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寄語,風險與人性;金融風暴10年後的新年開詞
歡迎關注YaK芽課
GIF
進入2018年了,不禁想起10前年的那場金融危機。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改變了世界的發展進程,也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你我的人生軌跡;30年改革開放紅利的結束,房價的不斷高走,實體經濟的衰落,互聯網經濟的高速發展,日本和歐洲經濟的停滯,中國藉此登上了第二大經濟體的寶座。
在08年的時候,一群美國華爾街的數學天才和物理天才,試圖用數學方法建立一種可以長效規避金融和經濟風險的萬能方程,創造了琳琅滿目的衍生金融產品,他們要去控制風險或者說是駕馭風險。和世界上其他領域的天才一樣,這些天才總有著建立一種詮釋世界規律的統一規律夢想,創造一個永動機。愛因斯坦夢想著建立統一場理論,黑格爾的哲學百科全書,希爾伯特的現代數學體系,所有的頂尖天才都有著這樣的執念,卻都無功而返。08年也一樣,他們無法用數理邏輯去駕馭風險,人性引爆了這個風險,波及到世界,形成了一次超級金融危機。
2017年似乎是歷史的一個終結,它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這個新時代是人工智慧的時代,它彰顯人類的創造力可能創造出比人類更加聰明的替代物。然而在這個新時代,我們同樣看到人類又是多麼無知地重複逝去的歷史,它排斥開放的社會,卻建造心靈的城牆;它扼殺多元的思維,卻推崇一元的世界;它拋棄民主的真諦,卻一味讚美專制的魅力。
10年間,又一群美國矽谷的天才,藉助著IT業這些年發展的碩碩成功,建立傳說中的人工智慧。2017年是一個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節點,Google引導的AlphaGo 展示出它極強的威力,讓人類俯首稱臣。藉此人類有理由堅信人工智慧時代的帶來。人工智慧帶來的技術變革,必將衝擊很多產業的格局,經濟結構也會重新建構,社會結構也會因此發生大的變化。在這樣重新構建的過程的,風險也將再次爆發。
這次的人工智慧技術和08年那群天才要建立的金融永動機也都是用了同樣的數學原理和模型。貝葉斯方法、馬爾可夫鏈、蒙特卡羅模擬等等現代數學和現代物理的方法被重新賦予新的意義和價值。這些理論和方法打開了現代世界之門,也用更高維度的思維方法詮釋了世界的運行機制。他們共同指向因子是不確定性,在共同對抗風險。
《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的作者赫拉利則擔憂,大部分人在人工智慧的新時代會成為沒有價值的無用階層,而人類在數據時代將會交出自己的決定權,這甚至敲響了人類自由意志的喪鐘。在數據威權之下我們或許會進入一個大數據時代版本的奧威爾《1984》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杞人憂天。就算我再喜歡喬治奧威爾的作品,也不期望人類社會步入奧威爾的世界。
從擲骰子開始的概率論到股權定價的BS公式,在探索風險管理的過程中,人類的知識連接性十分的驚人,數學和經濟學學科發展的協同性也同樣的驚人,這可能也是近現代史上經濟學家的優越感的源泉。
風險這個詞來自於古義大利語risicare,意為害怕。從這個意義上講,與其說風險是一種命運,不如說是一種選擇。「害怕」採取行動——它依賴於我們做選擇時有多大的自由度和所掌握信息的多少。
風險管理的本質是就是把我們對結果有所控制的領域最大化,而把我們完全不能控制結果和我們弄不清因果聯繫的領域最小化。事實上,隨著文明的發展,大自然的反覆無常已經不那麼重要,反而是人類的決定更加至關重要。
哈姆雷特抱怨說,面對不確定的結果時太多的猶豫不決是不利的,因為決策的本質特色會被不斷的思考削弱。哈姆雷特錯了,猶豫不決的人是在採取妥協方案。只要我們一採取行動,我們就喪失了等待新信息出現的機會。這樣,不採取行動本身也具有價值。結果的不確定性越大,延遲行動的價值也就越大。
曾以為,讀了足夠多的文學作品,已經體味了多彩、善變的人性。文學作品裡的對於人性的描述細膩而精彩。故事依舊是故事,穿梭在文字之間,激發起人的無限想像。而創業的過程則時時敲擊人性最脆弱的利益。文學作品裡人性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緩緩展開;而創業的歷程中,對風險的態度撞擊著人性,對風險的態度也決定著每個人可以取得的成就;2017年在創業的路上,看到了太多因為風險而暴露的人性。一幕幕都栩栩如生,比小說更露骨。 2017年12月31號,中國最後一批90後也步入成年。60後掌控著核心社會資源,70後利用資本和資源作為掮客,80後在夾層中生存,90後生強力壯。每一個年齡層的人,都有他成長的背景,都有他生活的現狀,這些是他們人性的體征,也決定了他們對於風險的態度和決斷。互聯網創業面對著社交媒體,這是一個充滿人性血腥味的戰場。
2017年恰好是社交媒體誕生20周年,社交媒體堪稱過去20年中最顛覆我們生活的科技創新,社交媒體比小說故事更精彩,人性在這裡肆無忌憚的發揮。第一個社交媒體網站SixDegrees 1997年面世之後,我們曾經有過不少美麗的幻想。但社交媒體的出現並沒能如我們所願推進我們交流的深度和高度,反而事與願違,大量虛假消息不但誤導了民眾,而且將我們鎖在自己喜愛的信息編織的網中作繭自縛,加深了誤會甚至製造了仇恨。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在2017年初辭世前就悲嘆,「多數人利用社交媒體不是用來拓展他們的視野,而是把自己鎖進同溫層,聽自己的迴音,看自己的倒影。社交媒體非常有用,也提供了娛樂,但那是一個陷阱。」 就連Facebook的前高層 Chamath Palihapitiya在離開公司六年之後也帶著沉重的負罪感,悔恨自己所建立的社交媒體工具摧毀了社會運作的社會組織和結構;而依靠社交媒體獲取年輕人支持的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也在2017年警告,不負責任地使用社交媒體正誤導民眾對複雜議題的理解並導致錯誤信息的傳播。
新的社交媒體,也構建除了新的風險,這種風險是人類從未遇到的風險。社交網路之前人性在資本市場市場被無限放大,你可以在股票市場上看透人性的脆弱。資本市場聚集了非理性的民眾是可怕的,想必大家都親身經歷過;而社交網路,充斥了沒有獨立思維能力的網民,後果也是災難性的。
回望08年,就必定要想到這位老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
2007年的格林斯潘寫了一本回憶錄,取名為《動蕩年代》,詳細而生動地記述了他的個人成長經歷、主政美聯儲時的各種趣事軼聞以及其經濟思想的傳統師承。在這之前,格林斯潘剛剛卸任18年零5個月的美聯儲主席一職。他在任期間,不論走到哪兒,都享受著總統般的接待。世人都盛讚他引領了美國經濟近20年來的繁榮和穩定。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這個響噹噹的大人物突然之間被拉下聖壇,也讓世人切身地感受到什麼才是真正的「動蕩年代」。2013年,這位大人物帶著他的新書《動蕩的世界》再次回到世人的眼球,書中試圖說明究竟是什麼地方出了錯,並給出一些建議,告訴人們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經濟運行是一個龐雜的聯動體系,各個環節相互關聯相互制約,除卻市場競爭這隻看不見的手,人性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變數。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家和其追隨者都主張,在自由競爭的市場中,所有經濟活動都可藉由「看不見的手」自動調節。經濟活動受市場規律的制約。在行為經濟學家看來,前者的觀點是建立在人類完全進行理性思考的基礎上的,而事實上人類的思考過程往往依賴於直覺,並非全然依靠邏輯。托馬斯·赫胥黎說:「醜陋的事實扼殺了漂亮的假說。」人性的反覆無常會讓建立在完美假設基礎上的理論模式變得不再完美。因此,格林斯潘試圖從人性的角度論證那些人類自身的「動物精神」如何影響經濟運行,並進而影響了宏觀經濟決策及其結果。
格林斯潘把根子挖到了人的本性上,危機的發生是因為人的動物精神的本性——恐懼與狂熱、從眾行為、依賴傾向、競爭本性等等。我們人類的本性是什麼?一般人認為人性的本質是理性,和其他生物比起來,人類有聰明的大腦,會思考,而其他生物不會或者說差很多。這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正如格林斯潘在書中指出的那樣,行為經濟學家們的研究表明,人類的思考過程其實更多依賴於直覺而非邏輯思維。雖然所有知識和物質的進步最終都需要系統化的邏輯思考的證明,但我們的日常思維卻很少採用那種嚴密的模式。經濟學裡經常使用的「經濟人」模型,是以人的純粹理性思考為假設的,但現實中的人是受到很多因素制約的人,但不能等同於假象中的「理性人」,正因為如此,很多根據「經濟人」為基礎的推測跟實現生活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從預測的角度來說,問題並不在於行為是否符合理性,而在於行為規律是否具有足夠的重複性和系統性,從而可以在數量上進行度量和預測。人類的動物精神會受到人的理性的制約和調節,在理性調節下的動物精神會影響宏觀經濟決策及其結果。
為了謀求社會進步,就需要社會財富持續不斷地投入到尖端技術和領域,而這也就意味著那些過時的技術就應該被淘汰。這就是所謂的「創造性毀滅」。「創造性毀滅」就意味著有贏家也有輸家,我們自然願意去幫助那些輸者,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我們用社會原本就有限的財富去支持社會勞動力低下的企業,這樣一來,公眾的生活水平就難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他建議這些企業接受「創造性毀滅」,以便國家更好地實現資本主義繁榮。
「一個人看到曙光的時候,也許另一個人看到的是狂風暴雨。如果沒有冒險精神,這個世界也許會旋轉的緩慢許多。…人類對風險的偏好互不相同,這是我們真正的幸運。」
「世界充滿了吸引人的東西,但是人們願意為它們支付的代價卻每個人與每個人不同。」
人性與風險將伴隨著你的2018 。體味人性,與風險共舞!
盧梭早在18世紀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中就指出,「自然界中很少有不平等的現象,當今流行的不平等現象是人類在求生存和進步的過程中,人為逐漸衍生成的。」
康德在《論人類社會的永久和平》里這樣寫到:人類的社會政治生活的基礎是法權(或譯「權利」、「公正」,Recht),而法權的基礎是道德。道德作為純粹實踐理性的法則是自由意志的內在規律,法權則是自由意志的外在規律。人類歷史由此而和自然界過程嚴格區別開來了。因此,我們不可能用研究自然過程的經驗的眼光來研究人類歷史,也不能把人與人的政治關係建立在人的生物學和動物性需要之上,而只能用先驗的方法從人的自由本性中推出隱藏在自然現象背後的法權關係。顯然,這種法權關係用科學實證的眼光是看不見的,但用人性的眼光、哲學的眼光看卻又是無處不在的,它不是自然規律,而是自由的規律。
YaK芽課不單純在教編程課程,編程僅僅是工具,(也許現在所學的編程語言幾年後就被淘汰),而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編程工具的幫助,去認知現代科學,理解現代語義下的不確定性。通過編程工具,幫助孩子去完成通識教育,一個有自我思考能力和獨立精神的人。
芽課:用計算開啟科學認知,展開生命智慧的大樹。幫助孩子形成更好的科學素養和科研能力。讓這些出生即數字公民的孩子,擁有釋放自己無限想像力的能量。
歡迎關注YaK
用計算的力量改變世界是每一個程序員的夢想,YaK團隊抱著對教育的敬仰和熱忱,開發了有趣的YaK編程工具以及配套的系統化教學課程。讓孩子可以用編程去學習和理解自然的語言:數學。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