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培養不易怒的孩子,從小抓起

培養不易怒的孩子,從小抓起

1

記得看到過這麼一個說法:你在牆上釘釘子,釘孔就留在了牆上,不好抹去痕迹。你傷害了一個人,也是這樣。

當你忍不住對孩子大發脾氣時,除了可能給孩子留下心裡的傷害之外,還可能造成一個惡果:觸發孩子的下腦,孩子變得更容易衝動、反應過度;孩子的上下腦不能更好地整合,孩子沒機會練習理性分析問題、嘗試溝通與妥協、影響他人與環境。

註:下層大腦負責衝動、情緒和與生俱來的反應。上層大腦幫助下層大腦平息強烈的反應、衝動和情緒。上層大腦運轉良好可以幫助孩子三思而後行,考慮他人的感受,調節自己的情緒。

在孩子成年後,這種神經元層面的構造特徵伴隨著他,展現出來的就是一個易激惹、情緒容易激動、不會調節情緒、不懂如何溝通的人。

孩子的問題不全是父母造成的,孩子有自己的天生氣質,這一點已經為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所認可。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孩子的世界觀、性格、處事方式等。

2

如果希望孩子不變成上文說的樣子,就需要父母更完善自我:

1.在孩子撒潑時,不對孩子發怒。以怒制怒,也許能一時管用,但憤怒和不平的情緒會在孩子體內肆虐。孩子也失去了在危機時刻學習發展的機會。而且這樣做,如上所述,讓孩子的下腦變得更強壯,孩子變得更愛發脾氣、更衝動。

另外,也請父母用更有耐心和同情心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畢竟,孩子的上腦還在發育,要到成年後才能發育完善。

2.在對孩子生氣時,強迫自己微笑、做運動等,身體運動會帶來腦內化學物質的變化,幫助上腦更好地工作,理性處理事件。

同時,父母處理情緒的方式,也言傳身教地告訴孩子:怎麼更成熟地調節情緒。

3

另外,這不意味著我們可以任由孩子撒潑。孩子的怒火分為兩種:

1.利用怒火挾制父母,此為「上層怒火」。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要嚴守邊界,不能動搖。用行動告訴孩子,有些原則不能違背。

2.下層怒火,比如把水澆孩子頭上要給他洗澡時,孩子尖叫、反抗、發飆。對這種怒火,要溫和耐心,等孩子平靜下來後理性對話。

不管是哪種情況,都禁止嚴厲訓斥孩子,甚至暴力、體罰。這些都是在利用大人身體的優勢,碾壓孩子的自尊。孩子一時小,無法反抗。但憤怒的感覺已經進入他腦中,有一天可能會在你想不到的地方發表出來。

如果對孩子發脾氣了,一定要道歉、修復關係,與孩子重新建立聯結,要儘快!

4

書中舉了幾個例子:

孩子說「媽媽我恨你!」時,媽媽如果說「不管你多生氣,你都不要這麼說,我不希望再聽到第二次!",於事無補。

母女失去溝通機會,孩子失去成長機會,母女隔閡也增大。

相反,媽媽可以說:「你好像很生氣?是因為什麼?沒給你買那條項鏈嗎?」

孩子如果說:「是,你真小氣!」

媽媽引導孩子:「那條項鏈是非賣品。如果你繼續生氣,也可以。不過如果你願意,我們可以一起想個辦法解決問題。」

孩子說:「我們還能怎麼辦呢?」

當孩子說:「我們還能怎麼辦呢?」時,就已經開始運用上腦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留在下腦發泄情緒。

在遊樂場,孩子拿起別人的飛盤,媽媽不要直接告訴她結論:「這是別人的飛盤,不要動。」,而是應該這樣引導:

「我知道你很喜歡這個飛盤。不過,如果飛盤的主人回來了,發現飛盤不見了,怎麼辦呢?」

讓孩子去思考、自己做出結論。

讓孩子自己思考、做選擇,是一個很好的鍛煉上腦的機會。孩子在這個過程里,需要比較各選項、思考後果、衡量是否能承擔後果等。父母常常忍不住替孩子做決定。但父母可以提醒自己放慢腳步,把目標變成養育一個更理性的孩子,而不是每次選擇都盡善盡美。

5

除了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之外,父母還可以引導孩子關注他人情緒,變得更有共情力。比如當服務員態度不好時,你是否會當著孩子的面憤怒、指責甚至投訴服務員?你可以對孩子說:」這個阿姨似乎心情不好,她是不是早晨遇到了不順心的事?「

班裡有新同學,你可以引導孩子:」這個同學剛來,你覺得她會是什麼心情呢?會不會有些緊張?「等等。

父母給孩子一份很寶貴的禮物就是教會他們在情緒激動時,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這需要父母自身修為,需要自己活出 希望孩子活成的樣子。父母的行為方式,就是最好的示範。

往期文章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伊Isabel 的精彩文章:

TAG:小伊Isab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