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尊重喚醒思想的野性

用尊重喚醒思想的野性

【前言:最近這個公眾號復活了,即將在未來的幾天內介紹伽羅瓦理論的內容,敬請期待】

就在今天,清華的朋友圈突然被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刷了屏

事情原本不大,上圖說的是一位外文系的女同學選修了清華「文化素質講座」這門課,而這門課的要求是在聽完八次講座之後提交一篇論文。論文需要結合講座的具體內容,展現自己的所得。而這門課能否通過、獲得學分、成績如何,除了八次講座的出勤記錄之外,就是這篇論文了。

而事情的關鍵在於,這位外文系的同學十分不聽話,身為一個標準的文科生,居然選修了數據結構這樣一門理工科學生自己都很難hold住學好的課程。不僅如此,為了文化素質講座還寫了一份題目為《趣味科研,敏銳生活》的論文,正如評語中所說,竟然還「寫的十分出色」、「能將講座中觀點應用在自己的科研過程中」

然而,問題卻也恰恰出在這文科生的太出色上。這篇報告是如此的出色,乃至於科研、學習數據結構的細節讓看論文的老師/助教(?)起了疑心。「疑似抄襲」、「建議不通過」、「有問題請聯繫」,句句如刀,短小精悍,充滿著清華大學公文里那一如既往的含蓄簡約卻又不失力量的語言風格

但事情卻也不小,一時間,聲援這位外文系女生和力挺文素中心的兩派聲音在票圈裡相持不下。批判者說這是官僚,更是紅果果的歧視;另一派說文素中心做的也沒錯,尤其是措辭已經很委婉了。

但是在爭執中,有幾件事情,其實雙方都漸漸達成了共識並心照不宣。

一、該同學的多名朋友擔保,這篇論文是沒有抄襲的。因為據說這位外文系的同學其實同時修了數學系的雙學位,入學時就有理科生背景,而且一直保持著理工科的學習,所以經歷也是真實的。

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論文審核者,「論文抄襲」這樣一個帽子的重量和人格上的玷污程度,心裡應該是有數且謹慎的。在沒有充足的證據之前,這種網路學堂上的正式公布是欠妥的。【更進一步的,何為抄襲的標準和審查機制也從來沒有公開明確過】

至於其他的爭論,諸如「建議不通過」到底是不是「即為不通過」在清華一如既往的美稱;清華老師助教是不是歧視文科生搞不了科研;老師到底打沒打電話確認情況、給分之前還是之後打的、語氣如何……

都不重要

平心而論,在全校幾千人選這門課,幾千人的論文需要被審核的前提下,資源本就不充足的老師或者助教認真看完了論文,還給了正面的評價,客觀上算是盡職盡責;

平心而論,在外界不了解外文系有不少理科生的前提下,常識里,面對這樣一份優秀的報告心生疑慮也非常正常。畢竟我們教數據結構的鄧老師也一直因為這樣一位文科娃娃,懷疑自己的課開的太水(然而並不)。

但是啊但是,LR之所以在期末這樣爆炸的時候堅持為此寫一份推送,是因為這件事,實實在在觸碰到了LR心中有關中國教育最敏感卻也最痛的那根心弦。

(依然是不那麼隨意的分割線)

我們這一代的人,已經在教育的馴化下喪失了思想大半的野性。

中國教育被人詬病已久,填鴨、應試、官僚管理……許多的詞,許多的字眼,一個比一個難聽,一個比一個觸目驚心。

而生性極為叛逆的我,早在之前的推送小學生遇到蘇軾,請先別急著驚嘆和自怨里就說過自己當時怎麼用行動反對這一切。但我在那篇推送里,肯定了中國教育紮實的基本功、高效率的教育模式。我一直認為,不存在又快樂又有成效的教育,即使有,那也是非常初級的階段。到了後來,學習知識、提升能力、突破comfort zone,從來在實際過程中就不會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

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對經歷過的典型的中國式十二年中小學教育完全認同。其實這次的事情,讓我對原本極為憧憬和期待的大學教育,也有了那麼一絲寒心。而這,也是我認為核心上,中國式教育真正的痼疾之所在。

我們總是讓學生的思想太馴服了

這一切的一切,始於考試至上的小升初、中考、高考和各級競賽中。我本人並不覺得考試是一件多麼糟糕的事情,從當初初三高三對考試的仇視中走出來,我發現其實考試的真題非常友好、基礎,以及通過某種公平的制度進行選拔的內核是完全正確且不容質疑的。所以說考試是某種科舉其實問題不大,畢竟在儒家思想浸染的周邊國家如日韓,這樣高壓力的一考定終身一直存在;包括我們一國兩制的台灣省,也有一種叫做聯考的東西存在。

不然,我也不可能坐在現在這所大學的宿舍里寫這些。如果沒有高考,我有這個自信我沒法坐在清華大學的寢室。就像各種社會書畫和年年的三好學生評獎一樣。

可是,考試帶來的最嚴重的問題,也是最沉重的附加品,就是錯誤的成本太高。從小學一年級寫田字格時就被要求的橫豎撇捺的位置、傾角開始,那一橫一豎一口框的約束就一直有形或者無形的存在著。

小學時,是組詞造句必須要按照課文的格式,算數加減法必須按照規定的內容,就是奧數,每一個題型也有約定俗成的模板方式。

中學時就更明顯了,中考和高考考綱的小冊子划了一個圈,花費在這個圈外內容的時間都是浪費。在升學壓力比較小的地方或許還好,倘若是沒有政策傾斜的人口大省,一個學校或者一個學生想要獲得好的升學率、進入好大學,這些「旁門左道」、「奇技淫巧」、「之後再說」的東西,浪費的時間越少越好。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之前驚了朋友圈、所有人都直呼從來沒有見過的高中數學選修課本:

(這其中的很多內容直接與大學的很多知識相關,對於啟發數學思維和培養數學興趣非常有意義,但是幾乎沒有幾個人見過這些書。事實上,因為和高考無關的緣故,據說幾乎沒有學校訂購這些書,這些版本的書都停印了)

其實,內容的問題還是其次。最要命的是,因為考試固定了題型和考察點,所以其實還固定了思考問題的角度和能夠使用的方法。這一點甚至在競賽上也有體現,不要認為競賽的知識更加深入、方法更加多元情況就有所改觀(雖然還是比中高考好),不乏見到解析幾何算平面幾何、調整法吃遍不等式和組合一片天,又或者是用坐標壓縮投影解解析幾何問題的方法,有時一些詭異的歸納法和分析,也能讓數學競賽的組合、數論題瞬間本相畢露。再有比如說,所有趟過高考的河的人都知道的,洛必達法則是大半導數題的最後一問大家心照不宣、卻諱莫如深絕不能擺上紙面的東西。

更不必說大家都清楚的高考作文了,多少老師說過多少次(至少對我這個喜歡寫小說、文言文和偏險立意的桀驁不遜的學生說過很多遍),要想不以自己的人生作為賭博的風險的代價,那麼反覆點題、感動中國事例、辭藻渲染、政治正確和積極向上是穩妥高分的不二法門。

這些課外的內容和不常規的方法,就像那位外文系同學的數據結構paper一樣,是太個性太出眾的東西,是教育者看來太刺眼的東西,是野性太大的東西。

說白了,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一種教育下,它為我們劃定了一畝三分地、所有我們可以想的事情、所有我們可以用的方法都已經被預先定好,我們被要求成為一個嫻熟使用這些方法、並且不被與之無關的內容分散精力的馴服的寵物。就像處在一個大籠子中,最終的考核和麵包的分配,看的都是學生們對要求的方法掌握的熟練程度,所以那些試圖掙扎出去、或者被其他東西分了心的學生,都會受到或多或少的懲罰或者吃虧。

久而久之,我們的學生學會了什麼呢?模仿、極其有限的改編、循著反覆練習的最穩妥的一招一式,一切都要有一本教材或者教輔作為行為的指導。否則就會無比方張,無所適從,寸步難行。

這話不是我空談,自可以看看(很多但不是全部)大學新時代同學們千篇一律的作文、pre,看他們某一個作業題交上來的時候無出其右的做法,或者與他們談話、談社會問題,甚至讓他們辯論。

很多此前沒有接觸過的新生,辯論時不知道說什麼好,第一反應是認同,永遠太容易被對方說服,或者自己的道理根本不知道如何論述。只知道如何同意一個觀點,卻不知道如何有邏輯和體系的指出另一觀點的不足。

道理很簡單:從小戴久了鐐銬的人,放開了手腳,也踉踉蹌蹌、走不好路;被馴化太久的寵物,即使放開了他們的四肢和利齒,也永遠只知道怎麼溫順的擺尾。

而清華其實強調交叉素養和全面發展已經很多年,這次的事件,卻正如一個絕妙的寓言。正如龍應台在野火里寫到:我們一直期盼有獨立思考、敢於發表見解的學生,可是當我們真的看到一個學生,在課堂的大庭廣眾下站起來說:「老師,您這裡說的不對」的時候,我們為什麼會恐懼?我們為什麼又在此時告訴他要尊師重道?我們真的準備好了、想要看到一個真的會獨立思考、如此桀驁不馴的學生嗎?

同理應用過來,我們為什麼不相信一個外文系的學生能科研?我們為什麼又在此時告訴她「疑似抄襲」?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又真的有自信去相信,清華會出現這樣一個交叉素養出眾的學生嗎

答案放在心中,我只希望,我們自己保持著思想的野性。而真正企盼出現創新和獨立思考學生的人們,能夠尊重我們的,這一點野性。

漫士囈語,歡迎關注

喜歡也可以打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士囈語 的精彩文章:

TAG:漫士囈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