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貞觀之治的開創者之一長孫無忌的下場為何如此凄慘

貞觀之治的開創者之一長孫無忌的下場為何如此凄慘

長孫無忌(約597年-659年)字輔機,河南省洛陽人。先世乃鮮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後改為長孫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內兄,文德順聖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非常好學,「該博文史」。

隋朝義寧元年(617年),李淵起兵太原。無忌進見,淵愛其才略,授任渭北行軍典簽。自此輔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權,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以功第一,封齊國公,後徙趙國公。武德九年(626年),參與發動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歷任尚書僕射、司空。為人謹慎,改任司徒。貞觀十一年(637年)奉命與房玄齡等修《貞觀律》。貞觀十七年,圖功臣二十四人於凌煙閣,長孫無忌居第一。唐高宗即位,冊封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永徽二年(651年)奉命與律學士對唐律逐條解釋,撰成《律疏》(宋以後稱《唐律疏議》)30卷。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為許敬宗誣構,削爵流黔州(今重慶市彭水縣),自縊而死。有詩三首。

長孫無忌是怎麼死的

長孫無忌對大唐可謂忠心耿耿,始終不渝;同樣,李唐前三任皇帝也對他代代禮遇,寵眷甚隆。李淵在位時,封其為齊國公,後徙趙國公;李世民臨死前,還對大臣們說「我有天下,無忌力也」;李治即位後,封其為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然而,到了顯慶四年(659),也就是李治當上皇帝的第十個年頭,長孫無忌卻因「謀反」罪被削職流放,三個月後被逼自縊身亡。

唐高宗雖然比較懦弱,比較溫和,但在立武則天為皇后的問題上卻相當果決。據《舊唐書》記載,「帝將立昭儀武氏為皇后,無忌屢言不可,帝乃密遣使賜無忌金銀寶器各一車、綾錦十車,以悅其意。」對此,《新唐書》也稱「帝欲立武昭儀為後,無忌固言不可。帝密以寶器錦帛十餘車賜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接著,武則天趁熱打鐵,先是讓母親楊氏「自詣無忌宅,屢加祈請」,後又派禮部尚書許敬宗「屢申勸請」,希望通過懷柔政策買上通達皇后寶座的門票,結果卻遭到了長孫無忌的「厲色折之」。在中國,有身份的人最注重的就是面子問題,就是招呼效應,可長孫無忌就是不肯低下那顆倔強的頭顱,反而給前去辦事的人一副白眼。話傳到唐高宗那裡,他的臉往哪兒擱?他能不惱嗎?何況,娶誰當老婆,那是皇帝自己的事,長孫無忌這個當舅舅的是添的哪門子堵?與其說,長孫無忌的立場堅定得罪了武則天,還不如說他的不近人情深深地刺痛了唐高宗。唐高宗雖然老實,但他終究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他決定了的事,尤其是這種涉及到男女私情的問題上,誰出來反對都是螳臂當車。不久,也就是永徽六年(655)十月,唐高宗「竟不從無忌等言而立昭儀為皇后。」

唐高宗冊立武則天的那天,長孫無忌一伙人有沒有去喝喜酒,史籍中沒有記載,唐高宗疼老婆是出了大名的,武則天一撅嘴,他自然會出來打抱不平。褚遂良被數次降職,一貶再貶;韓瑗、來濟被貶到邊州,永遠不許進京;于志寧、柳爽被徹底免職;凡是與長孫無忌一起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的臣僚,大多被罷免或疏遠。這一大批元老級重臣,如果沒有唐高宗點頭授意,武則天能扳得動誰?羽翼被一個個剪除了,長孫無忌見識到了唐高宗的面里藏刀;冊立皇后成功了,唐高宗由此領略到了皇權的所向披靡。當皇帝這些年來,唐高宗一直生活的比較鬱悶,好多事情都是由長孫無忌替他操辦的,甚至連他頗為得意的「永徽之治」也被看作是「貞觀遺風」。一般情況下,性格懦弱的人,內心越發要強。唐高宗不願被唐太宗的光環所掩蓋,更不願處處掣肘於長孫無忌,年齡越大,那種朝綱獨斷的信念就越強烈,那種控制與反控制的矛盾就越突出,廢立皇后無疑是反映這種君臣矛盾的焦點。唐高宗想挺起腰桿一言九鼎,必須要除掉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畢竟是長輩,是親人,唐高宗素以仁孝著稱,他不可能因為一些家庭糾紛就狠下心來對親舅舅實施生殺大權。機會,總會是有的。在皇權專制制度下,誰要是沾上了「謀反」的邊,不論是皇親國戚,還是宗室王公,統統沒有好果子吃。何況,此時的長孫無忌已經遭到了唐高宗的厭惡。顯慶四年(659),中書令許敬宗為了迎合唐高宗,派人上奏稱「監察御史李巢與無忌交通謀反」,朝野嘩然。對於這樁大案,唐高宗先是「驚」,繼而「泣」,可他既沒有找來長孫無忌當面對質,也沒有做任何的調查取證,就把親舅舅發配到了黔州。這種處置結果,長孫無忌「性通悟」,不難想到是誰下的黑手。為了大唐,長孫無忌嘔心瀝血了一輩子,如今落得這步田地,如此大的反差換了誰都可能一蹶不振。其實,當政治生命被無端扼殺的時候,長孫無忌這個政治人物就已經死了大半個了。三個月後,唐高宗派人複合此案,長孫無忌在袁公瑜等人的「暴訊」下被逼自縊,享年六十三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屋 的精彩文章:

TAG: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