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家寶藏擴展閱讀之八卦版-陝西歷史博物館

國家寶藏擴展閱讀之八卦版-陝西歷史博物館

大家新年好!元旦之際《國家寶藏》節目停播了一期,這使我終於有機會趕上進度了!

上一期我就預告過了,今天要講的是繼河南博物院之後的另一個大boss, 中國西部文物界扛把子——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在中國歷史上是什麼地位,小夥伴們都懂的。。。尤其是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平原,那可是挖一條地鐵就能起出130座古墓的風水寶地!順便說一句,這座博物館,以及後面會提到的法門寺博物館我都曾經去過:10多年前,還是大學生的我和閨蜜利用七天的五一假期(暴露年齡了。。。)規划了一次西安訪古自由行,雖然整個旅程狀況百出囧囧有神,我們還是非常傻白甜地玩到滿足。。。。那個時候的我還保持著寫旅遊日記的習慣,所以今天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很多地方居然可以拋棄百度,直接參考我當年第一手的記錄,想起來還有點小驕傲呢!

好啦,廢話不多說了,今天的內容可是不折不扣的視覺盛宴:圖多+八卦故事多!大家準備好流量/WIFI和一顆八卦的心靈,不要遲疑地加入我們閃瞎雙眼的旅途吧!

目錄:

1.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延伸閱讀關鍵詞:何家村,法門寺,「五星出東方」

2. 杜虎符延伸閱讀關鍵詞:從虎符到魚符

3. 闕樓儀仗圖延伸閱讀關鍵詞:懿德太子和永泰公主,唐朝畫手的盛世

第一件寶藏: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何家村

如節目中所說,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出土於著名的「何家村窖藏」。1970年10月,一群建築工人在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塊工地上挖出了兩個陶瓮和一個銀罐,裡面居然裝了1000多件文物,件件堪稱稀世珍品!這就是中國考古界的超級大餡餅——何家村遺寶。直到今天,它們還是陝博最精華的展出部分。

何家村的遺寶牛逼到什麼程度呢?這麼說吧,上節目的這枚「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是中國出土的,僅有的三枚唐代皇家香囊中的一枚,就這樣珍貴,都沒夠格在何家村的國寶名錄中排上號。。。。誠然,香囊能靠上楊貴妃這種流量大女主,上節目會有故事講,的確可以算作是做節目的最優選擇。但是節目之下,我猜大家一定想看把香囊都襯托到「不起眼」的國寶級文物都是什麼樣吧?

何家村遺寶中一共有四件「不允許出國」級別的國寶級文物,最出名的就是下面的鑲金獸首瑪瑙杯。它是目前出土的唯一一件唐代俏色玉雕。所謂俏色,就是一整塊寶石當中雜有一絲異色,然後工匠順勢利用來進行創作。比如說下面這個瑪瑙杯,白色被巧妙地化做牛頸上和角上的紋理,是不是比純紅的瑪瑙雕刻更加活潑自然?

除了俏色玉雕本身的工藝價值,我們可以再注意一下這個瑪瑙杯的形制:大口的地方是倒酒的,牛嘴的金塞子拔出來,人就可以從小孔裡面喝到酒了——這裡請大家跟我一起放飛一下思路,想像這個杯子是和一個峨冠博帶的唐朝帥哥在一起,還是和一個裹著長袍,再露半邊胳膊大腿的古羅馬肌肉男在一起更協調?是不是後者好像畫風更一致點?——小夥伴們懷疑得沒錯,這種形制的獸首杯根本就不是中土特產,而是從遙遠的西方傳過來的,舊唐書上就曾記載過「開元十六年大康國(今天的烏茲別克)獻獸首瑪瑙杯」。這個杯子究竟是外國貢品,還是唐朝的工匠根據當時流行的胡風來仿製的,現在考古學家還沒有定論。不過,唐朝時期的東西方文化交流,比你想像的還要多哦!

第二件國寶叫做「鴛鴦蓮瓣紋金碗」,這可不是土豪家用來炫富的,而是真正的藝術珍品。因為整個金碗是由一塊僅薄2毫米的金片錘擊成兩層蓮瓣形狀的,之後每片蓮瓣中又分別鏨刻出一種不同的動物,並飾以花草紋。它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精美的唐代金碗。

另一個角度的金碗,是不是有目眩神迷的感覺?

第三件國寶,叫做「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繪著鎏金的鸚鵡紋的銀罐子,這也是迄今出土的唐代銀罐中最大氣精美的一件。

小夥伴們可以猜一猜,這個漂亮的銀罐子是用來做什麼的?其實它出土的時候是裝著東西的,罐底的墨字「紫英五十兩,石英十二兩」更是清清楚楚的揭開了謎底——這是一個中藥罐!

最後的這件「鎏金舞馬銜杯紋仿皮囊銀壺」也是最別緻的。它的形狀非常特別,明明是個銀器,卻特地仿造了游牧民族儲水的皮囊!這種形制的器皿還從未被在唐代出土文物中發現過,是專屬於北方契丹民族的特產。(此時的契丹還比較弱小,到了五代以及北宋初期,他們將成長為強大的遼帝國,楊家將懟的就是遼帝國,大家都懂的)

實際上,這個銀壺真正的別緻之處還不在形制,而在壺壁上的鎏金圖案。這匹脖子上帶著小圍巾,口中銜著小酒杯的馬可不一般,它屬於晚年醉心於藝術的唐玄宗李隆基的高端科研成果:舞馬。也不知道唐玄宗用了什麼黑科技,訓練出了一批特別牛逼的馬,能身披錦繡,頸帶銅鈴,一邊合著音樂節拍跳舞,一邊銜著酒杯祝壽。。。。你說這種馴馬的黑科技怎麼就沒流傳下來,要不然現在奧運會的什麼「盛裝舞步」咱們還不手到擒來?

舞馬雖然神奇,它們最後的命運卻是十分悲慘——我猜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上不了央視節目。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唐玄宗攜宗室妃嬪倉皇逃走,再也顧不上這批舞馬,它們很快落入叛軍手中,充作軍馬。好死不死,某一天馬廄邊上有人奏樂,舞馬們因為長期的訓練產生了條件反射,立刻開始整齊劃一地跳舞。看守兵士都驚呆了,以為馬中了邪,就狠狠地鞭打它們,沒想到舞馬們以為是嫌自己跳得不夠賣力,反而更精神抖擻地表現起了自己。最終,這一批「中邪已深」的舞馬被叛軍全部殺死。。。其實,舞馬的命運何嘗不是由盛轉衰的大唐的縮影?曾經明艷無匹的時代嬌子,最終卻如衰草一般被碾壓進了歷史陰暗的漩渦中,讓人不得不唏噓啊!

說了這麼多何家村神奇的寶藏,那麼究竟是誰擁有了這麼多寶貝,並將它們精心地掩藏了一千年呢?學界其實還沒有定論,只是根據器物的紋飾推測應當在唐德宗時期(780-805)。有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研究一下,說不定你有什麼新發現呢!

法門寺

同樣是唐朝遺寶,如果說何家村的發現是一塊超級大餡餅,那麼法門寺地宮的重現天日則堪稱一段曠世傳奇——不僅僅在文物考古界,它在佛教界的意義更加石破天驚。

法門寺始建於東漢佛教剛剛傳入中國的時期,是用來存放佛祖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的。在唐宋兩朝,法門寺都是皇帝親自贊助的皇家寺廟,全國人民嚮往的佛教勝地。可惜到了明清兩朝逐漸衰落,接連不斷的地震和戰亂,令它逐漸破敗到磚塔歪斜,寺院毀棄的程度。WG期間,法門寺更是差點被革命小將當作「四舊」給拆了,好不容易挨到了1981年,8月間的一場大地震又直接震掉了半邊塔,簡直禍不單行。。。

這張照片拍攝於1981年8月,法門寺磚塔坍塌之後的情景,此時人們還根本不知道塔下有個埋藏著千年寶藏的地宮

既然塔都倒了,那麼就推倒重修唄!結果就在剛剛將舊塔拆除到地基的時候,人們驚訝地發現塔下居然有一個被漢白玉的石板遮掩住的,通往千年地宮的入口!具體的探索過程我就不詳訴了,大家可以去看一本叫做《萬世法門》的書,總之法門寺地宮的秘密就這樣大白於天下,而隨著它一起出現在人們眼前的,自然還有很多只在傳說中聽過的珍稀國寶。

法門寺國寶有個十分顯著的特點,它們中的很多都帶有濃厚的宗教意義。畢竟這座寺廟最初興建的目的就是存放佛骨的,那麼地宮中最高級別的寶藏自然就是那枚真身舍利了。

佛骨舍利是佛教世界的至高聖物,它被發現的時候是被裝在左邊的「五重寶函」之中。這五重寶函分別是:一為鐵,二為金,三為檀木(這層已毀,所以沒有出現在圖中),四為水晶棺,五為白玉棺。而法門寺中除了唯一的一枚真身舍利,還存放著三枚由白玉製成的「影骨」,其中的一枚是這樣存放的:

既然法門寺中都已經存有真身佛骨舍利,為什麼還要存有數枚高仿「影骨」呢?而且「影骨」的存放規格貌似比真佛骨都還要高?!真佛骨才五重寶函,反而高仿來了個八重寶函?其實法門寺也是有苦衷的,因為歷史上中國佛教曾經歷過好幾次著名的「滅法」運動: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就滅過一次,北周武帝宇文邕又滅了一次,唐朝本朝的唐武宗和後面五代的後周世宗柴榮還即將各滅一次。古代的佛教界人士也是被整怕了,就做出了幾件高仿以高規格存放起來,再遇到運動就好交差。。。況且,別看影骨存放的寶函層數多,它的規格還真比不上真身舍利,因為中國古代「棺葬」才是最高禮節,五重寶函中的兩層棺正是至聖至尊才能享受的待遇!

另一件和宗教相關的國寶就是下面這支長達兩米的「鎏金迎真身銀金花四輪十二環錫杖」,這是迄今為止被發現的最長的佛教法杖,代表著佛教世界的無上權威。現在你知道唐僧手裡拿的那支錫杖的原型是哪來的了吧!

下面這件國寶叫做「捧真身菩薩」,它手中托著一個金盤,裡面倒扣一塊刻字的金片——「金胎合曼」,仔細看看上面好像還有個日期?其實這是唐懿宗的生辰八字,他將此物供奉在法門寺,是為自己祈福用的。不過這個射手座的皇帝可不是什麼好皇帝,韓愈的「諫迎佛骨」文就是諫他將法門寺的佛指骨舍利大張旗鼓地迎奉到長安供養的行為。唐懿宗不僅瘋狂崇佛,還瘋狂女兒奴外加大唐第一醫鬧,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搜索「同昌公主」,完全魔幻風格。

當然了,法門寺也不光只存有佛教世界的寶藏,世俗世界的珍寶它也一樣有!比如說有一件立刻吸引了考古學家目光的青綠色瓶子,它叫「八楞凈水瓶」。

通過跟法門寺出土的藏寶清單相對照,考古學家發現這居然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秘色瓷」!相傳唐朝特別指定越窯燒制一種「薄而翠」的高檔青瓷特供宮廷使用,配方嚴格保密,因此得名為「秘色瓷」。一千多年來,考古學家只在唐人詩歌中揣摩過它的樣子,還從未見過實物,這下法門寺地宮一次性就出土了13件,足夠考古學家吃到飽!

皇家特供瓷器是這樣,那麼想不想看看皇室女人的私人訂製?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五條完好的「簇金綉」的裙子,之所以沒有和其他絲織品一樣碳化腐爛,是因為它們上面繡的花紋全是用純金拉絲而成的。而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金絲平均只有0.1毫米,最細的地方只有0.06毫米!想知道現代工藝可以把金絲拉到多細嗎?說出來都傷心:0.2毫米。。。

另外,皇家的精緻生活也是不能錯過的!法門寺出土了一套完好的御賜金制茶具,讓我們可以窺見一千年前唐人是怎麼喝茶的,跟現代十分不一樣哦!

簡單來說,唐朝人要喝茶,先得把茶餅從那個蒸籠一樣的儲茶器中取出來,放在那個金屬籠子裡面去風乾或者烘乾,接著拿那個好像碾中藥的輪子碾碎,再倒進那個帶抽屜一樣的柜子裡面去篩出細末,最後存在那個像烏龜一樣的罐子里。要喝的時候就從裡面舀出來往開水裡面煮,為了口味還要從那個高腳小碟子裡面加鹽或者加胡椒,連湯帶渣一起吃下肚去。。。小夥伴覺得奇葩嗎?可是沒辦法,唐朝哥們姐們就是愛這一口!

由於字數又爆了,我只好意猶未盡地停止了貼圖的手。。。建議小夥伴還是實地瞻仰吧!特別要提醒的是,法門寺在重建之後單獨設立了博物館,所以上面說到的這些稀世國寶都在寶雞法門寺博物館中而不是陝博,千萬不要跑錯了地方哦!

「五星出東方」

事先說明,這一條擴展閱讀的條目非常八卦!十分八卦!特別發散!起因是本期「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的今生守護人請的是北大的齊東方教授,我一聽這名字就覺得特別耳熟,過了好久我才想到,哦!這不是考古界的一個有趣的陳年段子嗎?

1995年,中日聯合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在古代尼雅遺址(今天新疆和田)進行考古發掘,中方隊長恰好就是這位齊東方教授,而正是這次考古,他們在一座漢代雙人合葬墓中,發現了一件後來知名度和人氣超高的傳奇文物。

1995年新疆尼雅古墓的考古發掘中,人們發現墓主屍身已然枯朽,但是他右手綁縛的一件蜀錦護膊卻鮮艷如新

來看看這件傳奇文物的真容吧!我猜你一定在類似「中國十大逆天文物」等等之類的推文中見過它,而且上面的字我相信大家都能認——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蜀錦護膊。齊「東方」隊長帶領的考古隊,發現了國寶級文物「五星出東方」,這就是當年考古學界引為美談的著名段子!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沒錯,在漢代就已經有了「中國」的說法

這件文物之所以傳奇,有很多層意義。首先如此精美的漢代織錦能夠完好地保存到現在本身就很難得;其次,這是一件原產四川的蜀錦,卻出土自西域古墓,證明了一條很值得挖掘的文化交流路線。最後,織錦上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同墓中脫落的織錦碎片上的「討南羌」文字合起來,原意指的是漢元帝這年十月,五顆行星被觀察到匯聚的現象,被認為有利於漢朝對南羌用兵作戰這一史實。這些對於歷史學家來說簡直是信息量巨大,對漢代天文學和史學研究價值都極高!

當然,這件織錦護膊能獲得現在這麼高的知名度,備受追捧,還有大家都懂的一個原因。如果小夥伴不能領會的話,說明你覺悟還不夠高,請轉身回去讀護膊上的文字十遍,再觀察新聞聯播中的國旗十遍。。。。要知道,漢朝曾經非常流行一種文字預言——「緯讖」,但真正因為兌現而流傳下來的百中無一,反而這段本不是緯讖的語句跨越了兩千年的時間,冥冥之中歪打正著了。。。。這歷史的詭異巧合,有沒有讓你會心一笑呢?

第二件寶藏:杜虎符

從虎符到魚符

國家寶藏節目中對虎符的解說已經很清楚了,這是古代用來調兵的「身份認證」,而虎符到了唐代演變成了「魚符」,魚符兩邊分別刻「合」「同」兩字,正是現代「合同」一詞的由來。不過節目組貌似沒有提到,一千年來虎符都用得好好的,為什麼偏偏到了唐朝就改成魚符了呢?

在唐代,魚符不只是調兵的憑證,還是官員的身份認證

其實虎符絕對不是唐代唯一的一件被強行改造的器物。我們熟悉的,古代人民群眾用來撒尿的那玩意原本俗稱「虎子」,也是在唐朝被改做「馬桶」。。。你說唐朝人怎麼就這麼不待見老虎?難道是他們覺得老虎不能代表天朝和諧莊重的形象?——倒是你想多了,這兩件東西改名的真正原因就兩個字:避諱。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是等級非常森嚴的階級社會,所謂「避諱」,就是普通人得對階級地位超過自己的人表示全方位的尊敬:他們的名字統統不能叫出來或者寫出來。避諱的常見對象一般是本朝君王、自家父母、同族長輩、古來聖賢,以及頂頭上司——你就說古代人民累不累吧。。。累也就忍了,在一些比較極端的情況下,避諱簡直「大力出悲劇」,比如我們熟悉的唐代大詩人李賀,他爹名叫「李晉肅」,於是為避父諱,李賀小哥哥終生不能參加「進士科」考試,26歲就鬱悶死了。。。這相當於今天某人叫做「X中」,孩子就不能參加中考;某人叫做」X高「,孩子就不能參加高考,這不坑死娃了嗎!

避父諱/母諱雖然坑,坑的只是一家一戶的孩子,真正最有殺傷力的還是」避君王諱「,全國人民都要跟著改!比如說唐朝為什麼把「虎符」改成魚符,「虎子」改成「馬桶」,那是因為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老爹就叫做「李虎」啊!於是全天下的老虎都成了屏蔽詞。。。

讓我們來看看歷史上避諱避出的段子吧!有些操作簡直匪夷所思,十分無語:

比如說,當今世人不得和君王重名那是最低要求!早死了八百年的歷史人物也得改!晉文帝叫做司馬昭,所以王昭君得改成「王明君」;漢明帝叫做劉庄,所以莊子連「庄」都不能姓了,改成「嚴子」。

比如說,歷史人物算個啥,位列仙班的神話人物一樣跑不掉!月宮仙子本來是叫做「姮娥」的,但是因為漢文帝叫做劉恆,只好改成「嫦娥」;

比如說,人名也就算了,地名也得改!秦始皇的父親叫做子楚,所以楚地從此改成「荊」地,大秦基層公務員只好把地圖重新繪製一遍;漢景帝叫做劉啟,所以啟封從此改成「開封」,大漢基層公務員又把地圖重新繪製一遍;

再比如說,以上說的都是名詞,有時候連動詞都得改呢!宋仁宗名叫「趙禎」,所以民間從此不能「蒸」饅頭了,改成「炊」饅頭。。。

因為避諱,也鬧出了很多笑話,我們熟悉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就是其中一例,我再講一個家族的鬱悶往事。五代時期北方有個大族姓「敬」,為了避當時後晉高祖石敬瑭的名諱,只好拆分成「苟」「文」兩家。後來兩家好不容易熬到趙宋統一全國,正準備把姓改回來,卻驚聞宋太祖趙匡胤的爺爺叫做「趙敬」。。。於是兩家再也沒有恢復過老祖宗的姓氏。。。

就這麼搞了幾千年下來,終於有個皇帝回過味來了,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說都是你們這些皇帝名字取得太大眾化了,一點都不考慮人民群眾的避諱需求。於是他規定,要求從他下一代起,每輩取名都得使用按照「五行相生」規則輪詢的同樣偏旁,還得把名字取得越生僻越好。就這樣,明朝湧現出了一大批名叫「朱效鋰」「朱彌鎘」「朱悅烯」的奇葩王爺,為後來化學元素周期表的英譯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好吧,避諱搞出這樣的副產品,我們就姑且認為朱元璋是為人民服務了吧。。。。

第三件寶藏:闕樓儀仗圖

懿德太子和永泰公主

本期國家寶藏節目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闕樓依仗圖」的前世小劇場,兩個普通人邊走邊看,順帶做了一番長安城導遊。但是就文物本身,節目壓根就沒提壁畫的來源:懿德太子墓。沒關係,我來把懿德太子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和他緊密相關的還有一位永泰公主(他們的墓都在去往乾陵的路上,離得很近,我去過)我就當添頭也一併聊了。

懿德太子叫做李重潤,是個小帥哥;永泰公主叫做李仙蕙,是個小美女,兩人是唐中宗李顯的一雙備受寵愛的嫡生兒女。武周時期,李重潤被冊封為邵王;而李仙蕙則被冊封為永泰郡主,並與武則天的侄兒,當朝權臣武承嗣的兒子武延基結婚。這對小兄妹原本是不折不扣的天之驕子,然而他們的年輕單純,最終卻鑄成了無法彌補的悲劇。某天李重潤和妹妹妹夫一起聊天,不知怎麼就聊到了女皇(也是他們自己的親奶奶)身邊最紅的男寵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年輕人們口無遮攔,吐槽得狠了點,就被人偷聽密報了武則天。女皇勃然大怒,立即下令仗斃李重潤和武延基,鴆殺李仙蕙——三條青春的生命,就這樣早早逝去,此時,李重潤只有十九歲,而李仙蕙更是只有十七歲。。。

以上的故事是唐史的記載,其實李仙蕙的死,還有另外一個版本。1960年永泰公主墓出土了一塊墓誌石碑,上寫李重潤和武延基的確被武則天仗斃,但是李仙蕙卻是因為難產而死。經專家鑒定,墓中出土的女性殘存盆骨的確較常人窄小,似乎也是「難產說」而非「女皇賜死說」的明證。但是細究墓志銘就不難發現,李仙蕙之死就在李重潤和武延基死後一天,你想像一個年僅十七歲身材嬌小的少女,即將臨產卻聽到哥哥和丈夫同時橫死的噩耗,隨即在絕望中痛苦地難產死去,豈不是就更慘了?

這是永泰公主墓中墓志銘的拓本,裡面有明確的「珠胎毀月」語句,因此推翻了唐書中「女皇賜死」的記載

李重潤和李仙蕙死後,他們的父親李顯非常傷心。他本就是一個性格懦弱的男人,深愛孩子的父親,但是面對強勢威嚴的女皇母親,他又能怎麼辦呢?後來女皇死後還政於他,他迫不及待地將李重潤追封為「懿德太子」,李仙蕙追封為「永泰公主」,在兒子的墓室壁畫中加上象徵「帝王」的四十八對儀仗戟,並把女兒的墓稱為只有帝王才配稱呼的「陵」。。。

懿德太子墓中的外國使臣壁畫,和闕樓儀仗圖中的48對戟一起看很明顯可以讀出,李顯對李重潤的「接班帝王」期望值

永泰公主墓中的侍女壁畫,畫中人的衣著髮型現在都是研究唐朝風尚的重要參考資料

然而,那個痛悼兒女早逝的李顯此時可能並不知道,他自己的命運其實更為可悲。在終於熬死了女皇母親重登皇位之後,他開始將未盡的父愛傾注到身邊尚存的親人身上:他的皇后韋氏可以不住在宮中侍奉,而在外面跟大臣公開偷情;他的幼女安樂公主,可以一次砸一億錢出去買百鳥羽毛織就的裙子跟人鬥富。。。李顯以為最大限度的縱容和寵溺,可以補償這麼多年來跟著他一起備受壓抑的親人,卻不知道此時再多的物質也已經無法填滿人貪婪的慾望。最終他被野心爆棚想效仿武則天的親老婆韋氏,以及親女兒安樂公主這兩個他一生中最愛的女人聯手毒殺,結束了窩囊悲劇的一生。。。貞觀之治已經遠去,開元盛世即將到來,波譎雲詭的轉型時代里,唐朝皇室的家庭悲劇投射下來的,就是這樣一道暗紅色的,悲愴的血影。。。

唐朝畫手的盛世

從「闕樓儀仗圖」的精心描繪可以看出來,唐代是個很熱愛美術的朝代,堪稱畫手的盛世。那麼,想不想來跟隨唐代畫手大大的腳步,領略他們的傳世之作呢?

先來看唐朝首席畫手大大閻立本,咱們中學課本講到文成公主入藏的歷史故事時,應該附過這幅圖:

故宮博物院藏絹本《步輦圖》,是閻立本原作的宋代摹本

這幅圖就是閻立本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步輦圖」,畫的是唐太宗接見吐蕃前來求娶公主的使者路東贊時候的場景,構圖,線條,色彩都堪稱一絕。其實閻立本是一位十分高產的畫家,他還畫過下面這副《歷代帝王圖》,堪稱中國古代肖像畫的經典作品: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所藏閻立本《歷代帝王圖》,據說,這一版本是閻立本真跡

總的說來,閻立本算是初唐肖像畫的官方指定畫家。唐太宗時期,幾乎所有官方需要畫像紀念的任務都會找到他:比如說閻大大還曾在長安太極殿凌煙閣,繪製真人等身大小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畫像;再比如他還為太宗繪製其征戰四方的六匹戰馬,然後雕刻成石立於太宗昭陵陪葬。

合體版的「昭陵六駿」,原畫也是閻立本作品。其實這六塊駿馬石刻中的兩塊在20世紀初被盜賣到美國,現藏於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塊留在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

有意思的是,身為美術界一代大宗師,又參與了這麼多國家級的項目,閻立本卻對自己「畫家」生涯十分不感冒。。。這是因為他雖然出身美術世家,終究還是一個有著政治理想的讀書人。他本人理政的能力不錯,在唐高宗時期甚至做到「右相」的高位。但是即使如此,人們記住他還是因為他的畫技,君王各種倚重他,為的還是讓他像個隨侍左右的匠人一樣作畫助興,這令他感到非常恥辱。。。於是閻立本傳下家訓,後代都不許學畫。。。。額,這簡直是一個糾結的悲劇。。。

說完了糾結的閻立本,我們來看看唐朝畫手大大二號——「畫聖」吳道子,這位是24K純的人民藝術家:早年當過小公務員,後來為了畫畫,乾脆連鐵飯碗也不要了!也許正是因為個性洒脫四處遊歷,吳道子的畫風和閻立本有很大差別,題材也大不一樣:多為山水風景和宗教神話題材的大型場景壁畫。也因為此,吳道子的畫風對後世傳統民間繪畫的影響很大。

吳道子畫風最大特色是筆法飄逸,人送雅號「吳帶當風」,這是一種什麼感受,看看下圖就知道了: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所藏「天王送子圖」,據傳是吳道子傳世的唯一真跡,但是此圖在明代之前沒有任何記載,專家也因此懷疑它是後人摹本

吳道子一生之中畫作超多,但大多是寺廟壁畫,都沒有流傳下來。幸好在他愛收弟子,所以吳氏畫風在唐代壁畫中還是並不鮮見,例如敦煌103窟的維摩詰經變壁畫,就被普遍認為是吳門畫風。

唐朝畫手大大三號叫做韓湟。這位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本人仕途也非常順利,一直做到宰相。但是他擅長的畫風卻和他自己身處的階級十分不搭界——喜畫農村風俗。。。。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下面的「五牛圖」。

故宮博物院所藏韓湟真跡「五牛圖」黃麻紙本,因為圖繪五隻形態不同的牛而得名(這裡沒有截取完全),後人推測,韓湟繪五牛圖有鼓勵農耕之意。

唐朝畫家大大四號是中唐時期的周昉,他本來是個因為哥哥戰功才進入公務員系統的無業游民,但是在學習繪畫之後竟然激發了超群的藝術天才!周昉尤善畫工筆仕女,他最知名的作品就是下面這副被現代的漢服愛好者cos了又cos的「簪花仕女圖」。

遼寧省所藏絹本唐代周昉真跡「簪花仕女圖」,這是現存唯一的一幅可以被認定為唐代的仕女圖,其中所繪女性的妝容髮型衣著嚴格反映了中晚唐的流行時尚

除了上面介紹過的幾位,唐朝知名的畫手大大還有尉遲乙僧,張萱,展子虔,李思訓,李昭道,甚至於王維——沒錯就是我們知道的寫詩的那個王維!他們的傳世之作小夥伴可以自行搜索。而在這些有名有姓的大師級作品之外,唐代還有很多在民間被無名畫手繪製出來的經典,比如著名的寶庫——敦煌莫高窟,那可真是藝術的大熔爐,各家畫風交相輝映構建出的無比絢麗的美術世界!有條件的小夥伴還是推薦實地參觀哦!

隨著最後一個關鍵詞的完結,我今天的擴展閱讀篇也就結束了,也許有人會問:怎麼這一篇沒有文末彩蛋呢?我只好無奈地告訴大家,其實是有的,資料我都找好了,但是因為本篇正文本來就已經很長,而彩蛋又是各種狂貼圖,我怕大家手指都點抽筋了還翻不完。。。。所以正文就到這裡吧!過兩天我會出一個超級洗眼睛的彩蛋番外篇,到時候不要忘記來欣賞哦!最後,還是敬請期待下期:遼寧省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科學奇妙說 的精彩文章:

TAG:不科學奇妙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