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給中國經濟提建議:擁抱高科技和創新

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給中國經濟提建議:擁抱高科技和創新

圖說:「第十八屆瑞銀大中華研討會」- 諾貝爾獎得主分享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連建明)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1月9日齊聚上海,參加第十八屆瑞銀大中華研討會,他們十分關注中國經濟,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比如,對於中國現在的去槓桿,他們提出可以採取債權轉股權的方法。還提出應該要擁抱高科技和創新。

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這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分別是: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拉爾斯·彼得·漢森,他是1952年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研究的領域宏觀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還有金融經濟學,研究計量經濟學的世界頂級專家,專註於金融市場與經濟之間的關聯性。他研究的出一種統計方法,用於檢驗長期的股價是否可被預測,該統計方法挑戰了有效市場理論,他因此獲得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研究重點是不確定性,即經濟體的前景是無法被預測。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埃里克·馬斯金,1950年出生在紐約市,主要研究微觀經濟學和機制設計,2007年獲得諾貝爾獎。被稱為經濟學當中的工程學,理論上是設計一個特定的目標,制定一套有效的方法實現這個目標。通過這種方面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比如選舉制度、金融市場的監管、社會不公平。給英國政府提供諮詢時,他運用該理論在英國政府簽署「京都議定書」之後為電力企業設定了遊戲規則,保證他們按照標準排放。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和政治學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1948年生於塞普勒斯,主要是研究就業市場,分析為何在有工作機會的情況下人們還會失業,研究人們在勞動力市場上如何互相的聯繫和之間的關係。作為一名經濟顧問,他經常呼籲政府幫助勞動者進行工作的重新分配和再教育,強調政策直盯著需要提供良好的社會服務和基礎設施,並為底層人民提供就業支持。他最近還做過一份中國研究:《中國的新常態:來自歐洲的經驗教訓》。

圖說:拉爾斯·彼得·漢森Lars Peter HANSEN

漢森教授談中國金融市場

說到中國金融市場波動性要更強一些,在新興市場是不是沒有那麼理性這個問題,漢森教授表示,理性這個詞是經常被人去用,但是沒有非常清晰的界定,它是非常複雜的,有的時候如果說你沒有一個很好的定義,就會有一些不確定的行為,比如在新的市場上會有一些新的城市,人們可能是邊學邊去做,你很難比較中國的金融回報和美國的金融回報。中國政府是非常關注金融市場的波動性的,中國當然也是非常關注金融市場的,所以說投資者自己有的時候會做投機,覺得政府的干預可能會是什麼樣的,這種本身也是不利的,所以我不太喜歡這種分類,說市場到底有效還是無效,市場有效的假設有點簡單化,中國市場有自己自身的特點,跟美國經濟是不一樣的。

還有另外一部分就是金融市場的流動,可能比如說像香港股市和上海股市價格是不一樣的,這是每個市場的金融資本是不一樣的,對金融市場行為也是不一樣的。

為什麼這幾年中國股市在經濟較好的情況下表現卻比較差?漢森表示,不見得所有經濟情況都體現在金融市場的表現當中,在美國也不是所有的經濟情況都反映在金融市場上,金融市場只能反映實體經濟當中很小的一部分,比如中國的IPO可能之前也會有一些限制,現在慢慢的放鬆有更多的開放,這個不是所有的經過增長都會體現在金融市場。

圖說:埃里克·馬斯金 Eric S. MASKIN

馬斯金教授談中國金融

關於中國金融正在進行的去槓桿,馬斯金教授表示,中國很多債務是政府或者是國有企業持有,並不是非常危險的狀態,或者不穩定的狀態,或者說跟美國曾經遇到過的情況是不太一樣的,可能不用太過擔心,但是我覺得還是需要去關注去槓桿。

其實在這個話題上面我覺得有各種不同的想法,從公司、從企業的層面上講,可以比如說把公司債轉化為股權,他們也一直在提這樣的觀點,也就是說他們覺得企業界更多的使用股權,然後把公司債轉化成為股權,他們覺得這可能對中國來講是比較有用的解決辦法。

圖說: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Christopher PISSARIDES

皮薩里德斯教授談人工智慧的影響

說到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帶來的影響,皮薩里德斯教授說:我覺得人工智慧機器人會是高科技創新發展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50年之前我們有工業革命,當然這些高科技的發展對某些行業帶來衝擊和影響,我們會出現轉型,我們看到中國在過去30年的時間當中經歷的轉型也是非常巨大的,大概45%的勞動力從農村地區進入到沿海的城市,或者說去從事非農的工作,而且也做的非常成功,那麼機器人的時代可能就不需要這樣的轉型了,我們當然聽到很多人很擔心,就是說機器人可能會破壞很多的就業機會,特別是那些生產效率比較低的工作。可能我們就需要更多技能的工作,有很多事情可能靠機器就能夠替代了。

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擁抱高科技和創新,我們會遇到挑戰,我們遇到的挑戰就是怎麼幫助這些工人,也能夠對社會所經歷的轉型做出自己的貢獻,包括從政府的角度,未來我們怎麼更多的去從事服務行業的工作,如果我們能夠很好的去擁抱這樣的轉型的話,我們就可能就會進入到一個新的時代更多的創新以及更高的生活水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