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藥物性肝損傷,是怎麼回事?

藥物性肝損傷,是怎麼回事?

藥物性肝損傷(DILI)是指由各類處方或非處方的化學藥物、生物製劑、傳統中藥、保健品(HP)、膳食補充劑及其代謝產物等所誘發的肝損傷。葯源性肝損傷也與體質有關,當特殊體質對藥物的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時,更易發生上述過程。

我國目前急性DILI約佔急性肝損傷住院比例的20%,呈逐年升高趨勢。那麼,DILI的危險因素有哪些?臨床表現如何?如何診斷及治療?

DILI的危險因素

◆ 宿主因素包括遺傳學因素和非遺傳學因素。

遺傳學因素主要是指藥物代謝酶、藥物轉運蛋白等的基因多態性與DILI相關。非遺傳學風險因素包括高齡、性別(女性)、妊娠以及慢性肝病(如乙肝、丙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眾多因素。

◆ 藥物因素

藥物的化學性質、劑量、療程,以及藥物相互作用常可影響DILI的潛伏期、臨床表型、病程和結局。一種藥物可改變其他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和藥理作用。

◆ 環境因素

過量飲酒可能增加一些藥物,如度洛西汀、甲氨蝶呤及異煙肼等引起DILI的風險。吸煙對DILI易感性的影響尚不清楚。

DILI的臨床表現

臨床上,DILI可表現為各種急慢性肝病,輕者停葯後可自行恢復,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需積極治療、搶救。DILI可以發生在以往沒有肝病史的健康者身上,也可發生在原來就有嚴重疾病的患者身上;可發生在用藥超量時,也可發生在正常用量的情況下。目前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藥物及保健品已超過30000種,明確可以引起DILI的藥物超過1000種,因此,DILI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嚴重公共衛生問題。

急性DILI的臨床表現通常無特異性。多數患者可無明顯癥狀,僅有血清ALT、AST及ALP、GGT等肝臟生化指標不同程度的升高。部分患者可有乏力、食慾減退、厭油、肝區脹痛及上腹不適等消化道癥狀。淤膽明顯者可有全身皮膚黃染、大便顏色變淺和瘙癢等。少數患者可有發熱、皮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甚至關節酸痛等過敏表現,還可能伴有其他肝外器官損傷的表現。病情嚴重者可出現急性肝衰竭。

慢性DILI在臨床上可表現為慢性肝炎、肝纖維化、代償性和失代償性肝硬化、慢性肝內膽汁淤積等。少數患者還可出現肝竇阻塞綜合征/肝小靜脈閉塞病及肝臟腫瘤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疆中醫醫院肝病科 的精彩文章:

肝病患者的冬季養生指導

TAG:新疆中醫醫院肝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