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霞浦,朱熹親手栽下的老檜樹和它的葬禮

霞浦,朱熹親手栽下的老檜樹和它的葬禮

在南宋淳熙年間,朱熹被奸臣陷害,辭官避難他鄉,靠教書糊口,他曾經來到福寧府講學,還在府頭門學堂門前親手栽了兩棵檜樹。

後來,朱熹離開福寧府,霞浦群眾為了紀念這位大賢人,特地選在檜樹後面建了一座朱公祠。讀書人愛戴朱熹,朱公祠香火不斷,朱熹親手栽的兩個檜樹,左邊一棵有一條支杆橫橫地伸搭在右邊一株的樹身上,攔住朱公祠的大門口中。因此,歷任知府、知縣老爺、舉子、秀才每逢初一、十五去朱公祠上香時都要俯下身帶爬著才能進去。

到了清朝,一個刁滑的秀才他不想爬了,就對新任縣老爺說,「把這檜樹的橫枝鋸掉,以後進出朱公祠就不用俯身帶爬了!」縣老爺想想也是,就叫人鋸下橫枝。

第二天朱公祠橫牆上貼了一張字:知縣不敬前賢,鋸斷檜樹橫枝,如鋸朱公手臂」。

那太爺看了,知道自己一時考慮欠周,就趕緊叫來出主意的那個秀才問他,現在要怎麼補救呢?那秀才聽到縣老爺的話,十分傲慢的說:「這有什麼難的,古人都說曲柴曲用直柴直用,檜樹是朱熹栽的,現在我們把砍下的檜樹榦拿來雕個朱熹的神牌,別人就沒有閑話可以說了。」

以上是霞浦民間傳說,不過這個傳說在老愛看來幾乎是真實的。

翻開《福寧府志》、《霞浦縣誌》關於宋理學家朱熹晚年流寓長溪講學時,留 下的朱公井、朱公檜、朱公硯、朱公聯、朱公祠等多有記載。雖然閩學界對朱熹是否到過霞浦,長期抱著懷疑態度,但最後霞浦人還是用確鑿的證據證明了這段歷史。

1985年春霞浦北門龍首寺為了擴建后座《觀音閣》,在開土填基中掘挖出多年埋在地下的朱熹題匾。該石匾長1.56米、寬38公分,字36X22公分,從右至 左楷書「白雲深處」落款朱熹。這一發現證實《霞浦縣誌》《名勝志》:「東 庵。在北門外,即古龍首庵,一曰石澗堂……東西俱有澗、澗上有芙蓉台、宋先賢朱晦翁題其亭曰「白雲深處」的記載。該寺住持釋青光是位有見識的老和尚,發掘後守口如瓶,嚴加封存,一直到1991年8月,寧德地區方誌委派人來霞浦作熹遺迹考察時才將石匾亮相,讓他們鑒定。近年來在有關部門專家、 學者的研討下,已認定是朱熹手跡,至此朱熹流寓長溪的史實,得到一匾定音的效果。

朱熹到過霞浦是可以肯定的,不過對於朱熹有沒有在霞浦講學,史學界還是有不同觀點的,我們一起看看霞浦歷史學者陳永遷是怎麼說的:

朱熹是南宋慶元五年(1199年)春夏之交到長溪縣(治所在今霞浦)赤岸村的,他於慶元六年(1200年)三月去世。而福寧府是在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才設置的,此時朱熹已經去世534年了,怎麼可能還會來福寧府講學?不合歷史邏輯。

實際上,朱熹在慶元年間因受「慶元黨禁」的牽連而遭貶。沒有資料顯示朱熹曾在長溪縣城講學。

比較可信的史料,只載朱熹曾到赤岸拜會曾同朝為官的好友林湜(他敬仰朱熹,雖僅比朱熹小2歲,但對朱熹常「執弟子禮不變」),在赤岸客居「未及月」,後來去瀲村(今福鼎市太姥山鎮冷城村)住一段,作短期講學,之後到桐山西園(今福鼎市城關西邊)小住幾天。再赴浙江拜訪永嘉學派創始人陳傅良後,經青田石門,過衢州,於當年底返武夷山,不久得病,次年三月病逝,享年七十一歲。

還有些志書記載朱熹在長溪縣期間,曾到過溫麻里的水芋村、東沖半島的武曲、文星明等村。

了解了這些,老愛再來介紹今天的主題,那兩棵樹,它們還在嗎?答案是已經不在了,其中一棵是在清朝咸豐三年被一場大颱風推倒的,而另外一棵,請大夥看下面的照片:(圖片作者:一寸雨水)

對,這就是它的原貌

可以看出,它曾經長得很艱苦。

這是2010年12月的照片,可以看出它的命運了。

2007年的照片

有人來挖它了

它倒下的瞬間,這一天是2011年4月19日

終於倒下了

工人在敲它的鋼筋水泥包裹

這是它的軀體!

再見了,老檜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霞浦 的精彩文章:

跨年夜,對著天堂放煙花!保姆縱火案林爸爸再次感動無數網友

TAG:愛霞浦 |