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份書單,揮別我的2017
年初沒工作,一年下來居然讀了40餘本書,算是糟糕的2017年的一場難得的收穫。
預感到這可能是一篇不太討喜的書單,就盡量找一些能夠引起共鳴的作品。
虛構類
2017年一共只讀了5本小說,恰好可以都推薦出來。
01
《步履不停》【日】是枝裕和著
故事梗概:橫山良多與妻兒一同返回位於湘南海邊的老家。一天多的時間,串起幾十年來家庭里的故事。父親是多年的醫生,對滿身志氣的大兒子充滿偏愛,二兒子良多於是另闢蹊徑,走上了藝術道路。不幸的是,大兒子因救人而去世,良多因無法承擔父親的希望,而難以與父親和睦。
讀後感:是先看了《步履不停》的電影,再回來讀他的小說,依然有意外的驚喜。那些隱秘在心間的小心思,小打算,小歡喜,小悲傷,讓一個敏感的讀者,時時處處感受到一種狹小的共鳴,輕輕的瘙癢。比如良多回家前依舊是沒有工作的,他給母親的零花錢甚至都是跟妻子「借」來的。看後我跟戀人說,老大不小還要妻子養活,就是我吧?
春節將至,那些不願回家的遊子,或許都會在這部小說里找到共鳴,可那家啊,真的轉瞬就沒了。
02
《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日】三浦紫苑
故事梗概:兩個離異男子在 「便利屋」工作中遇到的大小事件。便利屋就是一個打雜店,幫忙跑腿,清理房間,甚至幫人記錄公交的準點率。就在這一件件的小事里,串起奇怪的,溫暖的,含蓄的,驚險的故事和人間真情。
讀後感:三浦紫苑,日本直木獎作家,我突然發現我喜歡的講述編撰大詞典的《編舟記》也出自她手,《編舟記》講述的是幾個編輯甘於寂寞,幾十年編纂一部大辭書的故事,對於那些在職場里難以左右逢源的文科生,看一部這樣的電影,或動漫,或許會是一場療郁吧。
03
《你一生的故事》【美】泰德·蔣
故事梗概:這是一部短篇小說集。《你一生的故事》里,一個語言學家學會了一門外星語言,徹底改變了她的世界觀。過去、現在、未來,在她眼前同時展開。當她看到了未來,她就看到了她女兒的一生。
讀後感:因為想看電影《降臨》,而提前閱讀了小說。可以說,電影真的省略了許多只有文字才能表達的內容,作者是理科生,卻展示了驚人的語言學天賦。這是一本非常神奇的科幻小說集,作者的想像超越了我們對於科幻的定義,例如《巴比倫塔》、《地獄是上帝不在的地方》,都以一種全新的圖景,來詮釋他對聖經的想像。
04
《地海傳奇1:地海巫師》
【美】厄蘇拉·勒奎恩
故事梗概:男孩雀鷹擁有極高的魔法天賦,卻無法明白魔法的真諦。少年時,他被送去魔法學院,卻在與同學鬥法的過程中,召喚出恐怖的黑影。黑影意欲吞噬他,藉助他的身體而進入人間,漸漸地,雀鷹決定放棄逃避,勇敢追逃黑影,他一路追尋,直到海洋盡頭。
讀後感:作者在美國奇幻小說界擁有極高的地位,而她的作品也擁有很高的口碑。但我有點難以理解這種成果,作品展現出的人對於自身的否定和肯定,似乎並不具有特別多的獨創性,小說關於魔法世界的展開,似乎也不如我們熟知的其它作品那般恢弘大氣、精妙複雜。
05
《解憂雜貨店》【日】東野圭吾
故事梗概:一間可以解憂的雜貨店,把你的憂愁寫成書簡投遞進去,隔天總會有人為你回復、開導。通過一系列跨越時空的奇事,一些人的命運被串聯起來,他們有的人夢想成為音樂人,有的人在男友絕症前備戰奧運會,有的人在孤兒院里看不到希望……
讀後感:這是我第一次閱讀東野圭吾,整部小說故事性很強,所有發生的故事都在作者強大的創作力面前,完好地縫織到一起。但跟其它日本小說相比,似乎多了些骨,少了些肉,那字裡行間傳達出的,除了故事,似乎難有情意。
小說被改編成了電影,日語版有我喜歡的林遣都,中文版有我喜歡的董子健,正好在上映。
非虛構類
01
《哈佛中國史?儒家統治的時代:宋的轉型》【德】迪特·庫恩
這是第一次接觸宋史,在此之前,對宋的印象負面居多:版圖最小的中華帝國(之一?),與虛弱相伴的三百年……。然而讀罷此書,突然對宋朝有了諸多改觀。
作者把宋定義成一個最接近現代化的帝國。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中,弗朗西斯·福山把秦定義為第一個韋伯意義上的一個現代化國家——即通過選拔的官員,而非貴族來治理國家。看《羋月傳》的時候有這樣一場精彩的橋段:羋月對所有的將士說:「你們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報,你們可以稱為公士、為上造……」當年看這一段心想,這又是導演把當代價值觀強賦到古人身上,但按照福山的思想,秦朝的國家治理模式的確是現代性的。
可是這種現代性在漢唐時期又被翻轉了。雖然漢唐是中國的盛世,但它們的治理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分封的,貴族的,大家族的,直到宋的出現,這種現代式的文官治理模式才又出現,而且穩固下來。
《宋的轉型》里還介紹了宋的開明,它的法度不再像前朝那樣暴力,而宋在文化、科技、宗教、商業、外交等領域,也都十分發達,儘管遼、金在武力上侵犯了宋,但在文化上,它們迅速漢化,這又證明了宋朝漢文化的強大。
書中有一個令人悲傷的假設:如果宋沒有滅亡,中國或許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工業革命的國家。
另外:這套《哈佛中國史》,是按專題,而非帝王來寫的,以前讀史,總覺得是在讀帝王史,可是在這一套書里,卻可以讀到當時的城市、商業、人口等各種維度的內容,讓人喜歡。
02
《批評官員的尺度:〈紐約時報〉訴警察局長沙利文案》【美】安東尼·劉易斯
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雖然種族隔離已經被廢除,但是南方州對黑人的歧視依然十分嚴重。1960年,紐約時報發布了一篇廣告,廣告對亞拉巴馬州存在的歧視暴力進行了譴責。亞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警察局長以誹謗罪將《紐約時報》告上法庭。在州最高法院,一個全是白人的陪審團判誹謗罪成立,並裁定《紐約時報》賠償50萬美元。被逼上絕境的《紐約時報》將案件申訴至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在《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中力挽狂瀾,宣布『對公共事務的討論應當不受抑制、充滿活力並廣泛公開』。」書中有一句話,「是人民擁有對政府無限制的審查權,而非相反。」
通過這一案件,作者追溯了兩百多年來美國誹謗罪和言論自由的歷史,闡釋了蘇利文案的意義,以及它帶來的各種積極和消極的影響。而書中對最高法院庭審現場的描寫,驚心動魄甚至不輸於看電影。
艾倫?德肖維茨曾寫過一本《你的權利從哪裡來》,書的邏輯很簡單,它先是證明了權利不來自於宗教(造物主),也不來自於自然(天賦人權),而是來自於抗爭。劉易斯在《沙利文案》中對美國人爭取言論自由權脈絡的描述讓我們意識到,如今美國的言論自由,並不是在建國之初就存在的,它也是靠著一代一代人前仆後繼而爭取來的。
最近幾日,有一部奧斯卡熱門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有了資源,原著曾在大陸出版,如今已經「被禁」,另外還有暢銷書《巨**嬰***國》以及許多知名學者的書,也都消失了,都消失了……
03
《未來簡史:從智人到職神》
【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
「進入21世紀後,曾經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饑荒和戰爭已經被攻克,智人面臨著新的待辦議題:永生不老、幸福快樂和成為具有『神性』的人類。」
作者用很大篇幅來探討人工智慧的演算法和人的神經作用機制,如果人的神經遞質和意識的產生只不過是一種比較複雜的「演算法」,那人跟人工智慧的邊界又在哪裡?人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的獨特點又在哪裡?一部美國科幻小說《海伯利安》描繪了這樣的情形,在遙遠的未來,因為星際穿越技術人類遍布宇宙,但人類卻不知星際穿越的原理,因為這所有的技術,都掌握在人工智慧的手上。人工智慧在爭論是否要毀滅人類而獨立發展,而人類首領也意識到了這種危險。為了保護人類的火種,人類炸掉了傳送門(他們以為人工智慧存在於傳送門所構建的空間里),自此,人類散落天際卻無法交通,而人工智慧也並沒有被消滅。
如果你讀過赫拉利的《人類簡史》,或許會覺得《未來簡史》缺乏新意,的確,這本書有一半的篇幅在重申上一本書的觀點。
赫拉利提出了一個觀點,即人類發展至今,或許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人類掌握了毀滅自身的力量,而這種力量也可能創造無限未來,使人類掙脫現有的束縛——如死亡,很遺憾,人類的文明卻沒有進步到能夠足夠掌控這種力量,在這個關鍵點,人類或許滅亡,或許完成全新的進化。作者對人類的未來是樂觀的。但反觀如今瀰漫的地域保護主義,種族主義,民粹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等……我卻覺得這種樂觀夾雜著一種天真。
04
《中國社會的個體化》閻雲翔
這是一本社會學著作,通過對於中國北方一個農村的實地考察,作者描繪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歷程中,家庭如何從集體獨立出來,而個人又如何從家庭獨立出來。
我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它描繪的家庭與集體,個人與家庭的抗爭,使我能夠理解父輩祖輩在吃大鍋飯、做合作社,以及後來的土地承包等過程中,所經歷的心理變化和個體成長。
該書最後一章是一篇獨立的論文,《麥當勞餐廳里的社會空間》,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研究,它可以讓人了解到80、90年代,當西方文化和商業突然進入中國,中國人所經歷的文化衝撞和適應。
05
《吃的美德》【英】朱利安·巴吉尼
書中提出了這些問題:
吃素比吃肉慈悲?吃得越清淡越好?
跨國大企業等於萬惡資本家?
純手工製作比機器量產好?傳統古法勝過創新料理?
作者的解答可能會顛覆很多人的田園式的想像,卻非常符合主流的科學觀,即在現代化工業領域,我們解決了許多問題,使得吃肉並不那麼殘忍,大企業也比較規範,而至於想要回到純手工,田園牧歌的種菜生涯,那人類一定會滅亡。
《城市的勝利》通過對香港等大都市的分析也得出類似的答案,即雖然我們以為現代化摧毀了我們關於田園牧歌的想像,但在能源集約利用、廢物集中處理等方面,城市要遠遠優越於「瓦爾登湖」——事實上《瓦爾登湖》也僅僅能夠養活一個梭羅而已,如果所有人都追求如此的生活,地球勢必要完蛋。
這本書沒有給我更新鮮的閱讀體驗,但大家可能會跟我一樣,看到書名也一定要拿來翻兩頁。
最後,為何要閱讀?
閱讀很少能解決我人生中遭遇的問題,閱讀的過程往往並不輕鬆,過後很多時候也難以記住。但我一直在想,如果生命太輕,有時會難以承受,閱讀可以帶來一種阻力,一種重量,讓我能摸到生命的質感。閱讀的困難不同於天災人禍,不同於周末加班,它是自我設定的,它是能夠克服的,在這樣的互動里,我成為積極和主動的主體。
關於石頭慢慢說
喜歡文章就轉發一下吧
在人生最美的年華相識於南京
用「石頭慢慢說」的形式記錄畢業後的生活
與人一起分享歲月里體驗到的美與愛
TAG:石頭慢慢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