,更是凸顯了其人物命運的悲劇性,因而成為觀眾心口的「硃砂痣」。
而在第二部中,雖然黃曉明飾演的蕭平章在智計和忠厚品格方面,頗給人梅長蘇+蕭景琰混合體的感覺,但終歸不夠鮮明,只能算作保守的「老好人」人設。
除了反差感,《琅琊榜1》在人設方面也在追求一種極致化,比如蕭景琰、沈追、蕭景睿、言豫津等,他們個個都是中國自古追求「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等理想人格的化身。
因此可以看到的是,《琅琊榜1》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製作水準等一些可控的因素外,也有這些偶然因素累加的效果。
基於此,觀眾把兩部分開看即可,沒必要非在兩者之間分個高下。
作者
酸酸醬
正經人物稿和紅樓夢愛好者
TAG:劇研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